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驾驭牛熊两市卖出稳定收益:卖早一步》
其实我一直在分析短期大盘的走势,是在做一件风险极高的事。"对短期大盘或个股的走向,即使是专业的分析师也经常会出现判断失误的现象,何况是普通的业余投资者。"大师曾如是说。如果有一阵分析得正好与市场走势相符,只是运气好而已。关键是我这个做短线的,必须对当日大盘走向有个基本判断,否则逆市而为,胜算就小得多。多数投资者可以不理会短线大盘的走势,在判断了大盘的中长线方向(相对容易得多)之后,选好股票一路持有就是。 英国著名刊物《经济学家》于1984~1995年间进行了一项测验,1984年该刊物邀请了4名前经合组织国家的财政部长、4名跨国公司的CEO、4名英国牛津大学的学生以及4名伦敦的清洁工人对未来10年全球的经济前景进行预测(指标不少,有增长率、通胀率、油价等等)。到1995年对该结果进行评估时,结果让人深思:清洁工和CEO们的预测最准确,其次是大学生,最差的是前财政部长!这是个真实的事件,看了有何感想? 是什么力量在推升大盘?

时间:2007-04-26 15:21:35 应该说近日大盘的压力还是较大的,不仅技术上面临长期上涨后的调整需求,而且资金面上大盘股连续发行,消息面不时传来调控的声音。这些因素合到一起,按理股指应该出现较大的调整才是。事实上并非如此,虽然一些题材股的炒作开始降温,股指的延续强势也主要由权重股的上升所带动,但市场热度不减,至少没有出现让人害怕的调整形态,股指的运行相当稳健,多空有分歧有争夺不假,但交锋的结果最多只是造成盘中的震荡起落,还未影响到大盘的整体运行格局。 谁在目前点位最具做多的动力?首先,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和散户的资金比例在4:6左右,而从成交量大致推断,散户尤其是新入市的散户持有的股票市值很可能已经超过机构。从博弈的角度上说,机构一般不会在大量散户购买了筹码时为其拉抬(尤其在整体市场估值并不便宜的时候),从而让散户轻松获利而自身承担风险。而且,据了解,近期基金等大机构仓位的进出并不多,调仓工作也在一季度基本完成,基金、保资、险资及部分券商资金更多地采取了"守"势,也即看好股市中期走势,继续持有手中个股,但增资做多的动力和意愿都不足。其次,目前进一步拉高股价也不符合大股东和高管的利益。在全流通时代,大股东利益驱动下的做大市值行为将是推动牛市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但是,首先大股东的限售股解禁才刚刚开始,股价的进一步上涨对于大股东来说更像是"水中花,镜中月",目前大股东非流通股限售期大多未满,难以大量上市流通。所以即使将上市公司股价做到高位,大股东的利益目前也难以通过抛售股份实现。并且,目前实现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比例极小,而且上市公司高管们至少要两三年后才能拿到这部分股权。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目前释放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潜力(大量的资产注入)推高股价,非但不利于上市公司管理层通过股权激励实现其利益,甚至可能难以保障上市公司在未来几年持续增长,让上市公司高管的股权激励利益落空。可见,疯牛行情虽然非常符合大量涌入的新散户利益,但并不符合市场中最核心的机构们的利益。对于它们来说,长期慢牛才更利于其利益实现。第三,既然上述核心机构没有疯狂做多的动力,又是谁在推动大盘上涨,维持大盘的强势呢?是新增散户资金!今年以来A股新开户屡创新高,今日有消息称24日开户数突破了30万!4月份以来基本保持了日均20万户以上的水平,这也就意味着,每天都有上百亿甚至几百亿的资金(按平均每户5万元~10万元资金计算)入市,其中还不包括老股民的新增资金。这部分增资,直接承托住了股指在高位的运行,也接走了众多的高位筹码。当然,在市场接盘相当踊跃的情况下,场内资金特别是游资的做多热情还是比较高涨的,他们会好好利用这种人气和接盘,顺利地投机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