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ichelle Tsai
著名的比较购物搜索网站Smarter.com(“聪明点”)在上海充分体会了中国网络市场的特色和机遇。
在Harry Tsao的公司业务登陆中国市场的第一个月内,他着实跌了一个大跟头。Tsao在加州的蒙罗维亚市创办了Smarter.com公司,并从事电子商务的提供。为了尽快启动Smarter.com在中国上海的业务,Tsao仓促雇佣了10个工程师和网络编辑并开始运营,随后Tsao才了解到中国有非常高的税负。 2003年,Tsao和他的合伙创始人TalmadgeO‘Neill正在考虑推出英文购物比较网站。他们认为中国廉价劳动力能够为公司提供客观的利润。但Tsao也立刻意识到把业务扩张到中国会面临一些困难,如法律阻碍、安全性问题、工作环境文化差异等。 Tsao和O‘Neill所创办的Smarter.com公司的母公司是Mezi Media。早在2001年,Mezi Media的第一个网站Coupon Mountain.com诞生后,就迅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用户上网寻找产品的信息。但Tsao和O‘Neill却瞄准了另一个市场——通过在线的零售商,提供并出售从乐器到电子产品等各类商品的价格信息及其消费者反馈的评论。这些业务正是目前Smarter.com网站最根本的业务。 驻足上海之因 由于在过去,Mezi Media把技术任务外包到了乌克兰,因此该项新方案对雇员的能力要求超越了公司现状。Tsao不得不重新寻找价格便宜、技术精湛的劳动力新市场。 基于以上考虑,中国自然是最佳的选择,上海是Tsao父母的老家,他们1996年移民美国之前在台北居住了16年。Tsao能够熟练地使用普通话和上海话,上海是中国东部经济的中心,他有信心很快适应中国东部的商业文化。因此,Tsao和O‘Neill进行了分工,O‘Neill掌管加州的业务;Tsao则负责在中国设立分公司。 从多方面来看,Smarter.com进军中国是有效节省成本的最好策略。因为,中国的劳动力的确非常便宜:平均每个月的单个工程师的成本大约为750-1000美元,而同等熟练的劳动力在美国约为4000美元。 本土化之困 但好景不长,公司在为雇佣到了廉价劳动力欣喜的同时却面临了另一个挑战——员工频繁的跳槽和在岗员工的培训发展。Tsao常会对放在他办公桌上的简历感到吃惊,大多数求职者通常都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变换了4-6个公司,这是中国典型的“骑驴找马”的就业心态。公司营业额虽然提高了,但Tsao一直都在忙于培训新员工,因为总有一些老员工会在几个月后就离开,跳槽去了更大的公司。 Tsao渐渐意识到了,美国人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并不适用于上海。Tsao开始探索中国式的管理:他尝试给每个员工一个月26美元的饮食补贴,这个数字足够他们每天吃上一顿丰盛的午餐。Tsao还雇佣了一个员工培训师,他的任务就是教授雇员工作相关的每一件事情,从收发邮件到做工作报告陈述,无一例外。不仅如此,每个部门还有一个单独的季度预算可供部门主管组织员工去春游或者烧烤。这些管理在美国是绝对不会采用的,可确实适合中国公司。 在公司调整的过程中,Tsao发现他迫切需要激发员工的企业家精神了:因为他观察到工人们很善于发现问题和确定潜在的解决方案,但是都不愿意主动地、独立地做出决策并承担责任。Tsao愈发清楚地认识到,上海并不是美国硅谷。于是,Tsao首先结束了员工定期电话会议沟通模式,那些日子里,他和员工一个个面谈,精心挑选,收获不小。Tsao曾经尝试通过奖金来鼓励员工创新,但他最终发现,最有效的激励方式是通过email在管理者面前公开地表扬雇员。 在2004年Smarter.com上市之后,Tsao选择了两个经验丰富的中国人(分别来自美国和加拿大)负责上海业务。目前公司在中国约有125名员工,25个在美国、5个在日本。去年,MeziMedia总共4000万美元的收入中,Tsao的Smarter.com是最赚钱的公司,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由上海贡献的。 作者:米歇尔·塔莎(MichelleTsai,《公司》杂志资深记者) 出处:《公司》2007年3月编译:赵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