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中取栗的故事 “中钢”为谁火中取栗?



记者/裴少铭

    印度铁矿曾是中钢最“得意”的一张王牌。然而,“印度铁矿石变相涨价”使这张王牌没有那么硬气了,面对大批堵上门来的国内订单,中钢能不着急吗?

    “你看那边,那就是国贸。”近日,在北京中关村新地标“中钢大厦”的27层展览厅内,中钢集团总裁办的一位员工满脸自豪地指着玻璃幕墙外远处高耸的建筑说,“我们这个展厅,80%的采光是自然光,视野非常好。几乎整个北京城都在我们的鸟瞰范围之内了。”

  看着眼前的美景,《环球财经》记者想到,就在不久前,中钢还寄居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上,而今却花10多亿元巨资买下了中关村的新地标,并把22层以上的10多层(22层以下出租)全部作为了自己的办公区。这一前一后的变化,其中必有秘密。

  正想着呢,正在介绍情况的人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路透社?……印度出口铁矿砂提价?……这事,公司有统一的口径……你找×××,好吗?”也许是一天当中接了无数家媒体的采访电话,这位中钢人士显然有些不耐烦了,“他说他是路透的,那人又说他是新华的,还有这个报、那个网的。这种电话太多了,我们根本搞不清到底谁是谁?”

  原来,就在《环球财经》记者在中钢调研期间,市场突然传来印度对外出口铁矿砂开始征税,每吨变相提价7美元。

  后来,据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知情人士透露,印度此举一出,该会马上召开了紧急会议,在这次紧急会议上,作为该会理事长单位的中钢,“帅头”提出要学习日本钢铁企业的做法,对于印度厂商以不可抗力因素擅自变更已签合同、中途提价的出港矿砂拒不接盘,同时要组团赴印进行谈判、斡旋或游说。

  现在看来,媒体对中钢的关注已经勾起了全球对这个素日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的极大兴趣,并瞬间把他推到了舆论的焦点上。

  当时,正在中钢调研采访的《环球财经》特约记者也顺势开始了对中钢国际化的跨越式发展以及未来战略的深入采访。

  谢谢“政府”

  “我们黄总,思路非常国际化。”中钢集团的一位员工对《环球财经》特约记者说,“他带领我们用3年的时间,再造了3个中钢。”

  对于这一结论,《环球财经》记者开始感到非常惊讶,但诺大的中钢展览大厅展出的资料却分明告诉人们:此话非虚!

  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底,中钢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了610亿元人民币;而在2004年,这一数字还是200亿左右。再往前推几年,从1996年到2002年,其主营业务收入也一直被压在100亿元人民的“玻璃屋顶”之下。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中钢如此显赫的跨越式发展的辉煌业绩?又是什么推动中钢从西单图书大厦的一隅扩张至控制北京最显赫的建筑——中关村的新地标呢?

  以前,一谈到中国的钢铁企业,大家马上想到宝钢、鞍钢以及首钢与唐钢合作的曹妃甸钢铁,至于什么中钢,根本就很少有人了解它到底为何物。

  “冶金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加工;冶金原料、产品的贸易与物流;相关工程技术服务与设备制造;这是国资委给我们中钢制定的三大主业定位。”负责向《环球财经》记者介绍情况的中钢人士说,“正是在这一明确定位的指导下,过去几年,中钢才以史无前例的魄力开展了一系列的国内资本重组。这在我们的展览中已有明确演示。”

  在现场,《环球财经》记者了解到,中国中钢集团(SINOSTEEL)最初是由中国冶金进出口总公司、中国钢铁炉料总公司、中国冶金钢材加工公司、中国国际钢铁投资公司在1993年经经国务院批准合并组建的;1998年底又兼并了中国冶金设备总公司、中国冶金技术公司、冶钢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以及多家科研院所划入。

    印度铁矿曾是中钢最“得意”的一张王牌。然而,“印度铁矿石变相涨价”使这张王牌没有那么硬气了,面对大批堵上门来的国内订单,中钢能不着急吗?

  目前,国资委已经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到2010年,要通过兼并重组把央企数目控制在100家以内。正是在目前的“国资委”(过去的国务院相关部门)的直接规划下,重钢才乘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顺风顺水,从而相继重组了西安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洛阳耐火材料集团、邢台机械轧辊集团等众多国内龙头企业。

