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管文明
在互联网这样的特殊领域,技术、观念和对潮流的把握一样也不能少,否则不但自己失败,甚至会沦为笑柄
自从1996年11月Mirabilis公司推出全世界第一款即时通讯软件ICQ之后,网络的江湖就异常热闹。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人们不再孤单,此起彼伏的悦耳铃声告诉你:你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交流。从此IM(Instant Messenger,即时通讯软件)进入人们的视线,直到后来中国的腾讯QQ、微软MSN等即时通讯工具成为所有网民上网必备的交流工具。
当然,从现在的中国市场来说,基本是QQ和MSN二分天下,早已不见了ICQ的踪影。其他一些即时通讯软件从来没放弃过努力,怎奈始终无法撼动这个既成格局。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在互联网2.0时代到来后,即时通讯的格局很可能发生转变。 初期的交流 事实上,作为人类最需要的一种本能,交流领域从来就不缺乏商机。邮递、电话等传统的交流工具都已经成为国家的信息命脉,后来的新贵移动电话更是把交流带进了随时随地的状态,而移动通信公司也成为典型的“爆发户”。说起来,互联网本来就是一个交流的大平台,而IM只是将过去的点对面(网页和受众)式的交流变为点对点式的交流,这种交流被更立体得呈现出来——文字、语音、视频,乃至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各种可能的交流方式,统统被集成在一个小小的IM软件里面。 互联网的草根性从IM的发展来看显露无遗。1996年的时候,以色列的四个小伙子出于兴趣和交流的需要制作出了第一款IM,被命名为ICQ(Iseekyou),就这样,人们可以在浩瀚的互联网中找到任何需要交流的人,互联网不再寂寞。ICQ诞生不久便成为网民的挚爱,占领了即时通讯领域的绝大部分市场。但这四个年轻人好像对这突如其来的火爆准备得并不充分,以至于ICQ显得有些手忙脚乱。 先是对中国市场重视不够。不知道ICQ的创始人是不是真的认为那只是简单的即时通讯工具,而没有认为那很可能是赢取暴利的工具,当小企鹅OICQ在中国大肆蔓延的时候,ICQ并没有任何动作。大概2001年的时候,记者经常在网吧通宵聊天,虽然耳边都是QQ的“嘀嘀”声,但我更愿意下载一个网吧电脑并没安装的ICQ,好像那“哇”的声音更酷。事实上,在QQ发展的初期,还是ICQ的市场更大一些。怎奈ICQ并没有重视这些,或者他们根本不认为中国会有互联网市场,所以连最基本的汉化软件都没有推出,部分忠实粉丝只好自己动手做出汉化补丁。 然后是ICQ自身的失误。ICQ本身的发展走了冤枉路,随着版本的更新,ICQ太庞大了,庞大到太多的功能几乎没有用到过,这些集成的功能大多数时候看来都只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大杂烩。而对于普通用户,这些大而无当的功能除了增加使用难度之外,别无他用。尽管美国在线AOL的AIM和ICQ整合以后,注意到这一点,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做出了调整,没有再大肆推出扩展功能,做出了一个功能精简版的ICQLite版,但已无回天之力。 当然,ICQ在国外的情况开始还不错,毕竟有强大的英语国家做后盾,使用的群体总体还是不少的,而且“发明”ICQ的几个以色列年轻人也因此暴富,成为互联网暴富神话中的一员。但是这似乎并没有改变ICQ的命运,因为其并不复杂的技术而被世界各国所仿制,纷纷推出本土的“ICQ”,并迅速蚕食ICQ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就是一个典型:QQ因为更亲切友好的界面和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的操作,以及后来不断升级的丰富而实用的功能,很快就将ICQ完全挤出中国市场,而成为中国IM界的寡头。直到后来MSN的出现,这一局面才有所改观。在互联网这样的特殊领域,技术、观念和对潮流的把握一样也不能少,否则不但自己失败,甚至会沦为笑柄
现在,ICQ已经被好事者评为互联网界七大没落软件之一。
