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驾驭牛熊两市卖出稳定收益:卖早一步》
"口头警告"有多大作用? 时间:2007-08-28 08:41:14 今天是8·28,一个看起来吉利的日子,但其实是一个充满异数的日子。昨天晚上,突然盛传"明天三大报将有重大利空"的消息,后来得知,要出的消息是转载《中国青年报》周一文章"不在泡沫中疯狂,就在泡沫中崩溃",听起来是够可怕的。 但是,从网上找到此文一看,原来是一篇"有关金融危机史的阅读札记",更准确地说,它是《1929年大崩盘》这本书的"读后感"。应该说,即使是证监会授意三大报刊登这样的文章,充其量也只能算一个"口头警告",是一种提示风险、提示泡沫的举动。它代表了一个导向,一个暗示。暗示管理层已经不愿意看到"蓝筹泡沫"继续扩大;暗示管理层希望看到一个更理性、更温和的牛市。 似乎是虚惊一场,但其实是该冒一身冷汗才对。牛市中不怕调整,怕的是不调整。"回落是一种保证股市健康运转的好机制,如果股市直升几个月而从不回调,那它就会变得极不稳定,以至于最终它会一朝之间全线崩溃,像一个钢卷尺一样迅速回卷,一落千丈。相反,股价上涨一段时间,然后回调一点儿,为下一次上涨积聚力量,健康的股市必然有回落。"--迈克尔·帕内斯《股市潜规则》 正像我上周起所担忧的,蓝筹股的炒作已经超出了"价值发现"和"价值发掘"两个阶段,至少已进入了"中度泡沫"的阶段,这个时候一涨再涨,只会留下极大的后患。不论技术上、心理上还是政策上,都应该有一个正常的调整了。只不过,调整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开始,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还是个未知数。 今天,在管理层的"口头警告"下,调整的契机已经出现,主力是否会利用这个机会,抑或反而不顾暗示进一步恶炒蓝筹(不是不可能),值得密切关注。从市场层面看,近日权重股整体虽然保持了强劲态势,但相当部分权重股均出现了大量的小笔买单,且绝对价格较低的大盘蓝筹股普遍更受追捧,显示蓝筹股的买方势力已呈现散户化的迹象。这是机构主力派发筹码的大好时机。同时,近日的盘面也显示,传统的基金重仓股已开始遭受抛压,但部分相对低估值板块和超跌股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 解开谜团,迷雾未散 时间:2007-10-22 08:40:47
![第50节:市场篇(18)](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132291323104.jpeg)
今日消息面最值得关注的是三件事:其一,"十七大"昨日闭幕,在舆论宣传"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对股市具有中长期利好作用的同时,短线市场是否会失去心理支撑出现震荡?其二,中石油发布招股意向书,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0亿股A股。其三,上周五,美股再度上演暴跌一幕,当天道指暴跌366?94点,跌幅2?64%。 《证券时报》近日连续发文讨论"6000点的市场风险"。有分析指出,我们的市场风险主要来源于:其一,信息披露不规范,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市场公平,损害市场效率的首要因素。其二,执法不力、监管不严,内幕交易、操纵股价得不到应有的惩处,无疑等于鼓励违法犯罪,怂恿胡作非为。其三,来源于基金、劵商等机构投资者。2006年以来,许多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其根本原因在于现有基金的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在这样的前提下,要求机构投资者理性、规范、高效率,无异于缘木求鱼,由此带来的风险不可小视。其四,来源于上市公司。如果不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上市公司的制度化建设,支撑高估值的高成长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高估值、高指数、高风险(即"三高")的市道下,中小投资者怎么办?投资机会在哪里?在投资者教育中,许多人误认为个人投资者不懂得风险,其实真正的问题在于明知风险而冒险,这才是个人投资者的"硬伤"。据《证券时报》最新主题调查显示,就"目前上证指数水平(5500点之上)而言,你认为风险与机会如何",选择"风险大于机会"、"机会风险相当"和"机会大于风险"的分别为40?34%、47?26%和12?39%。显示多数中小投资者都认为目前市场已经累积了相当高的风险,市场所提供的机会减少。但调查结果同时显示,目前投资者"满仓"和"三分之二仓"的合计比例达到76?05%;近五成散户近期亏损在10%以上。"满仓看空"成为较为普遍的散户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