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均gdp 如何看待人均GDP翻两番的新目标
文/刘伟 蔡志洲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的经济增长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即使不考虑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变动,中国的人均GDP也将达到5000美元左右,中国将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中等收入国家。那时的中国人口将会超过14亿,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国际上的份额将进一步加大,达到10%以上。这将对中国的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产生深远影响,并改变全球经济格局。 与十六大有所不同,这一次翻两番的经济增长目标是以人均GDP为指标提出来的。按照新的经济增长目标,中国的年均增长率要比原来高0.3%左右。那么,这一经济增长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呢? 如果把GDP增长率作为唯一的考核指标,按照目前的经济增长势头,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困难。本世纪前七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在未来的十三年,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如果能够达到6%~7%,十七大规划的经济增长目标就可以实现。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要提高经济增长率。问题在于,我们想要增长,但增长率就是上不去,或者说上去了又要掉下来,所以,如何提高增长率是问题的关键。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市场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经济能不能增长,而是怎样增长。 近几年,国家规划的GDP增长率都在8%左右,但实际增长往往超过预期。各地出于改善自身利益环境的动机,花费很大力气吸引投资。外向型经济和投资快速发展,导致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一些地方还出现环境恶化现象。所以,十七大强调“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是一个很好的表述。 经济增长主要看总量,而经济发展更重视结构。如所有制结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国际收支结构、收入分配结构、资源配置结构,等等。在邓小平最早提出GDP翻两番的战略设想时,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总量偏低,是如何改变贫困、实现赶超的问题。现在,当我们穿越温饱、实现小康、开始赶超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的时候,中国的问题就不仅仅是总量了,还要更多地考虑结构问题。 按照钱纳里等人提出的划分标准,我国的人均GDP大约在2001年已经达到了1000美元,2006年达到2000美元,大约在2008年左右,就会超过2400美元,从而超越工业化初期阶段,进入工业化中期。中国迅速的工业化过程加快了中国的现代化步伐,但也付出了沉痛代价。 从经济发展看,高速经济增长带来了结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发展失衡,使中国经济二元结构中的一些矛盾更加突出。从社会进步角度看,过分注重激励机制,有可能放松道德、思想方面的教育,减少文化、科技、教育等非营利事业的投入,降低社会福利、保障事业的发展步伐。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以制造业,尤其是重工业发展为特征的快速工业化进程,可能加速对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采,加大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这些代价,有些可以通过未来增加投入得以改善,有一些则永远无法弥补。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发展中的难题要通过增长来解决,但如果不处理好增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那就不是成功的经济增长。 刘伟 蔡志洲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更多阅读
如何看待美国主导的TPP与中国主导的RCEP之争? 美国主导tpp的目的
如何看待美国主导的TPP与中国主导的RCEP之争?作者:@北方乔峰【@北方思想库 140522#华山论剑#】《日本经济新闻》5月18日载文《TPP在中国打响前哨战》,在17日开幕的APEC贸易部长会议上,有12个与会成员同时也参与了TPP谈判。而对TPP阵营
洗礼是什么?你如何看待洗礼? 时间的洗礼是什么意思
其实对于洗礼的意义,很多基督徒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有的人错误地认为受洗后才能得救,有的人则认为洗礼后才正式成为了基督徒。今天我们要从圣经上看到,神设立洗礼到底有什么目的。一、洗礼与得救毫无关系。很多教会在错误地教导洗礼
如何看待东海防空识别区及国际反应? 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
中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后,美日等国强烈反对,国内舆论评价复杂,有人说中国“设区”是自找麻烦,有人说美日挑衅是中国之耻,并戏称中国是“纸老虎”,还有人说美日中了中国的妙计。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以及美日等国的反
求职过程指导 如何看待求职过程中的“人丽资本”
问:暑期来临,一些医院的整容专科门诊又开始“热”起来。求医者中包括不少应届毕业生,他们希望通过整容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人丽资本”。请问,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答:一段时期以来,由于一些企业或单位在招聘时存在“以貌取人”的倾向,使得求
世界如何看待中国 我是如何看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2)
投资于那些在数十年甚至几代人的时间里一直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项目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它们是对借款的最好使用。如果投资目标是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则基础设施支出的重点应当是货运的流动和信息技术。 在美国,随着先进电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