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百度竞价门
我真正关心乃至刻意了解的,是李彦宏自己内心深处的商业逻辑,以及他的人生原点。这段文字,想着重透视一下李彦宏的商业逻辑。
跟李彦宏深入交流了近2个小时,印象最深的是他对自己商业逻辑的坚持甚至坚决,即便是经历这次大的危机,李彦宏也毫不动摇,“我不一定非要跟别人不一样,但是我也不一定非要跟别人一样。我没有那么大的好奇心。因为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在按照自己的逻辑、方式生活,并不是要刻意模仿谁。”这种逻辑也许是未来百度继续长大的重要动力源,也许是负面力量的源头。
我们采访后的第2天,李彦宏在自己博客上更新了一段文字:“在中国,无声的不是管理,是技术,太少人真正关心技术的进步,太多的人醉心于把管理当战争,把自己当毛泽东。”李彦宏的潜台词是“水”,杨斌曾在百度上市时送了一个“沉静领导”的字眼给李,有百度员工对李彦宏的沉默管理印象深刻,有管理顾问给百度做咨询时,曾经有个建议,百度不管是从产品定位上,还是行业的角色定位上,都要深刻理解老子的一句话“水利万物而不争”。
李彦宏的商业逻辑发轫于硅谷,他亲眼目睹了Infoseek在股市上的无限风光及后来的惨淡经营,他在《硅谷商战》一书中描述自己的这种思维升华——技术本身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商战策略才是决胜千里的关键。这时,技术思维和商业思维第一次真正在李彦宏身上交汇,他用自己的勤奋和敏感触碰到硅谷成功的秘诀,这个秘诀也构成李彦宏商业逻辑的原点:想法、资本硅谷成功秘诀的一半,另外一大部分则不是文字所能够精确描述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髓之处在于一种“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的态度,一种对新技术的信仰,一种创业家的对于数字化未来的远见。
李彦宏的一次人生升级出现在2001年,他实现了从工程师到商人的蜕变。这一年的百度董事会上,李彦宏提出百度转型独立做搜索引擎网站,开展竞价排名的计划,却遭到投资人的反对,李彦宏把手机狠狠地摔到桌子上,对着电话那头吼道:“不让百度做独立搜索引擎网站,那就别干了!”
李彦宏的第二次人生升级是2005年8月百度上市,创业者走出小屋,站到了舞台的正中央。李彦宏并不适应这种聚光灯下的生活。
对某些人而言,李彦宏经营公司的做法似乎是只是一个制造千万、百万级富翁的财富传奇。但对百度的员工来说,这个公司的精神、文化、管理方法,恰恰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互联网新人迅速成为全球性热点人物的缩影。事实上,让百度声名远扬的不仅仅是公司的竞价排名商业模式,更为重要的是李彦宏管理公司的方式,他以老企业家看不懂、不理解的方式飞奔而来,甚至带着一股破坏性。
古希腊神庙上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是最困难的。来认识一下李彦宏商业上的自己。
杨斌认为,李彦宏的性格密码有几个核心,分别是:信念、真实、一定的魅力、激情、技术至上等。他把李彦宏的风格总结为,“坤性理念或者叫水一样的领导。坤是乾坤的坤,‘坤’也是偏阴性的”。这可以从李彦宏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中看出端倪,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简单,可依赖”,他希望借硅谷这种风格建立一个简单高效的组织,而非硬性的制度。
李彦宏管理风格的另一个关键词是专注,对李彦宏而言,这不是一个技术词汇,而是一个管理词汇,甚至是成为一个个人信仰。
还有一个关键词是放权,李彦宏的策略是“严进宽出”,找人的时候非常苛刻,挑人的时候非常严,但是,一旦选中了这个人,“每一个人向我汇报的人,他自身的aihuau.com权力都非常大。”
李彦宏也是一个“拷问数字”的人,他每天在看数字,在公司内部强调“用数字说话”,“我对高管的要求,在看数字上都是很苛刻的。”
这些也只是李彦宏性格密码的一半,另外一大部分也不是文字所能精确描述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被明确看到的是,李彦宏在高成长中的这种天人交战,国际化和中国化的交锋,硅谷梦想和中国现实的交锋,技术和商业的交锋,冲突、矛盾、激荡,甚至是触及灵魂的痛苦。
七问李彦宏
1.《中国企业家》:坐在这个位置,会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吗?你会感觉到恐惧吗?
