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级债危机 “创新”祸为首——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教训



  信贷紧缩危机可望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过去。金融机构们又会一如既往地开展金融创新活动,开始新一轮的致富运动。恐惧又将让位于贪婪

    作者:朱伟一

  贪婪和恐惧这两只车轮交替驱动资本市场。券商CLSA出版一份投资参考,题目就叫《贪婪与恐惧》(Greed&Fear)。贪婪使行情普遍看涨,金钱追逐资产,股票、债券以及各种资产买进卖出比较容易。这就是所谓的流通性强(Liquidity),反面则是信贷紧缩(CreditCrunch),信贷风险增加,银行、其他机构或个人不愿向企业贷款。

  这次美国信贷紧缩危机再次验证了资本市场的若干教训,重新提出的问题也是老生常谈:金融创新、央行救市以及评级机构等。美国许多IPO不得不延期或放弃。私人股权基金原准备发行120亿美元的公司债券,用于收购克莱斯勒,但市场不好,推迟了发行。金融老大们拼命向各国的中央银行求救,工商界领袖对经济的信心降至五年最低。

  “看上去华尔街的那些科学疯子们又把实验室给炸飞了。”《时代》上的这句话,是对最新一轮金融产品创新的很好总结。是的,美国券商的创新又以失败而告终。

  这次信贷紧缩始于金融产品创新,始于次级抵押贷款炮制的“担保债券凭证”(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简称CDO)。“次级抵押贷款”(SubprimeMortgage)就是将钱借给那些资信很差的购房人,放贷公司来者不拒,因为借券商之手成了CDO,很快转手卖给其他人。CDO成为证券交易之后被称作“以房地产抵押作担保的证券”(Asset-backedSecurities),而它又可以派生出衍生产品(Derivative),这个出售的过程又叫证券资产化。

  产品出来之后得有买家,这时对冲基金发挥了巨大作用,大量举债买进,在股市展开豪赌:利润成倍放大,风险也成倍放大。次级债、CDO和对冲基金的联合运用,也可以说是一种创新,而券商是这种创新的总设计师。一些券商还亲自操刀,办起了房贷机构。雷曼兄弟就有自己的次级债放贷分支,摊子还不小,有1200个雇员(现已全部下岗)。

 次级债危机 “创新”祸为首——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教训
  但纸是包不住火的。2007年4月,次级债业务在全美排第二的新世纪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次级债的坏账带出了CDO问题,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全面恐慌。2007年7月一个月,美国就有18万套住宅被强制执行抵押权。8月16日,Countryside金融公司遇到了大麻烦,无法从金融市场筹集短期资金,不得不动用115亿美元的信贷限额。经济大萧条的时候是挤兑银行,现在则是挤兑基金。8月初,法国的BNPParibs银行不得不暂时阻止投资者撤资——其三支基金因为挤兑,两周内跌去20%的价值。有的对冲基金损失惨重,数周之内损失了10%到三分之一的资产。与此相反,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基金在中国仍然是新生事物,甚至被作为金融“创新”而受到追捧。信贷紧缩之后,美国给这两个金融工具打上了新的问号。《纽约客》上有篇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对冲基金和PE出现之前,经济运行得很好,没有对冲基金和PE,经济很可能照样运行得很好。”

  现在也有人把将次级债变成CDO的过程称为炼丹术(Alchemy)。信贷紧缩来势凶猛,原因之一就是风险情况不明。美国风险最大的抵押贷款大约是1.7万亿美元,损失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即便损失翻一番,仍然远小于全球的股票、债券、其它证券和银行贷款的总额——大约165万亿美元,其中50万亿美元在美国,但风险并没有安全分散转移到位。高盛的全球股权基金缩水15亿美元,8月13日,高盛拿出30亿美元自救,其中20亿美元是自有基金。而早些时候,贝尔斯特恩曾经向旗下一支次级基金注资16亿美元,但无力回天,两支最后都关闭。

  美国的不少金融老大曾经嘲笑欧洲的银行,说它们太保守,房贷非要20%的首付。欧洲的银行一向比较谨慎,抵押证券只有美国的10%,其房贷并没有被打包之后出售给对冲基金,而是留在了自己的账面上。但它们还是不能免祸,因为购进了包括CDO在内的大量金融衍生产品。

