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凡生
谈到企业管理,很多人特别是海归和海外学者都会大谈特谈欧美企业管理如何如何先进,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管理如何如何落后。中国民企管理真的不如欧美吗?如果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企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又该如何解释?如果不是,中国民企为什么总是在海归和海外学者面前不值得一提呢?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中国民营企业和他们的管理模式?
中国民企管理真的不如欧美吗?
2006年8月,在深圳的一次会议上,一位海外学者对中国的民营企业做了一个多小时的评价,他说中国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被惯坏了,我们的管理非常不正规,还列举了四大所谓的怪状来证明他的观点。另外他还指出香港四大财团之一的和黄公司是一种什么样的现金储备状态,说德隆的失败集中体现中国的民营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同时还有很多的指责,说我们不懂战略,不懂执行力,不懂金融。前一段时间,北大管理学院的十年回顾上,也有人对中国民营企业随意指责。我注意到,指责我们的绝大多数是海归和海外学者,他把我们民营企业的管理说得一塌糊涂。 不可否认,中国民营企业的管理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不如欧洲,不如美国,甚至不如日本、不如香港,但是我们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增长是什么样子?而你们崇尚的那些国家他们是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欧美加在一起是平均2%,香港的成长如果没有大陆的支持我相信它早就崩溃了,而日本过去十几年是负增长。请问:一个伟大增长的背后可能是一个落后的管理体制吗? 如果中国民营企业的管理像他们说的那么差,我们可能创造这二十年的辉煌吗?我告诉他,可以去美国,去欧洲,甚至去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问他们是要日本式管理的零增长,还是要中国式管理10%的增长?我相信所有的你所崇拜的那些国家,不管怎么样,他需要的是10%的充分的增长。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民营企业和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在资金极度短缺的情况下进行的。和黄有多少现金储备?他的现金储备可以支持两次东南亚经济危机。中国在改革开放起步的时候最缺乏的就是资金,当我们资本极度短缺的时候,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和全中国人民不得不把一亿当作两亿花,这就是我们民营企业的责任。而我今天骄傲地告诉大家这件事情很多国家没有做到,南美没有做到,欧洲没有做到,而我们中国人做到了,我们一开始依靠人民币的贬值维持我们可怜的生存空间,而今天我们已经明确地看到人民币开始大幅度地升值,在升值过程中,我们正在全面地调整我们在国际上跟国际强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现在每年要解决1500万人的新增就业,它相当于半个荷兰的人口。单就解决1500万人的就业已经是世界性的奇迹了。 事实证明,中国的民营企业的管理的水准效率超过了欧洲,超过了美国,超过了日本,我们已居于全球前列。问题是我们还不善于去总结这些,特别是我们民营企业家。我们没有被惯坏,是我们太谦虚了!我们老讲自己不行,我们老向别人学习。 我们为什么比别人低?是因为我们老跪在别人面前,但只要我们站起来,我们并不比他们差。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创造出了适合中国发展的伟大的管理体制、更适合全世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中国民企管理的世界性成就 在改革开放初期因为没有钱,我们许许多多的事情没法做,而现在国际上大批热钱开始涌入中国。为什么钱要进入中国?是因为钱进入中国能挣钱。是谁在挣钱?是企业家在挣钱。难道你能告诉我最能挣钱的地方,他的企业家和管理模式是落后的吗?所以我希望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在向别人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明白我们是一个成功者。有人说现在中国只有制造没有创造,是这样吗?我承认,改革开放前中国人从来没有在主流的科技含量很高的方面真正赶上和接近世界水平,这是我们的悲剧。但是今天,我会骄傲地跟大家说,中国的企业家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不但在劳动密集型制造行业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就,我们在高端行业依然取得了成功。我们来看当今世界科技、资本最密集的互联网行业。互联网从美国兴起,美国人教会全世界怎么做互联网。他们做得很成功,但是我们来看所有做得成功的美国的互联网企业进入中国之后的情形。
谈到企业管理,很多人特别是海归和海外学者都会大谈特谈欧美企业管理如何如何先进,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管理如何如何落后。中国民企管理真的不如欧美吗?如果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企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又该如何解释?如果不是,中国民企为什么总是在海归和海外学者面前不值得一提呢?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中国民营企业和他们的管理模式?
