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疲软 出口对中国经济贡献程度的真相即使全球疲软中国也无忧



尽管出口部门的销售额增长很快,但是对于GDP的贡献率并没有因此提升。这能说明什么更深层次的问题呢?如果出口部门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很小,那么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周期的关联性必定大大削弱。换一句话说,即使全球经济出现需求上的疲软,中国也无须过分担心

    作者:JonathanAnderson/文

  对于中国经济神话的解释,世界上有很多种说法。不少观察家都指出,中国的出口部门对于其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从根本上它是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和收入增长的助推器,而且出口还为中国的国内消费及投资提供了财政支持。

  还有更激进的说法,指责中国政府为了维持中国在外贸上的强势地位,竭尽全力来维持人民币被低估的汇率。

  从中国以外的角度来观察,面对着无数“中国制造”的商品涌入美国和欧洲的大小商店,海外人士自然很容易形成中国出口部门无比庞大的概念。

  然而,从数据上,我得出了另一个认识。当然,中国的出口部门决不能用微不足道来形容,但是从其占总体经济规模的份额来看,中国出口部门的这一比重比其他亚洲国家要来得小。

  我想这个结论可能会让不少人吃惊。

  其次,尽管中国出口部门的销售额增长很快,但是它对于中国GDP的贡献率并没有因此而提升。因此,无论从动态,还是从静态来看,出口部门仍无法对中国经济形成很大的影响力。

  这能说明什么更深层次的问题呢?

  如果出口部门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很小,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周期的关联性必定大大削弱。换一句话说,即使全球经济出现需求上的疲软,中国也无需过分担心。

  中国出口规模究竟有多大

  当今中国的出口规模究竟是多少,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这个问题可以简化为一个算术式:出口数量/GDP总量。

  我以人民币作为计算单位,把从中国海关获得的历年出口数据除以中国的名义GDP,来考察这个数据的变化。不难看出,中国出口占GDP的比例增长非常快,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在2001年以后,加速增长的趋势更进一步凸现。现在的比重,也是历史最高点,达到了36%。

  毫无疑问,这可以得出两个结论:(1)中国的出口部门非常重要,占中国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了1/3以上;(2)因为出口占GDP的比重直线上升,因此贸易的增长速度要比GDP的增长速度快很多。

  如果这两个结论都是确实无误的,那么,如果全球经济对于中国商品的需求削弱,中国经济肯定面临着重大考验。

  但是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幸运的是,这两个结论都是错的,因为之前的推理存在着一些错误。

 经济疲软 出口对中国经济贡献程度的真相即使全球疲软中国也无忧
  首先,用出口总量/GDP总量来衡量出口对于经济的重要性是有误导性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在2006年,马来西亚出口额占GDP的比例居然达到了104%,难道是除了出口,其他部门全消失了?这当然不可能,这个比重不是说马来西亚的出口部门比经济总规模还大。

  对于一些很小的经济体来说,这个比重可能更大,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这个比例甚至可能达到更为夸张的200%。

  为什么这些数据会这么奇怪呢?

  因为出口额/GDP这个算术式,完全是把两个无法相提并论的数据强行放在一起比较。在统计中,出口额计算的是最终形成的总量,而GDP计算的却是附加值。举一个更为微观和浅显的例子,出口额就好比一家公司的销售额,而GDP就好比这家公司的利润,这样的比较有意义吗?

  如果真的要进行有意义的比较,那么就必须对之前的算术式进行修正,这包括,(1)剔除和出口有关的进口商品数额,来计算出口额中究竟有多少是由国内经济体创造的;(2)从上一步得出的数据中进一步剔除从国内其他部门采购的数额,来计算出口经济产生的附加值。

  我想大家都会同意第一步,但是第二步则显得好像违背常规,因为中间商所提供的服务最终也是体现在出口商品中。那么,我来做一个解释。

  在我们计算GDP的时候,所计算的附加值就是要剔除在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时所采购的物品和服务。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把出口额和GDP进行比较的话,也必须采用同样的计算口径,否则我们计算出的比较数据,一定是被高估的。

1.区域间比较

  让我们来对数值进行修正,我把亚洲的一些经济体都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首先,对于出口部门来说,所要剔除的进口商品比重是不一样的。为了简单考虑,假设不同类型出口终端产品在本国所形成的附加值的比例如下:轻工业为50%,电子产品从20%到50%不等,而重工业和资源类出口则占70%。

  其次,假设全部出口企业从本国其他部门采购的成本都占终端产品价格的50%,也就是说这些出口企业只提供了产品全部附加值的一半。

  再次,必须专门调整中国香港和新加坡这样的经济体的数值,因为它们过境贸易的比重实在太大。在计算最终数值之前,我必须承认,所进行的剔除绝不是完美的,但是把亚洲国家和地区放在一起讨论,这样的方式还行得通。

