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松祚
(向松祚: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师从“欧元之父”蒙代尔)
选择恰当而正确的角度审视中国经济绝非易事。主要现象尽人皆知:其一,股市气势如虹,连创新高,尽管“股市泡沫论”不绝于耳,投资者却义无反顾,典卖家产涌入股市者不乏其人;房地产价格照样居高不下,投资或炒作房地产,依然大有人在。 其二,央行连续调高准备金率和短期利率,意图遏制所谓流动性过剩,然效果微弱。近日各经济主管部门接连发出紧缩经济信号,表面原因是消费物价指数增长过快(一季度增幅超过3%),但多数论者认为政府担忧的是股市泡沫愈演愈烈乃至不可收拾。 其三,笔者身在企业,知道许多中小企业求钱若渴,却无法得到银行资金,央行紧缩措施让众多中小企业之融资环境雪上加霜。 其四,近一两年,“流动性过剩”之声响彻云霄,似乎中国有钱用不完、有钱无处花,然而任何冷静的观察者都知道,中国依然是一个资金极其稀缺之国家:不用说那广袤的农村还很不富裕,不用说那无数中小城市之基础设施乏善可陈,也不用说医疗、教育、社会保险体系亟待健全,单说每年数以十万、百万计的大学生、研究生难找工作,就可知中国所需资金几乎无限量。哪里来的“流动性过剩”?央行天天呼吁的“流动性过剩”究竟是什么意思? 其五,中国贸易顺差和国际收支顺差不断扩大,惹来许多指责和贸易摩擦,当然还有美国施加的人民币升值压力。然而,中国主要制造行业之利润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员工工资亦未见显著增长。所谓人民币升值可以迫使中国产业升级换代之谬论,不攻自破。所谓人民币升值有助降低中美贸易顺差之说,亦去如黄鹤。 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的基本判断是:中国目前面临着过早地开始重蹈日本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的“资产价格爆发泡沫-泡沫破灭-经济长期衰退”覆辙的危险。说是“过早”,乃是80年代中期之日本,其科研创新能力和企业国际竞争能力,远远高于今日中国之水平;日本当年的人均收入水平亦远远高于中国;日本当时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之比例,亦早已下降至发达国家水平。“过早”开始重蹈覆辙之根本原因有二:其一,中国经济之主流产业依然高度管制或由国有企业垄断,民营资本无法进入;其二,中国金融体系落后和不完善,资金无法流到急需资金的地区、产业和企业。管制和垄断、以及金融体系落后,恰象两道坚不可摧的巨大闸门,将中国经济体系之有限的“资金之水”逼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2005年7月之人民币升值预期自我实现,触发国际投机热钱率先进入资产市场炒作,两股力量一结合,遂引发资产价格泡沫。 新视角:真实经济与虚拟经济之背离 所谓“真实经济”,乃是投资者之资本增值,需要经过价值创造和物质转换过程;所谓“虚拟经济”,乃是投资者或投机者之资本增值或投资回报,无需经过价值创造和物质转换过程,只需单纯等待投资品之价格上扬,然后卖出套现。譬如,投资饭店或工厂之资金,要实现增值,则必须经过要素转换之生产过程;投资股票之资金,除享受公司分红外,主要回报依赖股价上扬。现实世界之经济活动,是二者之融合,很难清楚划分,然而从基本逻辑上,我们却可以将人类经济活动区分为真实经济(价值创造和物质转换)和虚拟经济(单纯期待物品价格上扬)。 有两个极端:纯粹的虚拟经济和纯粹的真实经济。前者是全体国民皆不参加价值创造和物质转换,全部参与炒作或投机、寄希望于现有物品之价格上扬以牟利。历史上有名的例子是当年荷兰“郁金香狂热”:倾城市民围绕郁金香炒来炒去、“击鼓传花”,侥幸自己不是最后一个“笨蛋”而大赚一笔。郁金香还是那一株,价格从几元钱涨到数十万乃至数百万,是不创造任何价值的。纯粹的真实经济,则是全体国民皆致力于价值创造和物质转换,不企望或参与任何投机活动。假若所有人皆致力于投机的虚拟经济,经济不会有任何增长,经济体系必定崩溃无疑。然而,假若经济体系没有任何的虚拟经济或投机炒作,经济体系之流动性亦将不足,经济效率和速度必定受到损害,甚至完全退回到以物易物的原始经济(极端的计划经济体系与此极端情形类似)。所谓持续稳定健康的经济增长,必定是两个极端之间的“中庸之道”。 我以为今日中国经济之钟摆,已经开始偏离中庸之道,开始向虚拟经济或投机之一端摆动。说“全民炒股”、“全民炒房”可能夸大其词,然整体经济之投机意味的确很浓。更具体地说,真正需要资金的地区、行业或企业,得不到发展的资金,有限的资金都跑到资产市场去投机去了。