创造互联网第一个奇迹的雅虎进入中国情况如何?我们的新浪、搜狐、TOM等五大门户网站全都比雅虎好,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五大门户网站已经挣了许许多多的钱,而雅虎在中国至今已经亏损了7亿美元。雅虎现在都不敢跟他的股东说它在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开始赚钱。
全世界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是谁啊?谷歌!当我到美国走到谷歌总部跟前的时候我也感觉到一种震撼。但是这种震撼又怎样?它进入中国一直是赔钱,他高调进入中国花了很多很多的钱,但是最近的市场调查结果表明,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2006年在中国依然亏损,同时他跟中国的百度的市场份额差距又扩大了10%。 我们再看微软的网上及时通信MSN,他号称打遍世界无敌手,但是进入中国就不行,他在中国一直被QQ甩在脑后,QQ在中国市场的用户量已经超过MSN三倍。所以我们今天可以骄傲地说,中国的民营企业不但是制造而且创造,让美国伟大的互联网公司进入中国至今没有挣到一分钱,这是铁打的事实。 还能说我们不行吗?实际上不是我们不行,是我们不认为我们自己很行。我觉得谦虚要有界限,那就是我们是一个很谦虚的成功者。值得提醒的是,中国的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必须用新的思维去总结我们伟大的成就,让我们的成功成为世界管理界非常重要的成果。 我们千万不要认为经济学能告诉我们怎么去管企业?我们学的是谁?我们学的是自己。我们是在自己的市场中打拼出来的,但是我们又必须从更深的层次看到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也存在问题,而且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一台销售利润100元的DVD元我们只能分到10元,我们为什么分不到那90元中的一部分?其实中国的互联网高科技确实成功了,不管是在韩国还是在日本,哪怕是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美国互联网公司,他们进入中国统统赚不到钱,为什么?是因为中国的民营企业有一套自己的发展模式,他们扎根于中国的土壤,靠他们的勤劳、他们的聪明战胜了全世界最大的公司。 中国民企管理成功的法宝 我们来看民营企业面临新的挑战是什么?特别是制造业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我们必须看到中国民营制造型企业崛起基本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国有企业不经打、不经推就倒下了。不管是论实力、资本还是人才,我们所有的民营企业都无法跟任何一家国企相比,但是国企不是被民企打倒的,他是被他自己打倒的。 凡是制造领域的企业,在我们国企一股独大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崛起的时候,恰恰也是国际一流公司迅速从这些领域退出的时候。人家不做了,但他凭着一个知识产权就拿走你90%的利润。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你强大的对手主动撤退,把一块种不出多少粮食的地让给了你,你就认为自己占便宜了。今天很多的中国民营企业身处低利润、高污染的行业中,突然发现我没有人可学,这是最恐怖的。那么中国的民营企业怎么从制造走向创造,是我们一直在呼吁的。 企业从制造迈向创造,不是你多找了几个博士、硕士就可以实现的事情,而是你要从一个简单的制造模式变成创造模式。创业初期,很多民营企业把百分之几十的股份分给员工,当它准备上市的时候员工持有公司20%到30%的创业股,另有20%的期权。慧聪期权现在的价格是3块钱,股价是7块8,这样我们就创造了很多的百万富翁。这也是百度的路,搜狐的路,网易的路,这是所有的高科技企业走过的一条共同的路。他就是把企业的利益分配机制从简单的资本分配变成资本支持的股份分配,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能真正激发知识分子内心的那种冲动。我们今天又发了3000万新股,我们正在把一个网站公司变成一个以互联网为主的公司。公司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许多困难,但是你要让你的员工们记住,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往前走,3到5年之后他们都会成为百万富翁。百万富翁意味着什么?一个农村孩子可以买一栋房子,可以买一辆汽车,可以过上小康生活。什么是老板?老板不是靠工资生活,老板是靠利润分配生活,所有成为百万富翁的人显然他们的股票分配已经大大高于他们的工资收入。所以这个企业不是我一个人的,是我和100多个老板一起推动企业发展。大家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是努力奋斗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这就是中国的模式。 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成功了?第一,就在于中国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采取的是和国外互联网企业完全相同的技术和制度;第二,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采取了世界统一的英特尔的标准,没有再去制造一个中国标准;第三,中国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没有在中国上市,他们全部是海外上市,他们用海外的钱来做中国人自己的事情。 我很高兴地看到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在国外上市,我们的高科技企业,我们的太阳能,我们的很多的企业都在美国上市,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 总结过去100年我们不成功的地方在哪儿呢?在于我们的四大发明被人改造成了大炮来打我们,我们变成了失败者,而今天中国的民营企业家,特别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领袖们,正在使用国外最好的软件技术(微软)做出一个伟大的公司将外国同行甩到脑后,QQ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总之,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成功,但这只是阶段性的。我们的很多民营企业,都认为自己是行业的老大。我们生产了全世界60%的笔记本电脑。请问你的利润有多少?没有利润生产得再多也没有用。所以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要思考历史给了我们第一个机遇,我们在推动民营企业走向成功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世界性大企业从我们的行业退出,他们在经营上退出了,但是在知识产权上从来没有退出。他们用知识产权从我们手里拿走比过去多得多的利润,我们要进入世界强国就必须把中国变成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国家,把中国的企业从简单资本型的企业变成一个知识性的企业,让每一度电、每一吨煤创造出比过去多得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