  从修正后的数据中(图1),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首先,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出口和GDP之间的合理比值。对于亚洲大国来说,平均比例都不过只是个位数,中国也只是稍稍超出平均数值。即使是那些外贸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小国,出口占GDP的比重也只在20%到25%之间。

  其次,从数据表现来看,我所进行的剔除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即使像中国香港和新加坡这样的经济体,它们出口和GDP之间的比值也降到了30%到35%之间的合理区间,不再出现200%那样夸张的数字。

  再次,回到中国经济问题上来,这样计算的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大致只有10%,比印度和日本要超出一些,但是距离那些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比如中国台湾和泰国,还相差甚远。

  2.通过国内数据估算

  好了,如果还有人觉得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不过9%到10%不太可信,有些低估的话,那么我再换一种方法,通过国内数据来对数值进行一个更加精确的调整。

  根据官方数据,2006年整个中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为42.8%。显然,包括其中的出口部门,占GDP比重不可能超过42.8%。必须记住,在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中,制造业数据和GDP数据一样,都是计算附加值的。

  那么出口占GDP比重又该是多少呢?同样在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出口收入在中国工业总产出(GrossIndustrialOutput)的比重为23.2%。但是要注意,工业总产出中所计算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的是年均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在经过我的调整之后,出口占实际中国工业总产出的比例大约是18%。

  接下来是另一个问题,出口占工业附加值的比重和占工业总产出的比重相同吗?我认为,这两者是大致相似的。还是来对照2006年的统计数据,轻工业占当年工业总产出的30%,也占工业附加值总和的30%,因此这两个指标是基本上接近的。

  好的,制造业占GDP比重为42.8%,而出口占制造业总产出的比重则为18%,我把这二者相乘,得出的就是中国制造业创造的出口附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7%。

  这还没完,因为这样只是计算了商品出口附加值占GDP的份额,中国还能够从服务业输出以及其他一些外贸项目中获得一些收入。如果把这些数字都考虑在内,进行一个粗略的计算,还是能够得出中国出口行业附加值占GDP的比重为9%左右,大致上还是和我之前计算的数据相等。

  可能还是有读者不太相信,那么再来看劳动力就业数据。

  因为统计局数据没有把实际上非常重要的农民工计算在内,所以我无法得出中国轻工业劳动力就业准确和及时的数据。但是,我们的年度调查显示,有高达4500万的工人在出口导向型企业中工作,这部分劳动力实际上占到了制造业总就业数量的1/3。

  4500万这个数字听起来好像很惊人,几乎和韩国的人口总量相等,但是这还不到中国总劳动力数量的6%。还有,我的读者们,你们必须知道中国的出口行业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那么又怎么能够指望占总劳动力数量不到6%的工人,能够创造出占GDP比重多么大的产值来。

出口扩张有多快

  我又要说出让读者们吃惊的话了,以传统口径计算的出口/GDP增长确实非常快,但是如果考虑出口附加值的话,就会发现,出口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

  尽管从1995年到2005年,出口所占比率增长得非常快。但是在最近10年里,出口所占的比重几乎没有太大变化。瑞银采集了几个重点出口行业的指标,包括服装、家具、玩具、体育用品和电子产品,计算他们的附加值和工业总附加值的比率,发现最近一段时间来,这个比例也没有太大变化。

  当出口总额占GDP比重急速增加的同时,工业附加值占GDP比重的份额却没有太大变化。如果以上数据属实的话,我就会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出口行业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大约也只有10%。

  肯定会有人感到奇怪,明明出口额占GDP的比重在几年内从20%上升到了35%,怎么能说它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没有变化呢?

  好像我很难自圆其说。

  从玩具到IT显示了哪些结构性变化

  我们转到下一个问题。在1995年,电子产品占中国出口总产值的18%,但是在2006年,这个比重上升到了42%。这是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部门最重要,也最显著的结构性变化。

  和服装生产行业相比,电子行业可以算是更为高端,因为它需要更加熟练的工人和更为先进的设备,那么它单位时间内的劳动生产率也会相应提高。

  从服装行业到电子行业的变化,其中还隐藏了一个更重要的转变。两者的生产要素来源大不相同,服装行业的国内生产要素构成要比电子行业高两到三倍。因此,即使电子行业的出口额大量增加,但是其工业附加值并不会有很大变化。

  我想如果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切。

  假设有一家生产家具并且从事出口的公司,这家公司雇用了100名工人,完全从国内采购原材料,并生产了价值50万美元的出口产品,其中创造了价值20万美元的利润和工人工资。那么根据我之前的定义,这家公司的国内比重达到了100%,而且生产的附加值比重也达到了40%。

  这家公司突然转变了经营思路,转而生产更高端的DVD播放器。它同样雇用了100名工人,但是不同的是,它从国外进口了价值450万美元的原材料,从而生产了价值500万美元的产品。而且公司在审计账目时发现,公司的利润和工人工资的总和已经增加到了25万美元。

  如何计算这样的变化呢?

