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 日,在由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前程无忧和中山大学管理学院MBA教学中心联合举办的2012中国人力资源论坛上,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刘竞指出,一轮又一轮的加薪,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标志,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从出口导向型转变为真正的内需拉动型,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终结,将导致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威胁。而企业也将面临着核心岗位人选空缺,人才梯队递进中断等一系列用人的问题。面对这些挑战,企业应着手人才战略的建设,重视核心人才体系建设。
中山大学教授刘小平指出,在融资难、用工荒、高成本的现状下,重视招聘选拨体系的完善在有效提升招聘效率、降低招聘成本方面能发挥巨大作用。
今年薪酬增长率将下降
正略钧策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薪酬白皮书》显示,2011年,调研企业平均薪酬增长率为13.14%,高于2010年。2011年GDP增速放缓,而GDP增速与下一年薪酬增长率有较大相关性,2012年预计薪酬增长率受此影响有所下降。
2011年,我国全年经济增速逐季放缓,居住类和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加之各城市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企业涨薪的压力越来越大。调研数据发现,六成以上的调研企业在2011年对大部分人员都实施了涨薪计划,可见,不管企业是为吸引人才、保留员工而进行的主动涨薪,还是迫于行业普遍涨薪的压力而被动涨薪,涨薪已成为大部分企业的选择。
民企薪酬涨幅继续领跑
在本次调研企业中,超过半数的企业在2011年实施了涨薪计划,其中,35.9%的企业对大部分人员进行涨薪,31.8%的企业实施全员涨薪。可见,不管企业是为吸引人才、保留员工而进行的主动涨薪,还是迫于行业普遍涨薪的压力而被动涨薪,涨薪已成为大部分企业的选择。
数据显示,2012年仍有半数左右的企业计划对大部分人员或全员涨薪,但这一企业数量占比低于2011年10个百分点左右,说明部分企业在2012年减少了涨薪人员的范围。
白皮书指出,相较国企和外企,去年民企继续领跑薪酬涨幅,其人均薪酬增长率达到13.33%,预计今年仍可维持这一增速。由于民企薪酬增长空间较大,且企业加薪政策更加灵活,因而涨幅将居前。
销售部门涨薪幅度最高
2011年,三成企业销售部门的薪酬涨幅最高,其平均涨幅达到25.02% ,这些企业多集中于消费品、贸易、综合服务等以产品或服务销售为导向的行业,销售作为实现产品或服务市场价值的关键,其工作业绩将直接影响企业效益。其他企业涨幅最高的部门为生产、研发、市场或财务,这些部门的涨幅平均值都超过20%,远高于全国人均薪酬增长率。
中西部地区薪酬增长率最高
2011年,中西部地区的企业薪酬增长率平均值位于首位,中西部地区经济起步晚,近年来发展迅速,带动了区域性的薪酬增长。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二三线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带动了人均薪酬的较大增长。相较于其原本较低的平均工资,体现出较高的人均薪酬增长率,华东、华南和华北其他地区的薪酬增长幅度均高于一线城市。
从行业来看,2011年医药/医疗企业薪酬涨幅最高,房地产、金融、高科技、制造业的涨幅也高于全行业的平均值13.14%。2012年国家出台了药价控制管理的相关政策,医药市场面临规范和整治,医药/医疗行业的薪酬增长将有所放缓。房地产行业受调控政策影响,2011年下半年调控效果开始显现,2012年预计薪酬增长率降低。
广深制造业离职率高
2011年全国企业平均离职率为26.8%,制造业离职率最高,达到35.6%,其次是综合服务和工程建设行业。正略钧策认为,造成员工离职率高的原因,除了行业人才市场的变化,更多的是企业自身的原因,一方面企业的薪酬待遇在行业中不具备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在企业中员工归属感不强,职业发展通道不明晰,都有可能造成员工的离职。
从区域来看,广州、深圳的离职率较高,均超过30%,北京、上海在一线城市中离职率则相对较低。广州、深圳中小型制造企业较多,管理模式较为传统,加之经济的影响和人工成本的上涨,导致企业在保留基层员工上更加困难,造成人员频繁流动。
80后90后离职率超三成
调研数据显示,80后及90后的员工离职率整体较高,平均值达到30%以上,高出企业员工平均离职率5%左右。
对此,正略钧策认为,80后员工在工作几年后,面临成家立业的需要,职业规划也逐渐清晰,企业是否能提供合适的职业发展通道将是决定80后去留的关键。而90后员工初入职场,对未来发展的规划还不成熟,流动性会相对较高。
上海毕业生起薪最高
2011年,上海的专科、本科、硕士毕业生起薪最高,反映出上海的人才竞争较为激烈,物价水平较高。深圳的高校较少,高端人才的供应量相对较小,因此博士毕业生起薪最高。
非一线城市专科毕业生起薪与一线城市的差异较小,甚至接近于广州、深圳的专科毕业生起薪。
2012年,北京专科、本科与硕士生预计毕业生起薪比2011年高出10%左右,非一线城市的博士毕业生涨幅最高,达到13.5%。非一线城市经济稳步发展,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增加,高端人才可以考虑去二三线城市发展,一方面避开一线城市竞争激烈的压力,另一方面,二三线城市物价相对较低,生活成本方面的开支会远低于一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