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诗意的教育: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
我必须承认,那是一个充满了惊喜和感动的午后,它注定成为孩子们童年写作中 最难忘的记忆。每个孩子笔下流淌出的文字,都是那么美妙动人,个性飞扬;每 个孩子心目中,都有一个风雨中永恒的杨科: "他躺在地上,身子已经僵直了。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满是惊慌,满是悲凉, 满是愤怒。狂风肆虐,暴雨倾盆,天地间一片昏暗,整个大自然为小音乐家杨科 奏响了一首悲壮的挽歌。" () "杨科躲在农夫的屋檐下,跟随着风声雨声情不自禁地打起了拍子。渐渐的,他 越来越兴奋,竟然不知不觉地走进暴雨中,和着风雨,手舞足蹈,放声高歌。他 疯狂了!他释放了!他自由了!" (陈芙莉) "喂,不要装死,给我爬起来!主人一边嘟囔着,一边像拎一只小狗一样, 把已经断了气的杨科一把扔出了门,要死就死得远一点,别弄脏了我的地毯! 他站在窗前,眼睛里透出像铁丝一样冰冷的目光,任凭暴风雨抽打着杨科小小 的尸体。" (王霂) "雨越下越大,杨科浑身都被淋透了,冻得瑟瑟发抖。忽然,雨停了。他抬头一 看,是一把漂亮的小花伞。噢,爱丽丝!他兴奋地叫道。爱丽丝是他邻居家 的小女仆,是他忠实的听众。杨科最喜欢她金色的卷发,看上去特别像芭比娃娃 。" (姜惠) …… 情景交融,诗心畅想,孩子们演绎出了一段段绝伦的精彩。可见情景对于孩子的 创作而言,是何其重要。只有在暴风雨的午后,孩子们才会触景生情。如果艳阳 高照,让孩子们用"风雨中的杨科"为题,去设想风声雨声,电闪雷鸣,表现杨 科的命运,孩子们则很难达到这样一种心灵的顿悟和写作的升华。所以,在课堂 上呈现一个情景的时候,我们首先要保证这个情景是合理的。只有在合理的情景 下,我们的孩子才会做出相应的合理反应。否则,会适得其反。 朋友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教育案例。他去海南听一个老师的公开课,讲的是《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老师来自东北,他面对着海南的学生,非常动情地描述 着:"大年夜,小女孩瑟瑟发抖的走在路上。这个时候狂风凛冽雪花飘飘,冰天 雪地,你们想象一下,如果换了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们在底下很陶醉 地喊道"太爽了!"海南岛啊,终年高温,坐在教室里汗流浃背的孩子们,一想 到冰天雪地、雪花飘飘,自然激动万分,心驰神往,哪里还顾得上体会小女孩的 处境?老师顿时无语了。这种情况,是对孩子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误导,自然达不 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17节:借景引发头脑风暴(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111521745224.jpeg)
教学的过程,是不断发现机会和创造奇迹的过程。一个特定的情景,是大自然赋 予心灵的馈赠。所以,一个有诗意的老师,应该善于发现,懂得取舍,为孩子开 启一方灵感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