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河网:进口食品的超级批发商
公司名称:上河网 主营业务:一站式进口食品批发B2B 模式构架:上河网以B2B形式在进口食品市场试水,其角色更像基于网络平台的分销商,上游是三四十家国外品牌总代,下游是二三线城市进口食品经销商、专卖店、商超专柜。 上河网自己不进货、不压货、不出货,依靠与上游众多总代的合作,为买家提供线上一站式批发服务:买家在上河网完成多种类、多品牌货品的下单、付款,上河网将订单返至上游各品牌总代,上家通过第三方物流直接向该买家发货。收货的买家与拥有货品的卖家并不实际接触,交易完全通过上河网完成,上河网则依靠上下家差价营生。 新兴的市场,全新的线上平台,并不成熟、完善的营销模式,上河网投石问路,试图抓住进口食品市场井喷的机会,雄心勃勃要做进口食品B2B的老大。 模式拷问
记者:下家为什么不直接找当地经销商或者总代采购,而要通过上河网? 魏国强(上河网创始人):首先,上河网的客户 定位为二三线城市进口食品经销商、专卖店及商超专柜,他们想在当地进货,货源十分有限。目前,国内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的经销商仅150家左右,而这些商家大部分聚集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在二三线城市铺渠道的经销商、代理商非常之少,能保证商品品类、质量、价格的商家更是凤毛麟角。 其次,上河网最大的特色是一站式批发。中国进口食品行业,基本每个品类都有总代,每个总代手中有三五个品牌,品种、类型十分分散,销售千种以上商品的企业屈指可数,而上河网能为客户提供过万种商品。对上河网的主力客户来说,他们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消费者,想找齐顾客要的所有产品,需要寻找多家总代,然后一家一家地去建立联系、去沟通,工作量、耗费的精力、成本十分巨大。而在上河网,这些可以一次性在线上解决。加上上河网与中国银联签署战略合作,银联对其交易担保,客户能相对放心地预付货款,何乐而不为? 记者:如何保证上家按时按量给下家发货? 魏国强:其实上游总代间也建立有自己的联系,上河网一次能向一个总代拿几种到十几种商品,这让上河网一次的订货量非常可观。2012年,上河网最大的单笔订单交易额为十多万元,上家不舍得丢掉这样的出货量、销售额及高额利润,就会很好地服务下家。其次,货款是预付到上河网,待上家完成发货,上河网才会将货款付给上家,这样一来,上河网对上家具有一定掌控能力。 也就是说,上河网有多少下家、下家能下多大订单,上河网在上家那就有多大话语权,而这也直接关系到上家能不能为下家提供更好的服务。至于上河网,斡旋于商家之间,下游客户越多、交易额越大,对上家越有议价能力,利润自然越高;在上家拿到优势价格,上河网自身也有较大定价余地,有的放矢的让利又会吸引更多的下游客户。如此利益互相牵制,“总代—上河网—下游经销商”就形成一个完整的利益链、交易纽带。 机会与风险 据美国食品工业协会预测,2018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食品消费国,届时中国内地进口食品市场规模高达4800亿元。但目前,国内进口食品经销商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不超过30家,3000万元以上的仅150家左右。对上河网而言,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然而,这一模式的竞争门槛并不高,很容易模仿,如果上河网不能在短时间内扩大影响、培养用户习惯、提高用户体验、增强粘性,京东、苏宁易购、阿里巴巴等综合电商完全可能携资本之威快速抢占市场。
更多阅读
转载 进口食品是否需要QS标志 qs标志取消
原文地址:进口食品是否需要QS标志作者:每日自省进口食品,包括小宝宝食用的婴幼儿奶粉上,为何没有“QS”标志呢?最近,有个别细心的市民向本报反映,难道进口食品就不需要“QS”认证?没有“QS”标志的进口食品是否能放心购买? 对此,新浦工商分
垃圾食品的危害有哪些 吃垃圾食品有什么危害
华声健康网垃圾食品不仅仅是地沟油、毒馒头、硫磺枸杞……,很多堂而皇之出现在各大小超市的食品也有很多是垃圾食品,而且每天还有无数人去食用,有的人甚至是吃上瘾,想控制都没办法。饮食科普:垃圾食品的危害有哪些呢?或许大家真正了解那
德隆特-韦斯特传:患抑郁症的超级养家男他的苦衷谁人能懂
新浪体育讯 当2011年夏天NBA(微博)劳资双方深陷协议纠葛造成联盟停摆时,大多身家百万的球员只是需要注意控制一下支出来应对收入断流,然而德隆特-韦斯特却窘迫到要利用这个时间去打两份零工来保证开销。不明真相的球迷会把这当做
网络上所谓:数字代表的含义
01925:你依旧爱我。02746:你恶心死了。 02825:你爱不爱我。 03456:你相思无用。 0437:你是神经。 045617:你是我的氧气。 04527:你是我爱妻。 04535:你是否想我。 04551:你是我唯一。 0456: 你是我的。 04567:你是我老妻。 0457:你是我妻。 0456
上篇:不可抗拒的力量
发生在2013年初的这三个事件,涉及到的人和机构并无任何联系,但如果仔细推敲事件背后的成因,就会发现是同一只“看不见的手”主导了这一切。这只“看不见的手”从《国富论》的作者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年第一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