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
□邢国均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以CPI表示通货膨胀的程度还是较为温和的,而经济过热则集中体现在地产、股票等资产价格迅速攀升,以及大量消耗的资源和环境污染的不断恶化,使整体经济运行面临过热的危险。下一步中央政府出台宏观经济偏紧的调控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预期经济过热的信号十分明显 2007年06月1日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公布:2007年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3%,消费品价格上涨3.9%,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3%。分类别看,今年5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8.3%。其中,粮食价格上涨5.9%,油脂价格上涨21.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6.5%,鲜蛋价格上涨37.1%,水产品价格上涨4.1%。整体表现出较为温和的态势。 但是,最近出现的肉价上涨问题,受到了中央的高度关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门到陕西农村考察肉价问题,稳定市场信心。这反映出今年以来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由于事关基本民生,国务院办公厅还就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的生产供应工作向全国发出通知,明确指出:猪肉生产和供应“事关群众生活,影响全局”,明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一要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二要切实抓好生猪生产,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都要给予适当补贴;三要组织好猪肉等副食品的市场供应。显然,肉价上涨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要通涨信号。 最近房价的又一轮上涨问题就不用多说了,土地、货币、税收等多项政策的紧缩,都是围绕调控房价而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的推出,也是为了缓解房地产领域逐渐激化的供需矛盾。 股价是当前最大的热门,经过5月30日的调整交易印花税以后,股市仍然屡创新高,到6月12日收盘,深成指数连续两天创新高,上证指数又一次重新突破了4100点。两市开户总数已经突破1亿,近几周每天的新增开户数仍然超过20万,这意味着普通大众的资金还在源源不断投向股市,其中为数不少的人甚至押进了几乎全部身家;从成交量来看,两市A股成交额基本稳定在3000亿元之上! 我们都知道,进入2007年以来,首先是股市的快速走强,股价飚升;随后进入到4、5月份以后肉价、食用油价也呈现出快速上涨趋势,在中央政府直接干预下,稳住了肉价;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后,股市下跌,但房地产价格又开始上涨。大有按住葫芦起了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势。总之,肉、蛋、油等消费品价格,以及股价和房价等资产价格的上升,并在近期所呈现的明显加速上升趋势,都是预期经济过热的明显信号,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凸显。 二、政府调控的重点目标分析 首先分析一下中国股市的情况,从2006年以来股价上扬是有其合理因素的。在中国经济宏观上向好的情况发展,股价上涨的同时,资本市场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和改善。主要变化及结构性的改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的参与主体发生了变化,目前在市场上占主角的是专业投资机构(各类基金)、产业资本和众多散户,从而改善了市场的定价机制,一股独大,庄家操纵股价的现象基本上得到了改观;二是通过股价调整,市场凸显蓝筹效应,进一步发挥了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三是金融市场联动程度加深,从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投机风险;四是金融创新加快,投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从2006年开始的这轮大牛市的主基调是业绩增长驱动,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有上市公司业绩作为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的股权分置和股改改革完成以后,中国的资本市场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从而促使沪深股市重新成为反映宏观经济的“晴雨表”。随着国企大盘新股上市,上证指数创下一个个新高,涨是涨得快了些,但整体上看,还是有依据的,很理性的。其次,我们分析一下房价问题。与肉价和股价的变化不同的是,房价上涨问题已有四五年之久,从2003年开始,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的居民都在抱怨房价涨得太快,经过几年的宏观调控,到2006年长三角房价整体有所回落,可北京、深圳、广州、大连、北海等城市却逆势而起,至今仍不肯低头。近两三个月,上海楼市重新升温,南京、杭州也随后跟进。 客观地分析,影响当前我国住房价格居高不下的因素很复杂,责任不能由某一个方面来负。从整个社会来看,各级政府应该负有管控方面的责任;开发商和投资者的捂盘和炒作行为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和消费行为也多有助纣为虐的嫌疑。从整个生产流通环节来看,有土地供应局限、生产成本上升、需求旺盛等诸多原因。但一定要找出一些最关键的原因,必定是市场有效供应不足,以及各级政府落实政策不利。
住房有效供应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前一时期针对房价的调控思路有一些值得商榷地方,2004、2005年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重点是紧缩“地根”和“银根”、增加流通环节的税费、整治市场秩序等,其目的是抑制投机、投资、自居需求,但同时也增加了开发和购买成本,推高了房价。2006年“90/70”政策的出台,表明政府把调控房价的方式转向调整供应结构,大幅增加中小房型的普通住宅。这一思路是正确的,但却需要1至2年才能真正形成有效供应,而去年牵涉到各地政府和开发商在对“90/70”政策认知理解、讨价还价、修改原有项目设计方案等上面花费了不少时间,使部分楼盘开工时间推迟数月,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目前供应相对不足的现况。 在落实政策上,由于我国房地产开发的形式单一,开发商实际上垄断了住宅生产,这一利益集团拥有强大的行业和市场影响力,甚至影响地方政府的有关决策;虽然就单个企业、就整个市场而言,某个开发商绝对不可能形成垄断,甚至连寡头垄断的可能性也不大,但在某些城市、城区或板块的市场供应,完全有可能被几个大型开发商所主导,形成住宅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和生产的透明度低的现象,影响了各种宏观政策的落实,对诸多中央政策地方政府的执行力仍令人担心。 有效供应不足,一方面是供应结构不合理,比如中小户型、中低档住宅比重偏小;另一方面是土地出让之后长期不开发,不能形成有效供应,落实中央政策的力度不足。 总之,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有效控制肉价和股价是比较容易的,各种实践证实,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比较简单的政策指导都是有效的。只有控制房价最难,也是最重要的。 