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诗意的教育: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
通过以上的现场问答实录,我们不难总结出一个教学心得:教师在引导低段学生 进行作文训练时,最终要给他们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理念:以上面对话为例,要 让孩子们懂得--花花草草和人一样,都是自然之灵,即人生百态,花草有情。 二是方法:同样的一个作文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大胆想象,本色表 达,而不是囿于规则,人云亦云。需要注意的是,低年级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和思 维能力有限,所以在刚开始进行这样的训练时,往往会表现得思想匮乏,想象无 力。这是很正常的,老师不必担心,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训练,特别 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同时要不断学习,自我充电,因为低年级学生有 着更强烈的向师性,老师是孩子最易模仿的对象。所以,长此以往,老师就会凭 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创意征服学生,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们的偶像而被模仿,那 么,距离把学生培养成"天才作家"的梦想也就指日可待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用孩子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讲 道理,必要时,给他一点小小的惩罚。

常听到老师们抱怨,班里总有那么几个特别好动的孩子,在课堂上不断制造状况 ,屡教不改。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麻烦无处不在。回想我们小时候,老师解决 这种问题的方式,无非是罚站、罚写检查,罚不许听课。再严重了,拳脚相加也 不奇怪。今天,这些简单粗暴的方式显然不能用了,但是面对在课堂上制造事端 ,屡教不改的孩子,单纯的说教已经失去了力量,老师们总是感到束手无策。其 实,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用孩子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 式讲道理,必要时,给他一点小小的惩罚。 小君是我在全国巡回讲课中遇到的一个特殊学生,就是所谓的天才儿童。他上三 年级时只有七岁半。听小君的班主任说,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记忆力超群,背 诵了诸如《琵琶行》、《长恨歌》、《滕王阁序》等许多高难度的古典诗词。而 他在数学方面更是有惊人的天赋,小小年纪就已经在全国奥数竞赛中获大奖。但 就是这样一个早慧儿童,在纪律方面却表现得不尽人意。我第一天上课,他就开 始"制造"麻烦。先是不断抢答其他孩子的发言权,对其他人的回答总是表现得 不屑一顾。我几次友情提示:"倾听是一种美德,如果你是个有教养的孩子,请 尊重别人答题的机会。"他才有所收敛。但接下来,新状况又发生了。我正讲着 课,忽然一阵"咯噔咯噔"的声音传来。只见小君不知什么时候,左腿已经盘在 凳子上,团坐着,右脚蹬地,身体前后摆动,板凳随之有节奏地晃动着,不和谐 的声音破坏了整个课堂的气氛。有的学生饶有兴趣地看着他,有的学生向他投去 了不满的眼光,而他的脸上却是一副毫不在乎、怡然自得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