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愚弄百姓 不要以改革名义愚弄百姓
伍皓这位副厅级党务官员,估计最近是郁闷透了:公布自己享用的公车牌号让公众监督,本是落实高层“把权力关进笼子”、反腐从自身做起的高风亮节之举,谁想惹来如许麻烦?什么副厅级官员本就不该配专车呀、公车与专车的概念不清呀、党费还是财政拨款购置呀、谁在“伪造”“讹传”“误解”中央文件呀、微改革还是“伪改革”呀……不一而足。 伍部长更多的应是后悔。出头的椽子先烂,以咱们中国人通常形容的程度衡量,伍部长恐怕已经悔青了肠子。出这个风头干嘛呢?虽然远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党委宣传部也是个位高权重的衙门——比同级机构高半格,本是个处级机构升为副厅了,那辆挂着吉利牌号“云G99099”的越野车就算是“相对固定用车”也不扎眼——级别更低的处长、科长甚至村官都有专车呀,搞什么劳什子的“微改革”呢?结果,没赢得掌声反招来漫天板砖,闹得上级、同僚都很没有面子,甚而有可能动摇公车配置体系之根本。
事件发酵到这等程度,绝对是发起者、参与者和各类看客都没有想到的,一个小小的、带有“正能量”的“微改革”,怎么会引发这么大的非议风波呢? 不得不说,这正反映了我国目前的社会、体制现状和普通民众中郁积的加快改革的强烈需求。轮子上的腐败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位列臭名昭著的“三公” 消费之内,却长期得不到解决。正如伍部长所说,每次清理、严控过后,都是更高档次、更广范围的失控,以至于再小的有职有权的官员配专车都已成为常态,也才有了伍部长这么具有改革意识、政治意识和新闻敏感的宣传官员,也认为自己享有专车不但不是见怪不怪、“不违法不违规”,简直就是天经地义那!民众目之所及都是官员“屁股底下一栋楼”,自己却在为子女上学、生病医疗、贷款买房、退休养老乃至大白菜涨了五毛忧心忡忡,两相对照,难免不心态失衡、民怨沸腾。所以,即使伍部长的公布车号确有“微改革”之意,也难如民众期望之殷,更难消民众怨怼之愤,反而给了汹涌民意一个难得的出口,以至造成伍部长今日之困局。 很多人说,要看到伍皓公布车号、欢迎监督的“微改革”的正面意义,要保护官员的改革积极性,“微改革”也是改革,总比不改强吧?这不也符合“帕累托改进”吗?笔者起初也有此意,但如今,笔者更要说:有了法律规定,就必须守法,违反了法律就是违法,就要受到法律惩处,不存在什么“微改革”的问题;有了政策规定,也必须遵守,否则就是违规,就必须纠正,也不是什么“微改革”的问题。违法违规做了事,不去纠正,反而说都这样呀,都守法守规了那不就不用改革了嘛——这是官僚既得利益者逻辑,而非改革逻辑。修正制度设计、政策设计中不合理的地方,这叫“改革”;违反了法律规定、政策规定,那是违法、违规,必须依法、依规惩处并纠正,而不是搞什么改革,况且是“微改革”! 不触及实质的“微改革”都得到了欢呼,亦可见体制内的改革力量已经衰减到了何等程度!寄希望于既得利益者自我革命,果然有与虎谋皮的味道。有人呼吁成立超脱既得利益集团之外的改革领导机构进行顶层设计,原因大概也在于此吧? 伍皓公车“微改革”事件,应为高层领导选择改革路径和进行顶层设计的有益镜鉴。同时,也有必要提醒伍部长这样的“微改革”者(包括广东的官员财产公示试点),不要拿改革冠名愚弄百姓。更不要以渐进为由,迟滞改革,甚至借此固化现有的不合理的现状,以作秀式的放弃一点点小利益,维护自己更不合理的大利益。
更多阅读
不要以你的现状来判断你的未来—俞敏洪6月2号在同济大学的演讲 俞敏洪演讲稿
­同济大学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其实人活着就挺好,至于生命有没有意义另当别论。活着每天都会有太阳升起来,每天都会看到太阳落下去。你就可以看到朝霞,看到晚霞,看到月亮升起和落下,看到满天的繁星,这就是活着的最美好的意义所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后发生的以夫妻名义非 纪律处分条例施行时间
发文单位:最高人民法院文 号:法复[1994]10号发布日期:1994-12-14执行日期:1994-12-14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川高法〔1994〕135号《〈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前后发生的事实上的重婚关系是否按重婚罪处理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
以性的名义相爱 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的
什么是爱?不知多少人讨论过这样的话题。爱是离不开性的,没有性绝对没有爱。可性是否就一定会产生爱呢?流水以为,只有肉体与精神上的完美结合,才能产生真爱。---题记一个夏天的夜晚。时候已然是深夜,鹄仍独自静坐在办公室里。望着办公桌
山东济南人王文清夫妻等人冒充佛祖住世宏法内容和以佛教名义谋杀 包头师院王文清
山东济南人王文清夫妻、邵勇等等人冒充大通智胜如来诽谤诬陷大日如来佛祖教法住世宏假冒佛教教义法内容和以佛教名义杀佛教授记人物部分事情。王某夫妻等人和极个别人冒充佛教名义谋杀博主蓝咪咪单悦珊本人和第17世噶玛巴法王揭秘-
慈善企业家 不要以慈善挟裹企业
过去的两年,一系列与慈善有关的事件颇引起热议,从王石先生及万科的抗震捐款,到曹德旺先生的捐款,新华都陈发树先生的慈善基金,还有先前的某企业老板的“裸捐”,再到巴菲特的中国之行,都成为社会关注的大事件,进而又将其上升为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