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盗版营销观察
新浪与金山先后成功上市,作为中国程序员的代表,他们的成功不是因为编写出优秀的软件,而是因为避开了与微软的正面竞争。 这是一代软件人的悲剧。求伯君、王志东、王江民(程序员,江民科技创始人)、鲍岳桥(程序员,中文平台软件CCDOS创始人)、刘迎建(工程师,汉王创始人)等一代中国软件人,他们无不感慨:前有微软,后有盗版。 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出台了几个保护知识产权的文件,让唐骏感觉很好。也有言论称,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过分了。但他认为:"如果认定一定要与国际接轨,那长痛不如短痛。"不改善产业环境,中国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国内软件产业始终发展不起来,二是无法与国际接轨。 尽管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正在形成,但唐骏依然不敢将希望寄托在这方面。在他看来,打击盗版是政府的事情,他帮不上什么大忙,他要做的不是打击盗版,而是帮助中国将软件产业做大。

微软当时在中国软件与服务市场中,只占3%的份额,唐骏将希望寄托在中国软件与服务市场的增大上。"盗版率是在下降,但盗版率的下降不以微软的意志为转移,而如果中国软件与服务市场增大一倍,微软的市场占有率即便不增加,收入也会增加一倍。" 所以,唐骏一来到北京,一会儿见用友,一会儿见金蝶,希望获得企业的支持与理解。 唐骏当然还要见政府官员。唐骏向政府保证,微软要做"好的企业公民","不仅做纳税大户,还会帮助中国发展软件产业,办更多的合资公司,捐献更多的网络希望小学,帮助中国培养更多的软件MBA。"唐骏领导的中国微软要融入中国本土,以改变原来竞争者的角色。 陈天桥挑战微软 唐骏与陈天桥第一次见面是在2003年初,但陈天桥首先要见的人不是时任微软中国总裁的唐骏,而是"反微软斗士"方兴东。方兴东是清华大学一位在读博士,却不甘心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特别是与微软相关的事情,他更是十分关注。 2002年的一天,当时的盛大网络总裁陈天桥到北京专门拜访了方兴东。这个日后名满天下,当时还籍籍无名的小伙子向当时已经因为挑战微软而在圈内闻名的方兴东诉苦:微软太霸道了,联合地方工商局到盛大网络打击盗版,要求盛大业务停运。陈天桥觉得不公平:与同行相比,盛大的正版预装率已经很高了,为什么微软拿盛大开刀。 对于微软为什么拿盛大开刀,陈天桥臆测:因为盛大很赚钱,打盛大能打出油水,微软一向挑最有油水的公司打击。那时候的盛大网络已经很赚钱了,每天营收能达100万元,可谓日进斗金。但出身草莽、素来强悍的陈天桥就是不信邪,跟方兴东一样,要挑战微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