  危机关头,还是得由央行出面救急,由全民买单。美联储一天拿出350亿美元为银行撑腰打气,欧洲央行拿出950亿万欧元,一天后再拿出61亿欧元救急。日本央行一次向金融市场投放50亿美元。8月20日,英国央行向一家机构紧急贷款3亿1400万美元。央行注资还能被人接受,但降息的难度就比较大。英国和美国的舆论大多反对减息,理由是券商自作自受。当然,央行也有责任,当初未能遏止流通性,就是酿成今天大祸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学家》一向对格林斯潘持批评态度,认为他减息太多,增息不够。现在《华尔街日报》也发表社论批判,“目前抵押一片糟糕,格林斯潘就是造成恶况的原因之一……货币政策过宽,助长了住房资产泡沫。”社论还捎带抨击了现任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说他“当初跟在格林斯潘后面跑,所以难逃其咎”,得了一个“撒钱直升飞机”的浑号。

  伯南克本人虽表示不愿贸然减息,但有点顶不住压力了。8月21日,伯南克与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克里斯多夫·多德以及财长汉克·保尔森会面。会后多德宣称,伯南克已经表示,为了防止市场动荡,防止经济因此而受损,他准备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工具”。伯南克也不完全排除减息,但设置了两个前提:一是通货膨胀已经趋于稳定;再就是“如果市场出现冰冻,破坏整个金融制度的稳定”。不过也有一种观点,早在8月7日,美联储便悄悄降息,将贴现率下调到5.75%,下幅0.5个百分点。

  检讨信贷紧缩危机的时候,还有人把矛头指向了评级机构。有些银行去年便发出警告,有可能爆发信贷危机。但标准普尔和穆迪行动迟缓,拖到今年春天,才开始认真对待以房地产抵押为担保的证券,全面降低其信用评级。而且评级机构现在再给什么评级,大家都普遍表示怀疑。

  资本无道德可言。从根本上说,美国券商不怕股灾。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君不见,每次股灾,都是乱了小股民,壮大了券商。历史一再证明:1987年股市危机如此,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危机如此,世纪之交的网络泡沫是如此,就连1929年经济大萧条也是如此——当时华尔街的券商倒闭的不多,他们已经先行一步,抢先将自己的股票出手。现在又回到了住房领域的次级债,如此循环,周而复始。大概这也可以算是一种创新。

  信贷紧缩危机一再证明,华尔街老大是股市的精灵,是飞翔的海燕,渴望暴风雨再来的猛烈一些吧!我相信,在美联储为首的西方央行的共同努力之下,信贷紧缩危机可望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过去。金融机构们又会一如既往地开展金融创新活动,开始新一轮的致富运动。恐惧又将让位于贪婪。

  (本文作者为社科院法学所兼职教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46341.html

更多阅读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_汉博尔 2008金融危机原因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是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即美国的金融机构向没有信用或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人发放大量的住房贷款,然后又将这种贷款制作成债券出售给投资人,最后还将这种债券制作成金融衍生品进行对冲交易。进入金融市场交易的

次贷危机 对次贷危机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文/李晓翼  资本扩张的经济悖论  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关于次贷危机形成过程的描述却是大体一致的。一般认为,次贷危机的形成经过了三个相关联的阶段:  第一阶段:房地产市场繁荣导致抵押贷款标准

金融危机的教训 危机的教训就是必须居安思危

     专访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      特约记者/刘文越(发自华盛顿)      金融危机尚未远去,欧洲债务危机接踵而至。这其中的最大教训是什么?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接

胡舒立专访保尔森:金融危机的教训与启示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保尔森答案 以前不可想象的事情,做起来并不困难, 因为没有选择,“不然后果太惨重,”前美国财长 保尔森在专访中说。中国能从中学到什么? 本刊记者 胡舒立 王烁 李昕 | 文 摄影 苏里 在5日下午飞抵北京一小时

杨柳勇:美国金融大危机带来的教训

毫无疑问,这是百年一遇的onmouseover="kwE(event,0, this)" onmousemove=kwM(0) onmouseout=kwL(event,this) onclick=kwC(event,0)>金融大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反思是:中国金融业应该如何在变革中创新,来处理风险与融资的关

声明:《次级债危机 “创新”祸为首——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教训》为网友画唐轻赋临江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