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文文
如果促进了中国人投资价值观的成熟,那是我们这个榜单7年来最宝贵的收获
《中国企业家》杂志的“未来之星”已连续评选7年了,7年下来,印象最深刻的是147家未来之星背后的投资故事。
“未来之星”的诞生,就和投资联系在一起。2001年开始评选“未来之星”,起意于当年设立“二板”(创业板)的潮动。候选企业名单主要来自国内各大券商,它们手里都储备了一些成长性好的“苗子”企业,准备抢滩二板。那时刚从南方证券副总裁位上出来创办万盟投资不久的王巍,担当了这个榜单最初的顾问。君安证券前副总王明夫创办的和君创业,帮助我们举办了第一届未来之星的颁布仪式。和君创业、万盟投资是最早对“未来之星”倾注了热情和智慧的投资(顾问)机构,遗憾的是,他们基本没有与147家未来之星发生投资关系,没有分享到未来之星的高成长回报。后来“二板”迟迟未果,第一届21家未来之星中,只有用友当年在A股上市了。 在第一届未来之星背后,没有VC,没有PE,没有海外上市。 后来,国内两家最早的VC——中科招商和联想投资,先后参与了2002、2003年度未来之星的颁布和论坛。联想投资后来成为非常活跃的本土VC,147家未来之星中,它投资了9家,并且成功率很高。在前2届的未来之星背后,还时常能看到深圳高新投资、北京科技风险投资、天津环渤海创投、大连科技风险投资等地方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身影,但成功率都不太高,而且逐渐在未来之星中销声匿迹。 从2003年开始,海外VC开始频繁出现在未来之星背后。与此同时,未来之星开始大批在海外成功上市,很快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企业。在147家未来之星中,IDG投资了12家,软银投资6家,Inter投资7家,DCM投资5家,凯雷投资4家,华平投资2家,国内VC中只有联想投资较为活跃。盛大、携程、分众、腾讯、中星微、百度、如家、展讯等未来之星的身后,都有海外VC或PE的身影。 有感于此,在2006年度未来之星的颁布及论坛上,我提到了一喜一忧:喜的是新兴企业的融资渠道宽畅了,入选未来之星的企业几乎都已有不止一家VC投资;忧的是养育高成长的未来之星的全是海外VC,中国资本整体缺席,会不会错失本土企业的未来? 在整个2006年,人们都在争论外资收购本土企业的利弊问题。争论声中,沉疴已久的国内A股市场开始焕发生机,国内公众的投资意识空前增强,而国内严重缺乏PE、VC等投资机构的问题也由此暴露无遗。马凯、吴晓灵等政府官员公开强调发展国内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的重要性。5月,政府决定拿出30亿美元投资美国黑石基金——参股全球第一的投资基金,怎么看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标志。 “投资基金是整个金融体系皇冠上的宝石”,7年间有了这样的认识,可喜可贺。但是,重要的我们是不是形成了一套支撑股权投资的价值观: ——“钱”(投资)和“人”(创业者)的适当结合,可以为双方和全社会创造出巨大的价值。社会必须承认、尊重并且保护这种价值; ——人人都应有机会参与创业及投资活动。基金等专业投资机构,是实现“人”与“钱”、大众与企业结合的有效方式。应该尊重它们的专业价值以及它们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体系; ——企业不再只是企业家(创业者)的企业,而且还是投资者的企业、大众的企业。企业家要尊重投资人,投资者和公众要理解、接受企业家的独特的人力价值。未来之星的成长,如果促进了中国人投资价值观的成熟,那是我们这个榜单最宝贵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