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野兽,第一次遇见人,它把人吃了。回来后群兽问,什么是人?野兽讲不清,就说“人是眼泪、鼻涕、尖叫、恐惧、挣扎、痛苦、脑袋、四肢、身体、内脏、毛发、血液、骨头、指甲等等的总和”。
一个教授,面对企业文化,说不清道不明。有人问,什么是企业文化?教授这样回答“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物质、制度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影响企业凝聚力、创造力、适应力和持久力的精神、信念、道德、心理、智能等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
类似的定义还有很多,比如:
企业文化是指社会组织在继承传统文化知识精华吸收世界先进管理知识并对时代特色和自身特点进行综合与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团体意识、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产品品牌和经营战略等,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这就是目前占据主流地位的“总和说”。
“总和说”。认为企业文化既包括物质财富又包括精神财富,是企业内部的物质文化、观念文化、政治伦理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的总和。具体而言,它是由企业的器物文化[指企业的厂容、厂貌、产品的外观、物质设备、工艺操作等物质性内容]、制度文化[指企业的组织结构、各种明令的规章制度、奖励方式、信息沟通渠道等]、观念文化[企业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包括企业哲学、道德、精神、风尚等]组成的。
此外,还有群体意识说,价值观说,复合说,经营管理哲学说。其实从格式上看,这些定义都是一样的,就是“企业文化是一大堆名词的总和”。
不知道是谁开创了这种定义格式,也许都是从马克思“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抄袭而来的。这种格式有个好处:尽管没有讲清楚,但也八九不离十。谁能说企业文化不包括这些东西呢?你可以不说我对,但也不能说我错。这就是这种定义格式的妙处。凡是讲不清道不明的东西,都可以套用这个格式。
然而,这种“企业文化是一大堆名词的总和”定义,却误导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几十年。人们按照这个格式,把定义中的名词一个个变成口号、标语、手册、装修、规范、制度之类的“企业文化”。看起来样样都有了,一个都不能少,完全符合定义要求。可就是不明白,这种企业文化怎么就成了形式主义?
其实道理很简单,这种定义只看到了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却割裂了企业文化活的本质。按照这种定义搞企业文化,不走向形式主义结果才怪。表面上看,这类定义都没有错,企业文化确实包含这些东西。但是,包含不是等于,企业文化包含这些东西,http://china.aihuau.com/但不等于就是这些东西。这些只不过是企业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形态而已。不管是理念,愿景,使命,精神,伦理,哲学,道德,心理,智能,信念,意识,价值观等虚的东西,还是物质,制度,财富,器物等实的东西,都是企业文化的不同表现,而不是企业文化的本质。以为企业有了这些东西,就是有了企业文化,那也未免太滑稽可笑了。换句话说,把这些东西堆砌在一起,只能得到企业文化的躯壳,一具僵死的、没有生命力的、对企业毫无用处的躯壳。无论怎样努力去宣贯落地,它都活动不起来。
企业文化什么都是,也什么都不是。对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应该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其他都是胡扯。企业不是学术研究机构,没有必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只需要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企业文化是一种活的机制。这个活的机制,要对企业经营发挥促进作用。如果没有用处,要那么多“总和”又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