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案例 面对贸易摩擦,我们将何以为之?



    中国企业出口能力远非昔比,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速率不可阻挡,令人感到高兴。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不断增加的贸易摩擦。不仅发达国家与我国的贸易争端在上升,发展中国家和我国的贸易摩擦也在呈扩大化趋势。贸易摩擦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失,我们必须作好较长时间的应对准备。这是对企业应变能力的一种考验。

    冯军: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咨询部主任

  顾月明:上海市小企业(贸易发展)服务中心国际经贸部部长

  楼德宏:上海轴承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俊:和华利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主持人:贸易摩擦,并不是什么新鲜出炉的概念。且不说经济类报刊,就连一些非经济类综合性报刊,有关贸易摩擦的新闻也频出不穷,如若在网上点击,其“出镜率”之高,令人刮目。我国出口贸易连年增长,有专家说,由于如是原因,大大压缩了其他一些国家的国际市场空间,而且,不仅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在不断增加,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在呈扩大化趋势。中国企业出口能力远非昔比,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速率不可阻挡,令人感到高兴。但是,贸易摩擦毕竟并不甘之如饴,令我国贸易企业,尤其是以出口为主的贸易企业有如骨鲠在喉的感觉。特别是我国产品销往哪里,国外一些企业就跟踪到哪里,屡屡发难。这是值得警惕的。

  贸易摩擦的反向思维

 中美贸易摩擦案例 面对贸易摩擦,我们将何以为之?
  冯军:贸易摩擦问题,并非发生在某一国家。比如,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外贸持续强劲,由此引发了美日贸易的紧张关系。在灰色区域下,日本采取数量上的自我限制措施。但这种限制是违反WTO的,尽管美国声称这是日本人愿意的。中国纺织品特保协议,是我们与美欧协商的,是入世承诺中新的协议。入世协议中,固定出口增长比例应该是7.5%,因增幅太快,欧美对我国纺织品采取特保措施。以前,我国纺织品长期受制于ATC,ATC终结后,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长属于恢复性增长,特保措施显然是不公平的。当然,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长也影响了发展中国家在相应国家的份额。无论欧美,还是中国,在谈判中都应该理性地对这种趋势作一判定。欧美承认,中国纺织品的竞争能力是比较明显的,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全球贸易得以推进,劳动力密集产业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也是符合经济学规律的。

  顾月明:我国外贸的进出口增速,每年大约为20%—30%。2006年,我国贸易出口额已超过1.8万亿美元,出口国主要为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基本上以劳动密集型、传统工业产品为主,产品涉及服装、鞋帽、玩具等。这些产品,在国外也属于中小企业的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我国每年以30%的增速出口,导致了国外一些劳动密集型、粗放型的中小企业倒闭,因此对中国的出口意见越来越大,服装、鞋帽、非高档类西服、制服等行业的意见更大。我国加入WTO已满5年,纺织品配额取消,对欧洲出口加大,进口国若想提高关税,不符合WTO精神。非贸易壁垒从技术要求讲,不是很高,如温州生产的打火机。我国有很多产品实际上高于欧盟标准。国外的老百姓失业后,NGO行业协会向政府提意见,直接影响决策者的决策,转而对中国提出反倾销,包括限制中国的贸易出口。

  陈俊:贸易摩擦与整体国力的提升有关。很多国家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将基地转移到中国,带动了中国产业的提升。如果中国单单是发达国家的加工基地,并不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不过,中国企业的模仿能力很强,能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然后销往国际市场,发达国家原产企业的生产因此受到影响。与发达国家整体定价比较,中国企业因享受出口退税等优惠措施,许多民营加工企业有能力在短时间聚集一定财富投入深加工,产品价格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很畅销,国际上一些竞争对手不得不降价销售,这样就造成了亏本,当地协会通过WTO机制提出了反倾销。

  楼德宏:中国的轴承行业遭受国外反倾销非常频繁,主要以美国为代表,还包括阿根廷和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我参加过两个反倾销应诉案子,上海轴承进出口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机械基础件分会副会长单位,在应对两个反倾销案子中承担起了组织行业涉案企业应对调查和配合代理律师应诉抗辩的工作。最终结果,一个认为没有什么希望的案子胜诉了,一个胜出可能性很大的案子却输掉了,很富戏剧性。