二分天下以及诸侯纷争 潘多拉魔盒打开之后,天下就不会太平。自从IM被发明,聊天就成为上网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打开聊天软件(在中国就是QQ)更是打开电脑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在中国,QQ成为网民的必备工具,甚至没有QQ就无法与人交流,每个网民都拥有至少一个QQ号。QQ在这种情况下注册量突飞猛进,甚至在2002年的时候号码就已经很难注册,以至于后来QQ推出了收费注册。即使这样,网民也是乐此不疲,更不惜“重金”购买靓号。 腾讯公司也很聪明,利用QQ不断上升的品牌形象,把周边产业做得相当成功。直接相关的如QQ游戏大厅后来者居上,超过了联众(事实上,联众现在基本销声匿迹了);腾讯TM浏览器虽然完全使用的是IE的内核,但由于和QQ的捆绑,并且可以多窗口浏览,也占领了一部分浏览器的市场;当然,最成功的还是后来借助QQ,QQ网站的新闻浏览量直线上升,一举成为中国门户网站第三名。另外,利用QQ的超旺人气,以及小企鹅的可爱形象,腾讯还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企业文化,在玩具和周边卡通产品的开发上也赚了一笔,像各种各样的QQ玩偶、手表、T恤、背包、钥匙链等应有尽有,网上销售再加上全国数十家Q-GEN专卖店以及与移动厂商的合作等工作都进行得红红火火。再加上和手机的捆绑(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可以说,QQ几乎做到极致了。{page} 看到IM可以做的这么火,一些财大气粗的大佬们自然也沉不住气了。后来,UC、网易POPO、雅虎通等即时通讯软件纷纷登台亮相。作为一个好奇的网民,记者几乎每款都尝试过。可惜的是,这些软件虽然也都有自己的一点特色,但没有从本质上和QQ区分开,再加上对QQ的强大定式思维,这些软件都没有普及开。现在,它们只是默默地成为其网站的附属工具。 正在QQ春风得意的时候,MSN突然闯了进来,夺取了QQ很大一部分市场。MSN的空降真正体现了微软的先天优势——与Windows的捆绑让几乎每个互联网用户都成为其潜在的使用者。当然,MSN的成功还得益于其本身的优点:清爽的界面、添加好友的限制所带来的清净氛围(这在后来QQ的环境越来越糟糕的时候更凸显了优势)以及良好的保密性能。 现在,QQ和MSN各自占有不同的领地,QQ无孔不入的渗透自不用多说,MSN也占领了白领及商务市场。在办公室中,用QQ的已经越来越少了,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MSN成为这个人群品位的象征。 IM2.0时代 现在互联网高呼着进军2.0时代,那么即时通讯软件肯定不能落后于这一潮流。 创新是高科技领域必须时刻绷紧的一根弦,可以说不创新,必须死。那些已经死去或正在死去的网站、软件都是保守(技术或经营)的祭品。因此,在Web2.0到来后,一些嗅觉敏锐的商家纷纷祭起了IM2.0的大旗,其中最有名的是王志东的Lava-Lava。 记者也来尝鲜,下载了一个客户端。从安装到使用非常简单,也很熟悉,因为很多方面和QQ还是很相似的,登录界面甚至可以说和QQ酷似,只不过更清爽。语音聊天、视频聊天、部落(相当于QQ里的群)等一样都不少,包括查找好友、加入部落等也和QQ很相似。当然,像多人同时视频、每个人都可以建容纳300人的部落、可以查找网内好友的更细致搜索等,虽然更强大,但构不成创新内核。 既然抛出了IM2.0的概念,就应该有其独到之处。独创离线传输让好友间在传输大型文件时无需再苦苦等待;最独到的影音处理功能和最突出的多人互动分享沟通,让互联网2.0时代的P2P概念得以体现。但由于QQ和MSN的强大影响力,现在Lava-Lava基本还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状态,但只要在QQ和MSN缓过神之前让网民认识它,相信能在IM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当然,除了Lava-Lava这样典型的IM2.0之外,还有一些人做出了更另类的举动,“说说螺”就是一个另类典型。这是号称按效果收费的IM软件,主要定位在商用上。但因为其并不先进的技术、庞大而复杂的软件操作和高昂的收费,刚刚出世就遭到一片谩骂。没办法,在2.0时代的先进技术和免费大趋势下,这样的“倒行逆施”真的很难让人看好。说到底,即使沟通能带来无限商机,但赚钱也不是灵机一动就能实现的。在互联网这样的特殊领域,技术、观念和对潮流的把握一样也不能少,否则不但自己失败,甚至会沦为笑柄。IM2.0,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