李彦宏:说实话,有时候我看到一些外界的批评,我会有这种感觉,我就觉得说为什么别人不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比如说像裁员的时候,大家说这个部门还是给百度挣钱的,他为什么不要了?以及这一次有无数的人在质疑“竞价排名”的商业模式,其实客观来讲,“竞价排名”这个商业模式拯救了整个互联网产业。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整个一下大批的倒闭互联网公司,后来互联网为什么又起来了?主要还是因为“竞价排名”这个商业模式的发现。Google也好,雅虎也好,Microsoft也好,美国前三大的搜索引擎用的全都是类似的模式。然而这个模式在中国最近受到这么大的批评和质疑,我只能承认说,我们在运营上有疏漏,“竞价排名”这个商业模式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商业模式本身不仅没有得到理解,而且简直跟毒奶粉划上了等号。
2.《中国企业家》:上市之后,华尔街这种增长的要求您焦虑过吗?
李彦宏:这个也是很多人对我的一个误解,包括很多百度员工都觉得说百度面临着华尔街很大的压力,百度面临高成长的压力,很多时候,也不得已很多事情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它过去了。其实不是这样子,在我心目当中,我从来没有觉得我要为华尔街打工,我不是一个打工者的心态。我做百度的原动力主要不是为了挣钱,到现在我也不需要为挣钱而工作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并没有真正的觉得说华尔街给了我多大的压力,而更多的是我自己看到了这个市场的这种潜力,百度的影响力可以更大,能够从百度的技术获益的人可以更多,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更多的企业可以通过百度“竞价排名”的平台来推广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我觉得业绩事情使得我去努力的工作。我觉得没有一个公司不愿意追求业绩的增长,这都是完全正常企业的做法,跟华尔街没有什么关系。
3.《中国企业家》:百度是一个靠创新起家的公司,如何能管理公司持续的创新。比如很多IT公司都是向IBM学习、您会有这样一个思考吗?
李彦宏:我没有特别地去考察某一个公司,我们所处的领域跟制造业这些还是非常不一样。你刚才讲到了创新,百度从第一天开始到现在,由于我们这种文化的特殊性,简单可依赖的,上下级的之间关系互相不明显,上班时间也不是很固定,每个人都可以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样的文化导致了这个公司本身他的创新能力和动力都是非常大的。这样的东西,我觉得是那些特别成熟的公司所不具备的,我也不能够放弃这种文化、这种管理制度。
4.《中国企业家》:百度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从建立的时候到现在有没有更新过?哪个公司对您的影响比较深?
李彦宏:没有。也没有什么公司对我影响比较深,完全是自发的。从2001年开始,一直到2004年左右,是一种没有经过总结、没有提炼的,完全aihuau.com自发的,到2004年左右,我们觉得公司人员越多,我们需要告诉人家的话,需要一有套说辞,最后想到了“简单可依赖”,可以给人们提供最方便的信息获取方式,就是这套东西慢慢形成了文字而已。
5.《中国企业家》:有一位企业家说,李彦宏在百度被央视曝光之后,你首先考虑去见的第一波人是华尔街的分析师,而不是用户,但你是经常提倡用户体验第一,他说觉得你还是很在乎华尔街。
李彦宏:他怎么知道我见的第一波人不是用户呢?实际上,这件事情出来之后,我肯定是先见内部的员工去处理,先把我们该做的事情做了。但是你作为一个上市公司,你必须符合上市公司相应的规定,公司出现了重大的变化,我们有义务去告诉投资者。这是我在尽一个上市公司CEO的义务,不是说我就看中这些东西。
6.《中国企业家》:面对下一个三年或五年,百度已经成为一个大公司,您觉得您自己在要面对和解决的哪几个挑战是比较靠前的?
李彦宏:我觉得最大的挑战就是管理,其实你也不停的在提这个词儿。公司到这样的规模,过去几年飞速的成长,使得我们精细化的管理几乎成为不可能,而未来当然这个公司不可能以百分之百的速度来增加新员工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就有一些时间来做更好的文化的宣灌、精细化的监管、流程制度的建立这些东西。
7.《中国企业家》:这次风波对你的想法有什么改变吗?会试着出来面对公众更多一些吗?
李彦宏:会,我觉得40岁以后我本人的创造力会下降,需要依赖其他人去做这些技术创新工作,多接触一些其他人,多把我们的声音传递、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