  贸易摩擦的几率缘何如此频繁

主持人:我国经济的腾飞,以及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的“话语权”,引起了国际市场的关注,经济全球一体化大潮更是给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融入国际市场带来了“利好”,许多中国产品已进入一些国家高度防范的视野,贸易摩擦也随之大幅增加。从引起贸易争端的产品看,近年来已不再局限于纺织品,机电、汽车、医药等领域也成了贸易摩擦的“敏感板块”,只不过纺织品领域表现得更加突出罢了。而在贸易摩擦的表现形式上,也与以前的产品“低价”出口大不一样,有关知识产权的贸易纠纷日渐增多,不仅发达国家频频使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和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对中国出口产品设限,一些发展中国家亦步亦趋,也打出“进口禁令”等手段设限。值得注意的是,前些时候欧盟联合美国、日本、加拿大,将所谓的中国知识产权问题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从频频发生的纺织品争端和“中国鞋”事件中可见,“反倾销”阴影不仅没有散去,反而越演越烈,甚至欧美对中国的补贴问题也成了贸易争端的又一“世况”!WTO补贴与反补贴委员会在评议中国关于工业补贴的说明时,欧美认为中方的说明缺乏足够的透明度,要求中国澄清补贴计划。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产品“走出去”,发生贸易摩擦的几率依然很大。

  顾月明:我觉得贸易摩擦主要表现在技术能力的竞争上,假若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贸易摩擦将会长期存在。比如,围绕火箭、卫星方面的贸易摩擦为什么比较少见?因为我国有足够的研发能力生产,而国际市场又有这个需要,所以不太可能发生贸易争端。我国出口以纺织品、鞋帽、五金类为主,但这些产品国外已经很成熟,由于那里的劳动力成本难于和我国抗衡,如果大量进口必将导致工厂关闭、工人失业。在一些国家,服装消费以牛仔、T-shirt为主,纺织品也是低端产品。高档服装产品就不一样。当年,日本向我国出口很多彩电、录音机等家电产品,我们为什么不向日本提出反倾销?因为我们当时还不能大批生产彩电、录音机,消费者辛辛苦苦地节省一年买彩电感到值得,不会有人想到反倾销。

{page}  陈俊:“走出去”的中国产品越来越多,发生贸易摩擦的几率也越来越大。以前,我国外贸出口的国家主要是一些发达国家,因为发达国家的消费能力高,订单多。但随着中国出口企业的发展,中国产品的大量出口,欧美国家不断加强研发能力,不断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不断进行战略调整。发展中国家因产业相对不具有竞争力,比较容易接受国际市场上质量较好,且价格优惠的产品。欧盟和美国因为有着利益的平衡点,它们之间的妥协比较容易,美国某个产业有优势,欧盟其他产业有优势,经过长期自由贸易往来,优势劣势彼此了解得比较清楚,一旦发生贸易摩擦,双方的贸易容易平衡。

  冯军:目前,有两件事备受关注:一件是美国公众评论的反补贴措施,另外一件是欧盟反倾销绿皮书。美国最近采取的反补贴措施背景是,2006年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案件总量不多,只有3起。而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案增加了,印度发起8-9起,其中1起已经撤销,巴西对中国发起8-9起,还有土耳其等国也对中国的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起诉和调查。最近的贸易摩擦变化反映了一些问题,一方面,传统的反倾销措施可能对贸易摩擦发生比较频繁的产业有作用,但并不是挽救传统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贸易救济措施并不能使得传统产业由衰败走向竞争。产业的竞争力是通过竞争来取得的,不是通过保护来实现的,这也是经济学的一般理论。美国的一些传统产业竞争力处于逐步衰退阶段,即使采取保护,也不能带来整体的产业竞争力。美国现在正在考虑使用更有效措施来针对中国产品,对于美国涉案的产业或者产品,他们正在考虑通过更多的贸易救济手段,比如反补贴。

楼德宏:2002年2月13日,美国轴承制造商协会(ABMA)代表美国轴承行业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球轴承提起反倾销诉讼。我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作出反应。当时,形势非常严峻。中国轴承出口确实存在量大面广、价格较低的问题,对美国市场造成冲击。我被诉企业大多是来自江浙一带的新兴民营企业,应诉困难,但不应诉就意味我们的球轴承产品将退出美国市场。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支持下,我们公司和一家合资企业作为核心积极应诉,争取延期,组织行业内企业积极应答。开庭时,ITC(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非常吃惊,有50—60家企业参加应诉是他们始料未及的。虽然ITC以2票反对、3票赞成,裁定球轴承反倾销立案提交DOC(美国商务部)调查,但是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我们聘请在华盛顿排名前三的WCP律师事务所律师。我们收集大量证据,让美国商务部了解中国轴承进出口状况,数据分析可以说明中国轴承的进口量大于出口量。美国轴承属于高端产品,中国轴承属低端产品,两者并没存在竞争。奇迹终于出现。