  首先,它对于GDP的贡献增加了,从20万美元上升到了25万美元;其次,这家公司进行了大量的海外采购,因此确实把公司的工业附加值提高了一些,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从2000美元提高到了2500美元;再次,这家公司的出口额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从50万美元,提高到了500万美元,而且这是在工业附加值没有太大变化情况下做出的改变。

  怎么回事呢?因为这家企业改变了经营模式,从单纯的国内生产变成了积极参与全球分工,从大量的海外采购就能够看出。

  好了,这也就是我要说的关于中国的故事。

  如何解释贸易顺差

  再转到下一个问题,从GDP贡献率来看,净出口的增长对于名义GDP的贡献率约为3.5个百分点。而且在过去几年里,净出口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0%,这比我们之前计算的10%的出口平均增长率整整高出了一倍,是不是我们之前的计算出了什么问题?

  当然没有,因为净出口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出口和进口。在过去5年里,中国净出口之所以能有很高的增长率,并不是由出口的高速增加造成的,反倒要归功于进口的疲软。而且恰好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产能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替代了原先的进口。

  我承认净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但是我认为这和中国的出口无关,也和外在的国际需求无关,并不是国际需求的变化拉动了中国的经济,而是中国增长的国内产能替代了原先的进口需求。

  读者们,这恰好印证了我想要说明的问题,如果中国的国内产能能够替代进口需求,那么也就是说,中国国内经济和全球环境的关联性削弱了。

  更像是内部导向型增长

  之前,我反复从统计数据上说明出口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现在我来谈谈它们之间的现实意义。

  我们从2001年全球IT业疲软说起。2001年,整个亚洲的出口行业都因为外在需求的削弱而遭遇了麻烦,这可以说是最近30年来亚洲贸易部门遭遇到的最大考验,几乎每个亚洲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了波及,中国自然也不例外。

  在出口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如何?结果可能让有些人吃惊,尽管出口糟糕,但是中国依然保持了高速经济增长。其实不难理解,像中国、印度和日本这样的大经济体,它们更容易摆脱外界环境变化带来的麻烦;而像中国香港和新加坡这样的经济体,它们遇到的麻烦就更大。

  但是,当时中国的GDP增长也确实因为出口的原因放缓了1个百分点。这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在未来12到24个月里,即使中国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中国经济增长受到的影响也非常有限。

  如果从短期来看,还无法很好地显示出口和增长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可以从40年的时间里回顾什么是“出口带动的经济增长”。图2、图3显示了1965年来,出口导向型的亚洲经济体经历的经济发展和出口变化。

  可以看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其出口和经济增长的关联性非常之强,两条曲线几乎完全重合。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马上就会引起该经济体的重大反应,这就是“出口导向型增长”。

  接着再来看一个截然相反的例子,美国的经济增长受到贸易环境的影响就小很多。应该说,贸易对于美国经济还是存在影响的。贸易情况好的时候,美国经济增长就快一些,反之亦然。但是,即使美国的出口发生了巨大波动,也不能使经济完全偏离原先的轨道,影响非常温和。因此,美国的经济完美诠释了“内部导向型增长”。

  中国究竟是哪种情况呢?从数据来看,中国更像是美国所代表的类型。在过去10年里,贸易出现了很大的波动,但是经济总是能够保持高速增长,而且增长非常稳定。

  (作者为瑞银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本刊记者齐忠恒/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47326.html

更多阅读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的内外因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简介?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正确认识人民币升值原因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有助于我国政府和企业抓住人民币升值机遇,化解金融风险,促进我

程定华:为什么我对中国经济看法如此悲观

我们做商业研究跟大家在学校或者在科研院所做的是不一样的,我们比较强的是功利性和目的性,不是单纯为了研究而研究,除非是为了兴趣所在,否则所谓研究都是有目的的。我把之前做的一些报告中间截取了一些,合成了现在这样的报告。主要是跟

加入WTO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的影响

加入WTO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世贸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从1986年我国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地位后,便开始了与世界大国漫长的复关谈判过程。1995年关贸总协定改组变更为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复关谈判转为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2001年11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农村经济金融的挑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胡晓炼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随着我国不断地融入全球经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传统

声明:《经济疲软 出口对中国经济贡献程度的真相即使全球疲软中国也无忧》为网友笨小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