  “中钢在2006年之前没有一家上市公司,”银河证券的一位分析人士对《环球财经》记者说,“中钢进入我们的视线只是2006年的事。去年,他在资本市场不断攻城略地,先是吞下*ST吉炭(000928.SZ),而后是实现了中钢天源(002057.SZ)的IPO,还以并购的手法间接坐上了S华夏通(600149.SH)第二大股东的宝座。未来,中钢系的模型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除了这些,《环球财经》记者从中钢了解到,未来3—5年,中钢集团还将以中钢投资公司整合集团现有的相关资产和项目上市,以中钢科技发展公司整合集团的科技产业上市。至于未来将会在哪里IPO,中钢一时间没有给出肯定答复,只是说,澳大利亚、伦敦、新加坡都有可能,中国A股市场也在考虑之内。

  短短时间内,中钢就能在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除了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动了一波触底反弹的行情,中钢选择到了很好的进入时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支撑不能不说。

  《环球财经》记者从某金融机构知情人士那里了解到,2006年及此前,中钢除了得到国资委(或此前国务院相当职能部门)的政策倾斜外,还得到了中国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上百亿元的资本支持。此外,中钢还跟中国进出口银行(注意,也是政策性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火中取栗的故事 “中钢”为谁火中取栗?
  “金融机构的资本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国家政策性银行的授信或者实际贷款。当然,这些不能被被看作是直接用到了资本市场的投资上。”银河证券的分析人士这样认为,“但是有了这种支持,他的润在2006年才能达到8.4亿元,从而有了在资本市场兴风作雨的实力。”

  “印度王牌”的隐痛

  《环球财经》记者3月份在中钢采访期间,中钢的“领袖”黄天文真是繁忙异常。

  3月初,他到太原跟全球不锈钢产能最大(年产钢600万吨)、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的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就原料采购问题签署了《长期购销中澳合营恰那铁矿协议》;而后就会见了中国驻澳大利亚新任特命全权大使章均赛,就中钢开发澳大利亚的铁矿资源交流意见;再后又紧锣密鼓地跟天津冶金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接着又跟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总经理何达平见面,淮钢承诺永远做中钢集团的忠实合作伙伴……看来,国内的钢铁企业都已经看上中钢全球铁矿资源的采购能力了。

  就拿目前争议最大的印度铁矿砂出口来说吧。据了解,2004年起,印度就开始超过巴西成为中国的第二大铁矿供应国。2006年,中国进口铁矿石3.263亿吨,其中从印度进口7476万吨,约占中国进口铁矿石总量的22%还多。而在中印铁矿砂的贸易中,中钢当仁不让地做到了一把手的位置:一家企业每年就从印度进口矿砂1000多万吨(中钢在澳大利亚、南非还有更多铁矿货源)。

  随着近年来,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不断陷入僵局,印度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铁矿石贸易企业瞄准的重要原料产地,这不仅是因为印度里中国近,更主要的是其铁矿储量大(总量超过200亿吨),而且开采成本低,价格相对比较便宜。

    印度铁矿曾是中钢最“得意”的一张王牌。然而,“印度铁矿石变相涨价”使这张王牌没有那么硬气了,面对大批堵上门来的国内订单,中钢能不着急吗?

  对此,中钢也看在眼里热在心上。尤其是在被满载国内钢铁企业的需求订单的各种《战略合作协议》塞堵了大门的时候,担负着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使命的黄天文,那能无动于衷呢?

  据《环球财经》记者了解,从2005年7月中钢就在印度成立了子公司——中港印度有限公司,尽管实现了贸易本地化,但至今仍属贸易类企业,从成本的角度来说,远没有直接投资设厂开采资源来得实惠。为此,从2006年底开始,中钢就不断利用并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努力存求在印度进行实业ODI投资的通道。

  据说,中钢印度公司已经跟印度恰尔肯德邦(Jharkhand)、奥里萨邦(Orissa)政府进行了多轮谈判商讨实业直接投资问题,计划在印兴建一座年产3-5百万吨的钢铁厂。除此之外,在印度打前阵的中钢印度老总王洪森还跟当地很多私营企业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并且还收到了相当多的合资意向书。

  一切正在筹划的时候,市场甚至还传来中钢集团计划在2007年将旗下全球矿业公司打包上市融资5亿美元并将其中2亿美元投到印度的实业项目上去的消息。

  也许是为了促进相关项目的顺利通过,此后,胡锦涛访印也带上了中钢总裁黄天文并一同出席了“中印经贸投资合作峰会暨CEO论坛”,黄天文还作为中方企业代表作了一番演讲。无疑,中方是希望以“政治+外交+经济”的三重推力促进相关项目的顺利立项。

  但是时至今日,我们不但没有像预期那样在2月份取得成效,而且还在3月份收到一条“印度铁矿砂出口变相提价”的消息。

  面对源源不断堵上门来的国内订单,中钢能不着急吗?

  中钢国际化:剑走偏锋?

