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驾驭牛熊两市卖出稳定收益:卖早一步》
其实,短期内的暴跌总是可以从两方面看的,一方面给场内投资者造成了较大的亏损,另一方面则给场外投资者一个较好的机会。这个场外投资者,我想也包括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和企业年金吧。另外,从3月份将召开两会、8月份将举办奥运会的角度看,让估值偏高的A股市场提前降降温、主动引爆资产泡沫这颗"定时炸弹",未尝不是一个"良策"。若这种猜测有合理性,那么这种暴跌只能是短期的、有底线的。短线风险是比较大,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市场就突然坚挺起来,任何事都是有"度"的,不是吗? 怕的不是融资,是隐情 时间:2008-03-05 08:54:20

目前的市场形势令人不得不多一点思考: 思考之一,目前形势下,谁更愿意做空?究竟是害怕再融资,还是金融系统真的有隐情?在股指已经调整了几个月、下跌幅度达到1/3的情况下,抛压要么来自持牛市已去、熊市来临观点的投资者,要么来自机构投资者的刻意打压。虽说机构也并非都是一条心的,也有判断上的分歧,但相对来说,机构的行为更多带有主动性和目的性,也即,即使他们判断牛市仍未结束,也可能在短期内刻意营造"走熊"的市况,以达到博弈的目的。从理论上说,机构群体是不可能踏空的,因此他们抛起股票来可以毫不留情,这也是股指变得脆弱不堪的原因之一。 如果一定要给抛售找一个"客观"的理由,那么"再融资"、"大小非减持"等显然是不错的借口,事实上A股也因为这下跌得够多够惨的了。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再融资风暴已有四次,从中国平安到浦发银行,再从中国人寿到深发展,不管是真是假,也不管上市公司是否立马澄清,大盘跌起来暴快,回升起来却费劲。令人不得不警觉的是,近期的大跌其实重灾区是"金融股",据统计今年以来下跌最多的行业板块就是"金融",其中中国平安还以超过36%的跌幅雄居个股跌幅榜之首,原因仅仅是因为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吗?为什么一有风吹草动,股价就纷纷破位下行,机构都仓猝出逃?其中是否有"隐情"值得分析和关注。 思考之二,政策做多对抗下跌惯性,谁将最终胜出?可以看到,近来政策面做多的倾向十分明显,显示目前点位已经到了"政策底"的边缘。比如,昨日一跌,管理层就显示了较为积极的态度,既有成思危称反对以圈钱为目的的再融资;又有权威人士透露,管理部门近期正酝酿发布相关通知,倡议各上市公司按照《年报准则》的规定,在年报中以慎重的态度对融资计划加以规划和披露,从而稳定投资者的预期,避免股价受传闻影响产生不合理的波动;新华社也发布文章称,再融资不能是上市公司的"独角戏"。同时,深发展也及时作了澄清,否认了公开增发传闻。而从市场看,大盘的下跌惯性却一时难以扭转,短期的震荡反复仍在进行中,但应该说,只要政策面想要让市场回升,那市场听话是早晚的事。并且,从以往历史看,还常常会发生"矫枉过正"的情况,即日后市场一旦恢复升势,又有可能"涨过头"。 思考之三,即使股指继续震荡,个股机会是否仍然丰富?这其实已经是明摆着的了,近期大盘震荡加剧,整体风险较大,但部分行业板块却相当活跃和火暴,农业、创投、化工、科技、新能源、医药等均有大牛股冒出来,不少个股保持着良好的上升趋势,给市场带来了较多的短中线机会。那么,在基本判断大盘在此位置震荡筑底的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对中线品种多一分坚守的耐心,同时适当参与市场的热点炒作,应是可行的策略,只是在形势未明、走势仍反复的情况下,仍须控制总体仓位和短线快进快出的原则,否则若因满仓而无法腾挪,那也是相当被动和痛苦的。 五、好心态好心情才有好收益 要防"绿色草坪效应" 时间:2007-06-01 09:38:29 爬过山的人会有这么一种体验,当你在山上遥看远处的草地,总觉得比身边的草地更为绿意葱葱,可到了跟前一看,绿意却大为逊色,有句唐诗说得好:"草色遥看近却无。"其实这正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特征,称为"绿色草坪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