系列专题:《驾驭牛熊两市卖出稳定收益:卖早一步》
作者写这本书的时间是1923年!时隔84年,依然清晰地"描绘"了近几日大盘的走势,大师就是这么神奇!真理就是这么"放之四海而皆真"!可惜作者没有说之后大盘又会怎么走,他只是说"聪明的交易者和读盘手深谙内情,在弱势显现的第一天,就抢在大家之前先行抛出了。"可见没有及时抛出而遭受损失者,不是运气不好,也不是被突发政策害了,而是没有具备足够的知识、敏锐的判断力和果断的执行力。反之,这正是极少数"股神"常胜不败的秘诀。 现在已经晚了,但之后怎么做仍然非常关键。现在是考验投资者承受力底限的时候,也是考验管理层对崩盘承受力底限的时候,双方的心理战就要见分晓。如果投资者忍受不住短线巨亏的压力而选择在低位杀跌,那么很可能反弹就此拔地而起;如果继续选择守仓,则有可能仍要承受短期内继续亏损的事实。当然,从部分个股连续四天跌停、股指昨日出现330点的暴跌看,再选择割肉的风险已经远远大于继续守仓。 另一方面,目前的走势也考验着管理层的底限,毕竟如此非理性的暴跌很可能给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威胁,而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因此当市场倒逼政府的时候,也不得不让步。应该说,管理层已经有所表示,昨日三大证券报的"社论"是一个开始,尽管这种无关痛痒的说词市场毫不领情,但毕竟表达了上层的一种意愿。今日,又有几个消息值得关注: 一是四家新基金获批将在下周发行,重要的是获准时间均在6月4日,而新基金的暂缓发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急批急发",显示了管理层"救市"的意图。二是《上海证券报》今日刊出吴晓求的文章《明确政策预期是稳定当前市场的关键》。这也是一个信号,说明目前市场的状况不仅仅普通投资者无法理解、怨声载道,专家学者也坐不住了。此外,《证券时报》今日又刊出了"正确认识当前资本市场"系列评论之一:《牛市基础依然牢固》的文章,再次给市场打气。 综上,管理层希望股市回稳的态度已经比较明确,就算短期内大盘还将快速下探,这个时间和力度应该已经比较有限了,毕竟连续四个跌停在中外股市的历史上已经极其罕见,总不至于再来第五个跌停吧?(后注:大盘正是在这一天探低企稳,展开反攻之势。) A股需要应急机制

时间:2008-01-23 08:56:37 近日全球股市跌声一片,有分析称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股市危机,甚至有人将之与1929年的美国股灾相提并论,而那一次下跌延续了几年,许多股票累计下跌了90%以上。当然,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经过了近80年的发展,美国乃至西方经济制度已经日趋成熟,控制金融危机的能力今非昔比,应急机制也相对完善,就像罗杰斯近日所说,美国经济每隔多少年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规律,源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并无太特殊的意义。 昨日A股的下跌是罕见的,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均创史上最长的阴线,同时,香港恒生指数跌幅达8?65%,国企指数重挫11?97%,这都是创纪录的。有人会说,这是预期中的事,谁让你们事先没有想到。是的,在A股本身已有调整压力,中国平安巨额融资拖跨自身股价的同时,外围市场的影响被放大到了"最大音量"。但是,这只是"事后聪明"(Hindsight)。总有这么一些人,无论发生了什么,他们总会认为,这是注定的,自己本来就知道或者应该知道事情的结果。就像鲁迅小说《祝福》里的祥林嫂,失去儿子后逢人就说,"我真傻,真傻",好像她本来就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儿子会出意外一样--见《行为金融学》(李国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25页。当然,与事后聪明相对应的,是"低估了偶然性的作用",这也是人们在投资行为中常常容易犯的错误。 在全球股市的暴跌中,我们看到了应急机制,比如印度股市昨日盘中临时停牌,美国昨晚宣布降息75个基点(相当于正常幅度的三倍,是28年来最大的一次),欧洲央行也在考虑减息等等,而我们A股面对这样的局面,"坦然自若",究竟是反应太慢,还是胸有成竹,还是有更高明的考虑,我们不得而知,但管理层"不表态"的态度,市场会怎么理解?短期的巨大风险,应不应该从主观上尽力化解,投资者有必要继续承受更大的损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