  冯军:新贸易措施是否更具效力,这得看涉案产品是否有补贴存在。如果是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进行市场资源分配,就不存在资源配置上的不公平,反补贴措施就不会对企业构成威胁。如果政府对某些产业进行补贴,虽然产业竞争力会在短期内得到提高,但长期是无效的。另一方面,美国原有法律不适合新的全球贸易格局,贸易措施从传统的反倾销手段转向反补贴措施,反映出美国国内立法的变化,现在可能有修改的倾向。欧盟发布的《变化的全球经济中欧盟贸易救济工具》绿皮书,对欧盟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3大贸易救济工具的实施情况分别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还附带长达17页的文件调查,围绕对贸易救济工具的适用范围、评估标准和实施办法等列出了32个问题,要求希望就此发表意见的欧盟成员国、商界、欧洲议会、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填写问卷,并作出反馈,为欧委会下一步改革方案提供参考。

  面对贸易摩擦,我们将何以为之

  主持人:一个时期来,我国已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贸易摩擦进入了“高发期”、“多发期”。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中国制造”打开国际市场空间提供了基础条件,大量中国产品跻身国际市场,参与环球竞争,引起了欧美国家的高度关注,或“围堵”,或“拦截”,中国企业应从中引出反思:我们要不要调整产业结构?要不要改变顺差远大于逆差的进出口“短腿”现象?从目前的情势分析,贸易摩擦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失,我们必须作好较长时间的应对准备。这是对企业应变能力的一种考验。面对贸易摩擦的挑战,一方面需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另一方面更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努力转变出口增长方式,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

  顾月明:若想减少贸易摩擦,出路之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比如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核心技术(包括自主研发能力、功能性突破、外观设计新颖性等)。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一是要加强技术力量,提高生产能力;二是注重产品设计。日本在70年代也以出口为主,但后来日本的服装比意大利和英国的好,做工很讲究,很多欧洲人觉得花一样的价钱,宁愿买做工讲究且开发出人性化功能的产品。这正是我们中国企业比较缺乏的。美国经济和日本经济发展快,都很有特点。美国产品朝“大”发展,如汽车,日本则是袖珍型、便捷化,如MP3就是以日本开发的产品为主,功能极佳。我们在这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开发的产品缺少新意。如三星冰箱的创意,门上加装液晶屏,卖得也不错。海尔也搞了产品开发,但创意源于三星,却将液晶屏电视换成了一台电脑,可行性不强,花了很多精力,没推向市场。产品的技术取向,我觉得还是以人性化、便捷化为主的好。我们中国的产品,劳动力便宜是一个优势,如果再配以实用、美观、可行性强,这样的产品会越来越受欢迎。

楼德宏:我接着刚才所说的话题,当我在上海开往北京的火车上得知裁决结果:4∶0全票否决美国轴承行业的指控,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个案子是我国入世后第一个反倾销案,也是入世后我国所赢得的第一个完胜的反倾销应诉案,这时候正是我们公司处于由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改制的当口,赢了这个官司对公司的发展非常有意义。这起应诉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1.我们对应诉的每个环节回答得十分积极;2.行业中的骨干力量为抗辩赢得了有利的地位;3.聘请了好的律师,广泛收集资料,据理力争,律师尽快进入角色;4.联络起诉国进口商和用户,建立应诉同盟;5.涉诉企业团结一致,行业利益高于一切;6.行业商会责无旁贷地组织行业反倾销应诉,发挥了核心作用。应诉企业自觉服从所属行业商会的组织协调和行业商会对于应诉的策略指导,大家联手行动,增加合力,避免无谓内耗,没有给起诉方任何可乘之机。

  陈俊:贸易救济有很多手段,最多使用的是,一些国家通过WTO内部机制进行投诉,政府运用高税收保护本国产业;通过谈判,希望中国政府通过WTO协定下取消原来的补贴和优惠措施,其实也是变相增加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还有是知识产权方面的手段,除了WTO之外,还有WIPO组织等保护措施。如果中国产品没有本质上的改变,中国企业就成为了打击对象。中国加入WTO之后,贸易摩擦会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也会越来越广,反倾销案就不太可能消失。