资金如水,理论上看,假若资金能自由进出所有行业,每个行业或企业之平均回报率将趋于均等。然而,如果许多行业被管制,资金无法自由进入;或者某个行业因为政策和预期的突然转变而变成暴利(或预期有暴利),那么全社会资金之大部分,将蜂拥流入此行业,形成投机热潮或价格泡沫。 真实经济与虚拟经济之背离,根本原因有三:第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自我实现,诱发热钱千方百计进入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是带动资产价格暴涨的先头部队或导火索;第二,银行体系之资金主要流向国有垄断企业或巨型国有企业,让国有垄断企业成为中国房地产最大的地主或庄家(据说某些大型国有企业所囤积的土地,市价以千亿计!),亦成为股市和房地产投机的生力军(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亦是推动股市上涨的重要力量);第三,金融体系欠发达、金融产品太少,促进普通百姓将储蓄资金投入股市和地产,资产价格狂涨之诱惑,激发普通百姓投机赚钱之美梦,成为股市和地产市场之最大规模的跟风者,当然也是最终的受害者,乃至“血本无归”! 彻底解除行业管制和全力完善金融体系 最根本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经济若要真正强大,中国人若要真正富裕,决不能依赖投机炒作,唯一的出路是提高整体经济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的全球竞争力。要实现此一根本目标,关键是如何引导有限的资金进入真正需要发展、真正需要资金的地区、行业或企业。彻底解除行业管制、全力发展和完善金融体系,是惟一出路。 易言之,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如何为未来做准备。以我国高达1.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例。套用某种极端化的说法,外汇储备是我们牺牲打工仔、打工妹的血汗,以中国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回来的金融资产,就好像一个人辛苦劳作赚回来一点钱,必须为将来打算。个人需要为将来储蓄或投资,国家之经济发展,更是为整个国民的未来进行储蓄或投资。个人资金可以投资于科学创造、发明专利、人力资本、兴办实业,也可以购买债券、股票、期货、存款,个人之资产组合决策,取决于该国之经济制度和金融体系。从国家整体来看,则必须引导资金进入真正创造价值的领域,即将资金引入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真实经济领域。 提高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本质上就是提高一国企业在全球范围争夺资源的能力;一国在全球范围内争夺资源之能力,决定了一国经济之持续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争夺全球资源,依靠的正是实力非凡的跨国企业。然而,创造实力超群的跨国企业,唯一可行的途径是最充分的市场竞争。制约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障碍,就是目前尾大不掉的国有垄断,它扼杀了私营民营企业的无限创造力,保护了其天生的低效率、惰性和不思进取,浪费了宝贵的金融资源。历史经验已经完全证明:只要彻底解除垄断、对所有国内资本开放该开放的行业,中国的民营和私营企业将很快成为全球市场令人生畏的力量。消除国有垄断,实乃中国经济改革最迫切之任务。 完善的金融体系,不仅可以有效配置居民有限的金融资源,而且可以吸纳全球金融资源为我所用。假若今天的中国具有完善的债市(国债、市政债券、公司债券),有完善的风险投资或创业投资法律制度,有高度竞争的银行体系,即使有更大规模的国际资金流入,我国亦能轻易吸纳,并将之转化为创业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乃至科研教育资金。目前中国金融体系之主体,是国有垄断而效率低下的银行,它们完成金融资源(国内和国际)之有效配置能力薄弱。迅速彻底对国内资本开放金融业、大胆发展全方位的债市、迅速建立完善的创业资金法律制度,实乃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当务之急。相对而言,银行之海外和国内上市、建立国家投资公司以经营外汇储备、允许外资银行建立法人机构参与国内市场竞争,重要性倒在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