三、调控房价最重要 从最近中央政策的关注点来看,在房价、股价和肉价三个价格中,中央最优先处理的是肉价问题,并且见效最快,效果最明显;管的比较少的是股价。 按照现代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通行做法是:在上述三个价格中,政府可以全然不理肉价,股价可理可不理,但房价则是政府一定要管的。政府关注物价变化方式的不同反映了市场化程度的不同。按照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观点:猪肉是商品,有私人物品(相对公共物品而言)属性,价格完全靠市场调节,与政策无关;股市是市场体系的一部分,股价由投资者负责,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也没法直接干预;唯独房价,政府不能不管,因为从理论上说,房屋住宅有一部分属于商品,具有私人物品属性;还有一部分是公共物品,尤其是由政府提供的一部分,是不能靠市场调节的。从实际情况来看,土地供应的多寡、拍卖底价的高低都由各级政府一手主导。因为房价太贵、使人无立锥之地,人们将唯政府是问:房价太便宜、又会使得居民和小业主成为负资产的苦主,人们也会向政府叫苦。其实,这种逻辑对我国同样适用,但结果不同。到目前为止,国内的肉价可以看成是政策指导的市场价,房价是半政策价半市场价,唯独股价是市场价。既然,对肉价的管控已经达到了预期目的,并且股价的变动也是市场行为,那么,毫无疑问房价才是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既是一个时代重任,也是发展的基础。因为房价涉及到居住问题,仍属于解决温饱范畴。 四、经济政策如何“适度从紧” 为了有效预防经济过热现象,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这是我国有关货币政策的提法中数年来第一次出现“从紧”一词。这一变化立即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对货币政策如何从紧猜测纷纷。 应当说,当前的货币政策正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对外贸易顺差大幅增加,本币升值速度加快,及其所带来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也难以抑制;连续调高存贷款准备金利率和加息后居民消费品价格依然上扬;人民币升值加速却没能阻止出口上升的趋势,诸般货币政策工具和财政政策工具(比如调高证券交易印花税)启用后,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调控的关键是要找准当前经济的主要问题,达到擒贼擒王的效果。 正如前文所述,是中国的CPI升势温和,并且中国具备向全世界供应商品的能力,不可能出现全面的供不应求。另外,粮食及能源价格也都没有大幅上涨的理由,物价是可控的。 从投资增长情况看,因为中国投资过快是与企业盈利快速增长相适应的,属企业行为,这样的增长是很难的控制,也没有必要控制。 出口增长过快也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出口只是顺差的一部分,实际上,今年以来,资本项目下的顺差增长速度并不比贸易顺差慢。原因在于资金在中国的收益相当高,同时还可以享受人民币升值。具体来说,虽然中国与美国的基准利率仍有2%以上的利差,但实际上,这两个利率不是同一种利率,并不可比。我们可以看一下可比的利率:拿商业银行的30年期住房按揭利率来说,美国的平均水平是年息6.4%左右,而中国已经是7.2%了。如果再加上人民币每年升值的4%至5%,资金在中国的收益水平要比美国高出5个百分点以上。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再上调利率的风险也很大,因为这可能意味着更多热钱的流入(中国证券报2007年06月15日)。 综上所述,笔者个人判断:只有当CPI出现敏感变化时,并同时伴随资产价格在短期内继续快速上涨的情况下,央行有可能会继续运用利率手段,否则,继续加息的后果有可能是弊利相抵,效果不显。因此,近期央行可能性较大的选择是,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票等手段。 货币政策从紧还可以通过人民币快速升值来实现,但这样对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打击过大,而且升值也会导致热钱流入,直接引起国内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弊远大于利。因此个人预计,人民币在今后一段时期的升值会继续,但不会太快,全年将会保持在2006年的水平。 所以,从长期的观点来看,在解决经济过热问题上,除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和资源价格,以及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等一些老生常谈的办法外,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控制房价的上涨。因为,房价的疯狂上涨可能会对中国金融体系产生冲击,中国金融体系现在仍处于流动性过剩的状态,但房价上涨已经到了改变流动性格局的程度了。房价上涨,房市也吸引了大量资金,今年前5个月国内一些银行已经感受到流动性吃紧。反之,降低房价,挤出一部分资金,可缓解当前银行流动性吃紧的问题。
更多阅读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基本目标之一充分就业上 宏观经济四大指标
序言:根据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观点,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基本目标之一,其他三个目标分别是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故探讨金融理论之前,肃化想以这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基本目标为线索,来充实自己关于金融专业方面的
2016宏观经济形势 直面中国2010年最为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1)
文·刘伟 中央判断今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最为复杂。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原因有很多方面。 结构性失衡是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源 最为复杂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矛盾最为复杂,因此中国宏观经济调控
2016年房地产宏观政策 专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评价和建议
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注意政策调整的方式、时机和力度。虽然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接近尾声,但认为世界经济回升的基础仍比较脆弱,因此对于调控政策的退出或调整持谨慎态度。 调查显示,虽然较多(61%)经济学家认为目
宏观调控的十大理由 宏观调控再显弹性
“双防”的宏观经济政策执行了半年左右,就调整为“一保一控”,是一个不小的转变 文 | 贺军 7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近期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纷争划上了阶段性句号。政治局会议确定的经济政策基调是:把保持经济平
宏观调控传销视频下载 正视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困局”
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应该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由防止过热和结构失调逐步转移到如何对付生产过剩危机上面 文/王 建 2008年:出现全面生产过剩? 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再次出现了经济加速增长的势头,一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