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羽良
管理学大师彼得·F·德鲁克于当地时间2005年11月12日在美国去世,享年95岁。
彼得·F·德鲁克,政治学和经济学出身,师从凯恩斯和熊彼得,以《公司的概念》只手开创现代管理学,批评MBA教育失当。 转一篇旧作,纪念德鲁克。MBA教育的危机
很多人认为MBA教育是过去50年里教育领域最成功的故事。不过上个世纪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一直对其嗤之以鼻,尽管是这老头儿开创了现代管理学,尽管是他预见了MBA教育的兴起,但老头儿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把管理学交给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是浪费。 如果你理解不了当年德鲁克为什么会把对通用汽车公司的调查写成一本社会理论报告,那么你一定是德鲁克眼里那种“学了也浪费”的人。不要以为我只是在讲一个管理学家的趣闻轶事,这其中蕴涵着管理学理念,与MBA教育发展趋势间深刻的分歧。管理学应该是对各种社会组织的结构、政策和组织涉及的社会人文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而今天各式各样的MBA教育,更像是一个“经营技师”的培训。 今天典型的MBA课程设置像是一点点管理学、一点点金融学、一点点经济学外加一点点社交礼仪的杂烩。MBA教育重点放在了技术性的学习上,其结果是与20年前相比,MBA毕业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但在企业组织内的协调决策能力下降了。如果把今天MBA的课程表拿给德鲁克看,他恐怕会说MBA是一门工程学,而不再是管理学,因为这其中几乎找不到半点有关社会的影子。管理学而不谈及社会,这在德鲁克看来简直不可想象。也许会有人声辩说MBA中有谈判、人力资源和组织行为学这样的课程。但谈判是一种商业技巧,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追求标准化的技术性管理,而全球经济战略分析也和社会无关,因为那更多的是一项情报工作。如果不把企业管理中的组织和人放到更宏观的社会中去考察和理解,那么企业管理就会退回劳资关系的处理,退回到现代管理学诞生之前。 前段时间,英国《金融时报》对全球MBA教育业现状做了一次深度调查报道,报道揭示的现状相当不乐观。首先是雇主方面对录取MBA的态度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大型跨国企业和管理咨询机构一向是MBA的主要流向,但前者现在更看重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结合,像IBM这样的公司更需要一个专业技术和商业技能兼具的人。而后者则偏爱对某一具体行业熟悉的商业管理人才。 当然,并不是说市场开始抛弃MBA教育。对全美排名前30位的商学院毕业生收入调查显示,他们的毕业生人力资本的回报曲线仍然是大幅上升的。而排名50位之后的商学院毕业生收入责成下降趋势,尤其是毕业起始年薪水平,已经跌破9万美元。更进一步的调查发现,不仅仅是MBA教育市场自身竞争导致了分化,MBA毕业生在其职业生涯中所做的工作也发生了变化,许多MBA集中的行业企业中,MBA只起到了辅助领导核心的作用,为数不少的核心管理者并非MBA出身,他们都是各自专业的资深人士,然而对行业深入独到的认识,加之长年在企业中服务的经历,使得他们在行业走向的预判力上有着MBA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在团队协作、人际交往等方面,这些人的实际管理经验并不逊于甚至优于系统的理论训练。 究其原因,在企业经营的远见和创新能力方面,MBA教育处在了极为尴尬的位置。对经济环境变化的敏感把握和相对及时的策略调整,是成为核心管理者的必备能力,而这种能力是MBA教育无法培养的。因为这更多的要求管理者对企业生存的社会环境、政治制度、文化习惯的影响有一种本能的理解。在这一点上,MBA毕业生根本无法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这些更基础的社会科学毕业生能力媲美。至于创新能力,根本就不是MBA教育考虑过的,MBA毕业生所能处理的是那些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情况,对于经营中的突发事件,MBA往往束手无策。MBA教育培养的是一批“保守经理人”,而不是熊彼得所说的“企业家”。 所有这些问题似乎都没有构成MBA教育的“硬伤”,事实是,MBA教育的危机恰恰发生在这些看上去很“软”的问题上。六十多年前,德鲁克在对通用汽车公司做了18个月的内部调查后,提交了他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激起了通用汽车管理层持续至今的不解和愤怒。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对一个公司事无巨细的调查却得出那么“笼统”的结论?为什么报告中根本不考虑公司的销售和盈利?这些相对于德鲁克的报告具体且现实的多的问题,至今仍是大多数管理者首要解决的问题。但讽刺的是,德鲁克的“笼统”研究中所预期的通用汽车面临的经营困境直到今天没有摆脱,甚至还有恶化的迹象。MBA教育今天的危机征兆就如同当年的通用汽车公司一样,看上去很“软”的东西很可能是影响最持久的。 在中国,MBA教育方兴未艾。但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念MBA成为一种自我人力资本投资的时尚,这本身就背离了“重要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MBA教育宗旨。没有一个成熟的MBA评价体系,没有足够充足的商业案例积累,最重要的是,无论是MBA的老师还是学生,大多缺乏对中国这个剧烈转型社会的全面认识。而最终,中国企业的经营者所要面对的将是中国社会转型和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双重社会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MBA教育危机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