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软件和服务领域,资本就是硬道理
记者/刘丽娟
尽管被视为“中国软件行业少有的守望者”,但金蝶还是不会拒绝外国朋友递过来的资金和商业帮助。6月4日,金蝶宣布获得来自IBM和国际投行雷曼兄弟的1.32亿港币战略性投资,占其总股本7.7%。金蝶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架构师徐少春对外宣称,国际战略性投资将直接提升金蝶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并使金蝶的赢利能力超越对手用友。近几年,竞争压力引发了全球软件业的并购狂潮,这种趋势也逐步延伸到中国市场。从微软投资神州数码、浪潮、中软和SAP战略投资东软等事例看,通过资本将中国本土软件与国际市场相连,已经成为一种行业趋势。 2006年10月开始,从具体业务运营中解脱出来的徐少春更加频繁地活跃于不同资本市场,他甚至赴美走访纽约、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旧金山五大城市,向30余家美国投资机构宣讲中国的企业应用软件市场与金蝶的定位,以及金蝶的未来发展战略等。业界认为,此次资本运作是金蝶谋求海外上市的先声。 IBM雷曼兄弟战略投资基金是2006年9月由IBM与雷曼兄弟等额出资,起始金额为1.8亿美金的共同投资基金。按照IBM大中华区副总裁、IBM雷曼兄弟战略投资基金负责人吴宝淳对《商务周刊》的表述,投资金蝶仅是开始,发展基金将选择更多的业务几近成熟而又快速成长的中国公司。他说:“这些被投资的公司将有机会借助IBM先进的方法论,进行业务实施和创新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IBM雷曼兄弟购入的3500万股金蝶国际股份,每股价格约为3.7885港元,较金蝶6月3日停牌前收市价7.03元折让率为46%。显然,金蝶看重的不是股份出让的溢价,而是希望通过该次战略投资获得更多的外部效应。徐少春与金蝶CEO何经华在联合发布的致客户函中,也特别强调金蝶与IBM的合作是“全球范围内建立的全球首选的合作伙伴关系”,认为这种合作将给金蝶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 不过,徐少春的对手王文京已经领先一步。早在今年3月发布2007—2009年新三年规划后不久,用友就在北京宣布,将借助与IBM成功的合作开拓全球市场。该公司计划通过将应用加载在开放技术之上,利用IBM的全球研发实验室、创新中心网络以及营销专家开拓新商机;IBM则在销售经验、技术支持、免费业务咨询、广告折扣、研发、应用成果展示等方面对用友业务进行支持(参见《商务周刊》2007年第四期《用友:“三年计划”只争朝夕》)。 当时,用友远离微软的.NET/SQL,借拥抱IBM支持的开放式技术架构扩大客户群,被外界认为是用友对金蝶“ERP+中间件”模式的有力抗击。早些时候,负责用友与IBM全程合作的IBM大中华区战略合作部经理杨晓冬明确地向《商务周刊》表示,用友已经在IBM全球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合作计划中占据要位。 可靠的消息是,6月4日当天,用友内部高层即召开会议,商讨与IBM等国际软件厂商深化合作,以减少由于IBM雷曼对金蝶的投资而带来的影响。 计世资讯副总裁资深分析师曹开彬就IBM与用友、金蝶的合作关系向《商务周刊》给出了中立的评述:“IBM作为企业级应用市场整体商业模式的制定者,和中间件技术标准的掌控者,当然需要捆绑更多的伙伴对企业提供更有效的应用方案。无论是用友、金蝶,还是IBM都需要。” 对IBM来说,两家公司也各有千秋。2006年用友的利润增长率为19%,远低于金蝶35%的增长速度。用友一直在客户数量方面占优,其用户规模过百万,而金蝶的用户规模是40万左右。表面上,拥有更多客户的软件厂商当然对IBM有吸引力,不过当2007年IBM不再通过无限扩大的外部创新为首要核心战略,而是更加注重创新带来的实践价值和服务标准化、产品化时,IBM已不仅看重合作伙伴的用户数量,而且更重视伙伴基于IBM方法论与客户细致入微的合作,以使IBM在软件和服务的实践优势直接深入到客户的内部业务流程。 2006年11月,金蝶在向IBM总部提交的业务汇总文件中或多或少击中了要害。以SOA为切入点,金蝶对于产品、技术、市场等业务协同的运作细节描述得非常精细,更花去篇幅阐述了金蝶对IBM的技术方法论的理解。 自2006年6月用友宣布其ERP-NC管理软件产品全面采用IBMWebSphere应用服务器作为中间件技术后,金蝶成为国内“ERP+中间件”模式的最后守望者。与IBM牵手的第二天,金蝶发表声明称将继续坚守阵地,与IBM的合作不涉及中间件内容。徐少春用更多的言语强调注资带给金蝶的商业实践层面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变革。现在,雷曼兄弟已经向金蝶派遣一名董事,这有助于后者在国际资本市场中树立形象,为海外上市铺平道路。 在理想的规划中,金蝶希望借助于战略性投资收购在企业级信息技术市场有实力的小型公司,以使自己一边实现客户规模增长,一边扩大自有的技术领地。然而,一切的因素又是未定的,在软件和服务领域,资本就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