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实践快乐(3)



系列专题:《心灵鸡汤作者潜心之作:快乐人生7步骤》

  你不能仅仅决定要快乐,就好比你不能下决心要成为伟大的钢琴家,然后你就能立即熟练掌握弹琴的技巧。你能做到的是,决定采取必要的步骤,例如练习弹琴或者听钢琴课,通过练习技巧,你能弹奏高难度的曲子或者进行表演。同理,你能通过练习快乐人士的习惯而获得快乐。

  过去的一切习惯性思维和行为都会在大脑神经中形成记忆,就像唱片上的凹槽一样。当我们一次次想起或者采用某种方法,神经路径得到加强,凹槽就会加深,这很像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一样。不快乐的人倾向于形成较多的消极神经路径。这就是为什么你不能仅仅依靠决心就获得快乐!为了提高快乐起点,我们必须创建一些新的"凹槽"。

  科学家过去认为一旦人成年以后,大脑的构造就已经相当稳固了,几乎无法再进行什么改变。但是,新的研究揭示了令人感到兴奋的信息:当人用不同的方式思考、感觉以及行动时,大脑会变化并重新构造。你不会注定一生都维持同一种消极的神经路径。杰出的大脑科学研究专家、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理查德·戴维森博士说:"基于我们所了解的大脑神经可塑性方面的信息,我们可以把快乐、同情等情绪当成一种技巧去练习,这其实和学习弹奏乐器或者打网球没什么区别……锻炼我们的大脑,让它变得快乐是完全能实现的。"

  虽然我采访的快乐100人士生来就是乐天派,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也都曾经学习过如何变得快乐,并不断实践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一些习惯。

  纵观本书,我将带大家一起去识别能带来快乐的因素。但是,那些带来痛苦的因素又是什么呢?它们又是如何阻碍我们去体验快乐的呢?其中的两个障碍就是占有欲心结和有条件快乐的心结。这两种心结无处不在,几乎所有人都为之烦恼过。

  占有欲心结

  谁富有?快乐的人才富有。

  --《犹太法典》(The Talmud)

  大多数人都做过占有欲心魔的俘虏,误以为拥有的越多,就感到越快乐。社会上存在痴迷拜金主义的倾向,人们想要拥有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这些财富被斯图尔特称为"闪光的东西"。占有欲来自于大众潜在的一种无意识信仰:人们认为更多的玩具、成功和金钱将带来更多的快乐。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过去15年里,美国人的个人收入增长了2?5倍多,但是他们的快乐水平并没有变化;

 第17节:实践快乐(3)
  ·《福布斯》财富榜名单上的人有近40%的富豪没有普通人快乐;

  ·一旦个人收入超过每年12 000美元,此后增加的任何数字的收入并不能给人增添快乐。

  显然最快乐的人并不是拥有财富最多的人。(如果是的话,那么好莱坞就会有更多快乐的人了!)然而我们都受到深植内心的信条诱惑,认为钱能带来快乐,至少我们认为钱会带给我们快乐。一个最新的研究显示不同收入水平的人都一致认为拥有更多的财富必定能增长他们的快乐水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48624.html

更多阅读

出世 第17节:第二章 圣贤出世(9)

系列专题:《一语见真谛点破人生:听听老子怎么说》  善于观察自然,善于体恤百姓的老聃就是从这时起开始思考人与人之间高低、贵贱、贫富的区别,开始考虑人类的本性。为了消除世界上的不公平现象,他苦苦的思索着,日以继夜,不知倦怠。  

第17节:熊妈妈靠什么打天下(9)

系列专题:《史上最好看会计入门:牛角包一样的会计》  第五节:其他应收和应付是两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下面的这两个科目又是一对龙凤胎,妈您是不是困了?”  “嗯,还行,你也喝点水。当老师也挺不容易的,你在外面讲课也挺辛苦啊。我

第17节:期待效应(3)

系列专题:《成功改造和影响他人:影响他人的心理学》  原一平在25岁的时候报考了明治公司,虽然被录用,但主考官却对她说:“原一平,你不是干得了这种困难工作的人。”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原一平,他瞪着眼睛注视着主考官,在内心深处对自己说:“

第17节:背离真相(3)

系列专题:《瞬间识破谎言的心理学:你别再骗人了》  平常使用的委婉语,即使不点明也很少误导别人,不过关于生理方面的委婉语有时却会让人不知所云,比如,当母亲、姐姐或阿姨月经来潮时,如果用难懂的说法--"大姨妈每月来一次",青少年能不感

第17节:★梦圆‘北大清华‘(3)

系列专题:《教育界第1畅销书:英才是怎样造就的》  "我觉得老师们来管我都是白费时间,我是班里的‘千年老末‘,考大学也没什么希望。"侯滨淡淡地笑着说。  "你怎么可以放弃你自己?班上有哪个同学生下来就注定会上大学的?每个同学不都

声明:《第17节:实践快乐(3)》为网友巅峰小学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