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教你找到求职的捷径:求职赢家的秘诀》
先说一说正面的反差案例,我16岁读高一时,就已开始踏入社会,我关心社会生活中的新人新事和新问题,并积极以写新闻稿的方式与媒体建立联系。我的经历与身边的学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所以当我向电台申请担任通讯员时,他们将心目中的高一学生与现实中我的形象一比较,我的"不凡"之处自然就吸引了他们。加上我写稿成绩不错,因此获得了破格录用的待遇。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我的大学时期,我为《海南经济报》、《中国妇女报》工作过,与周围的人相比,我再一次显出反差。在校内我是一个学生,在校外我是一个职业人士。我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工作人员。由于这种反差很少有,所以很难得。 再看负面的反差案例,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招聘面试过不少应聘者,负面的反差也常让我感叹不已。有一次招聘营销员,我面试了一个重点大学营销专业的毕业生。从简历上看我对他充满期待。面试中他告诉我他学了《营销学原理》等课程,说得头头是道。当是正值"五一"前夕,于是我就让他用一个小时为我们的产品写一份"五一促销推广方案"。结果一看,尽放"高射炮",看似有理却无执行的价值,我顿时为之心凉。 与此相反,在这次面试中,另外一个历史系毕业的学生,虽然不是营销科班出身,但他对市场的了解和认识比那位营销专业的学生还要清晰。正因为他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所以只好亲自去跑市场,实际观察和感受,结果了解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市场行情。二者相比,谁更适合、谁会被录用,答案就很清楚了。 小提示 大学生在求职面试中,常常会出现负面的反差。要尽力塑造自己正面的反差,它会助你事半功倍。 反差策略运用得好,是一个强有力的武器。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只要善于找到反差,成功的几率就会提高。 求职要创新: 我不按牌理出牌的一次案例

1999年11月的一天,我在报上看到一家大型家电企业面向全国招聘分公司老总的消息,这家企业我早已心仪,于是决定应聘。如何准备一份令人关注的求职资料呢?按常理,求职都必须提交简历、求职信等。但这次我却打破常规,我决定不按"牌理"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