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涵盖经济学领域的读物:人人都爱经济学》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如果每个人都从别人的利益出发去做事,岂不是更好吗?为什么亚当·斯密说不如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得好呢,难道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不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吗?!? 愿望当然好,但是这不是世界的本质,不是人性的本质。? 人类不是没有试过,教训太多了,而且是惨痛的教训,人类慢慢学得聪明了,不再那么天真了。? 怎么才能保证,个人在促进自己利益的时候也促进他人的利益呢?? 人类已经找到了这样的机制,这就是市场经济制度,市场交易就能保证这一点。任何的交易都是双赢,至少不会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 经济学的这个假定,似乎与我们的传统道德有些冲突。?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论语》中最著名的论述之一。? 孔子是严格区分小人和君子的,整本论语,好像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区分君子和小人,而义利,是标准的区分方法之一。? 在孔子看来,义和利是水火不容的,不能同时获得。君子应该求义而舍利。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舍生而取义。? 儒家大概都是承袭着《论语》的基调,但这并不是说,就没有不同意见。?

相反,在义和利的关系上,先哲们的认识,差别是相当大的。? 墨子好像很受现代人的青睐,电影《墨攻》的播出,使很多人知道了墨子的"兼爱非攻"学说。? 墨子更非同凡响的主张,是它对缠绕所有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义利之辩有一个明确而精彩的论断,有终结这种争辩的意味。? 《墨经》里面说,义,利也。比如,忠,当然是义,可是它利君;孝,是义,它利亲;功,是义,它利民。墨家给义赋予了类似于边沁的功利主义色彩。? 他们的主张很明确,义的本质,不过就是利而已!? 经济学,为我们认识义利之辩,认识君子小人之别,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经济学家看来,所有人,无论君子还是小人,都是追求自己利益极大化的人,也就是说人都是逐利的。即使是义举,其背后的坚实基础也仍然不过是利。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都是"小人",而不是"君子"。? 所以,如果说,君子的行为是为了别人好,而小人的行为呢,则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最终却也是对别人好,甚至是更好。? 君子小人都喻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