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涵盖经济学领域的读物:人人都爱经济学》
第6章 消费者理论 ?? 怎么样才算是一个精明的消费者呢?? 消费就如用货币作为选票,选择自己中意的商品。要想达到消费者利益的极大化,消费者应该这样花钱:不断调整所买的每种商品,直到投给每一种商品的最后一票,或者最后一块钱,获得的满足程度相等。? 就像吃自助餐,应该这样:吃每种东西的最后一口所带来的满足感一样。? 虽然可能很难精确做到,但是只有当你尽力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时候,你才算是一个真正精明的人。? ?? 经济学假定大家都是在给定的约束下,追求自己利益的极大化,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如此。? 我们消费商品,不是消费物质,不是占有商品本身,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我们前边提到过,商品满足人的主观愿望的属性叫效用。消费的目的正是获得效用,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比如吃饭,不是为了把饭位移到肚子里,只有我们觉得饿的时候,才会消费这些饭菜,吃饭是为了获得一种主观上吃饱了的感觉。? 消费者理论说明的是,人们在收入一定或者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自己效用的极大化。?

为什么假定收入有限?这个假定其实是资源稀缺假定在消费者理论中的反映。首先,如果收入是无限的,那我们一定这样消费:买所有的东西,直到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都为零。? 其次,经济学研究的是,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人类如何理性选择,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如果资源、收入不是有限的,就不需要选择,也就不需要经济学了。? 为什么?? 因为物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一直买一种东西,买下去,肯定能买到边际效用是零的那一个。有人说,可能我买不到边际效用是零的那一个,或者比零大一点,或者小一点。? 这是有可能的,但是不要忘了,数学上的边际的概念,指的是非常非常小的变化,如果你买不到边际效用恰好是零的那一个,只是因为单位太大,只要把单位缩小就可以了。? 当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零时,对该商品的消费就该停止了,因为下一个商品的效用就是负的,还不如不消费。此时,从该商品的消费中,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达到了最大。当消费的所有商品的边际效用都达到零时,消费者的总消费就达到了最大。? 我们可以把消费者的效用看成是所消费商品的数量的函数,消费商品的数量决定了消费者的效用,而边际效用就是这个效用函数的导数,根据简单的数学知识,我们知道,当导数是零时,函数值达到了最大。? 注意,只有当消费者的收入是无穷多时,消费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为零才是消费者达到最大效用的条件。此时,根本不必考虑如何花钱,如何节省。? 可是,消费者的收入是有限的,这时,消费者就得考虑如何花钱了,不可能购买每一种商品直到边际效用是零。? 经济学家告诉我们,消费者应该这样花钱:让花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比如最后一块钱所获得的效用都相等。? 效用可以用数字表示,比如1、2、3、4等等,越大表示满足感越强烈。效用都是整数,零也可以,一般不能是负的。? 我们把问题简化一下,假如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如果他花在第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块钱得到的效用是5,而买第二种商品的最后一块钱所获得的效用是3。那么,如果他把买第二种商品的最后这一块钱,转移到到第一种商品上,他就在减少3个效用的同时增加了5个效用,总的效用增加了2。只要投在第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块钱的效用大于第二种商品,这种转移总能增加消费者的总效用,直到投在两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块钱的效用相等,效用才达到最大,没法再增加。? 反过来,如果购买第一种商品的最后一块钱所获得的效用是3,第二种商品是5,则当我们把购买第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块钱转移到第二种商品上时,消费者的效用也会增加2。这种转移直到购买两种商品的最后一块钱的效用相等,都可以增加总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