  中钢集团的跨越式发展,却是得益于中国政府的政策关照。有关人士在分析这一现象时对《环球财经》记者分析道,中国政府之所以扶植像中钢这类企业在国内进行兼并重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育一个能够进入世界五百强的跨国企业,并使之成为全球钢铁产业链的组织者,从而为中国钢铁企业的未来发展保障“饮食”、拓展生存空间、维护长远利益。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接受《环球财经》记者访问时就明确提出,“未来中国资本在海外的投资应该盯紧资源、能源领域。”从这一点来看,中钢的国际化战略可谓深得精髓。

  但是,这种长期的战略思维目前正在遭受企业短期利润诱惑的巨大挑战。

  国家发改委近期出台的《2006年钢铁行业生产运行情况通报》显示,2006年,我国出口钢材4301万吨,同比增长110%;出口钢坯904万吨,同比增加27.83%。如果将钢材、钢坯的进出口折算成粗钢计算,全年净出口粗钢3446万吨,占全年产钢增量的52.75%。也就是说,中国2006年比2005年多生产出来的钢铁有一半多是为他国生产的。钢材属于大宗货物,由此产生的贸易顺差一算便知。

  该报告还显示,中国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始终比国际的低37点到51点左右。正是低价格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钢材的出口。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卖了便宜货给全世界,2006仍有11个国家针对中国钢材出口抛出了27项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摩擦事件。更有甚者,某些国家还以“中国买贵了世界的能源和资源”为由大肆鼓噪中国威胁论。而中国却偏偏顶着压力甘愿低价“补贴别人”。

  在这种大背景下,“深得精髓”的中钢国际化道路又走得怎么样?

  据《环球财经》记者了解,目前中国铁矿石国有进口商家主要有宝钢、首钢、唐钢、邯钢、济钢、攀钢和中钢。在这些国有企业中,除了中钢,其余全是生产企业,其铁矿砂进口主要是为了满足本企业的生产需求;而中钢更多的还是为别人做嫁衣裳。

  据悉,为了彻底扭转这种局面,黄天文就曾在中钢内部多种场合表示,中钢的战略转型首先考虑的是实业化,目的就是寻找稳定的利润来源。

  那么,中钢的实业领域又在哪里呢?分析认为,就其目前其控制的企业而言,它最擅长的主要还是重型冶金设备制造;耐火材料、炭素、铁合金的研发和生产。而在国内发展这些业务要么会大力膨胀钢铁产能,要么是为单体公司重复建设提供技术和设备,要么就是加快中国钢铁企业生产设备的淘汰速率。

  “中国不缺钢铁企业,缺少的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巨头和未来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储备。恶性竞争,乱采乱挖,八仙过海似地多渠道进口海外矿砂然后加工出口,这些都是中国钢铁产业健康的大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界资深分析人士对《环球财经》记者说,“中国钢铁企业急需整合,最好是把那种两头在外的过剩产能完全转移到海外原料产地或者海外消费市场去。”

  文中醒目处:

  不管中钢未来是否涉足钢铁冶炼领域,只要它为国内两头在外的过剩产能提供资源,它的国际化就是不合理的。另一方面,中钢的发展直接受益于政府的调控,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根本不是也不应该成为单纯追求自身利益的市场主体。而中国铁矿资源的战略储备才是它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47823.html

更多阅读

“你在为谁而工作”大讨论 质量大讨论工作汇报

你在为谁而工作“你在为谁而工作”,这是一句很现实的问句,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我们都应在工作中享受乐趣。为什么工作?为谁工作?我想,因每个人思想观念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无论如何,心态应是很重要的一环。只有调整好心态,才能在工

话题作文——成长的故事 以成长为话题初中作文

成长回眸 [内容预览] 2 | 2010-05-05 16:31:47成长回眸来源:新星网作者:宁波晚报小记者胡琼文  回想起成长的点点滴滴,我仍是记忆犹新。虽然也有风风雨雨,但有爸爸在背后一直鼓励着我,让我快乐地度过了每一天。  记得去年暑假,我和

若你不在,花为谁开? 春风不若你微笑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最终一生一世的约定,却成了碾落尘土中的灰絮。  花落,花无声,叶落,叶无语,剪下一寸清冷月华,遥寄远方他轩窗。我伸手接过一片落花,绽放的如此绚烂,它不应该是为了永远的灿烂想保持永恒么?为何竟自飘零。听,或许你听到那首江

纵酒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醉酒狂歌空度日

感悟《周易》歪论之五上面我写的这幅字,是当年杜甫去看望李白之后写的一首诗。当年杜甫去看望李白,问他“哥们,你今生还有什么遗憾的事情吗?”——李白说:“就是有点觉得对不起葛神仙啊。”言外之意,就是没有修炼成仙还有点遗憾。——“

声明:《火中取栗的故事 “中钢”为谁火中取栗?》为网友他姓鹿他叫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