  楼德宏:行业和企业应该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和市场行为。同时,要提高和改善出口产品的结构、档次、技术含量和品位,提高出口产品价格,避免低价倾销的嫌疑。外宣样本和广告,包括网站,不要拔高产品的档次,不要夸大产品的出口方向和目标市场,以免一旦发生争端授人以柄,惹火烧身。一旦立案,要采取补救措施。在一个工业集团内,同类产品的出口渠道应尽可能相对集中,以扩大单个产品出口主渠道的规模,一旦被反倾销起诉,应积极、主动应诉,获得单独应诉调查地位,从而就有可能获得一个较低的单个倾销税率,乃至零税率。在国家宏观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属于一般竞争领域的企业应尽快通过所有制改革,争取非国有控股性质,这样在反倾销案应诉调查中有可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待遇,从而有利于获得较低的倾销幅度调查结论。不失时机地将涉案商品的生产向海外战略转移,也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反倾销手段。反倾销可以促使我们将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进行整合,它是一种保护与反保护,一种制约与反制约,一种有序竞争和无序竞争,一种传统管理和权变管理的市场抗争。市场秩序将在反倾销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顾月明:中小企业以小产品、小发明改良为主,也会有市场。小发明对中小企业来说,比较容易开发。对生活观察得细致,就能开发出很好的小产品。如一次性杯子,底杯大小不同,杯托大小也不同,雀巢纸杯有手柄,卡在上面即可,通用性较强。中国产品不能只以低价参与竞争,要有功能性突破,要在创新上有所突破。比如男士衬衫,需求是有的,但是卖不掉,因为去掉商标后毫无特点,毫无新意,所以库存很大,全中国男人都可以分到7件衬衫了。产品结构调整是解决贸易摩擦的根本。加入WTO后,加强企业自发性的行业组织是非常重要的,行业在发展中需要有几个领头企业。这样,小规模企业就会团结在大企业周围。像温州的打火机企业,义乌的小商品企业,相对来说规模都比较小,联合起来比较困难,需要地方政府积极加以引导,成立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冯军:WTO的前身GATT(关贸总协定)希望关税是一个逐渐削减的过程。现在的贸易救济工具是“两反一保”,即反倾销、反补贴和特别保障措施。另外有针对中国的纺织品保障措施和特殊产品保障措施,这些是不属于传统贸易救济形式的,对中国企业而言,是不合理和不利的。但是考虑入世一揽子协议,还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欧盟讨论贸易救济工具是否有必要存在,是否要改变。我们讨论下来,基本的思路是,传统贸易工具是各成员方所接受的,在没有更成熟的工具的情况下,任何成员方不能单方面改变。企业是很现实的。多数企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一般反倾销的案件主要是针对某个行业或者某个行业的产品,而不是对单个企业的行为。对涉案的企业而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关企业也许是长期的竞争对手,相互会在产品质量的竞争中拼得你死我活。但一旦遇到指控,也会迫使这些企业联手。因此,同行业产品协调机制和行业协会是一个积极因素,在应对贸易摩擦中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48745.html

更多阅读

中美贸易摩擦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中美贸易摩擦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在世界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下,中国出口连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现在已是第二大贸易国。日渐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正在崛起中的贸易大国的崭新形象,但也带来了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

中美贸易摩擦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随着中美之间贸易量的增大和经济

什么是互利共赢之路 中美贸易将继续维持互利共赢局面

     1、中美贸易不平衡与美国经济不景气并存  贸易平衡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基本上趋于平衡。一般来说,一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中设法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略有结余,此举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与美国作

中美贸易摩擦原因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一、中美贸易现状  自上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扩大。据中国官方统计自中美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增长86倍,年均增长17%。至2005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增至2116亿美元,中国已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也已成为

光伏:中美贸易大战的一个片段

     2012年的中美贸易之间,注定不平静。  5月17日,美国商务部作出裁决,决定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征收31.14%-249.96%的反倾销税。  这并不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对中国太阳能产品征收相关关税,早在今年3月份,美国商务部就初裁决定

声明:《中美贸易摩擦案例 面对贸易摩擦,我们将何以为之?》为网友灼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