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多过快的资本流入不仅对新兴市场对外开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可能给其羸弱的金融市场带来深层打击
文/程实
如果暂时忘却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中国股市短期内遭遇的凛冽寒风,新兴市场股市近几年来的表现堪称惊艳。根据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MSCI)的数据,以美元计价的新兴市场股市综合指数从2001年9月21日245.64的本世纪最低点蹿升至2007年11月2日1345.18的本世纪最高点,增幅高达447.62%。而本世纪世界全部股市指数仅从2002年10月10日最低的696.76上升至2007年7月16日的1658.47,增幅仅为138.03%。而在最近的2006年,全球股市总体上涨18%,其中欧洲股市上涨17.8%,美国股市上涨13.6%,日本股市上涨1.9%,相比之下,新兴市场总体涨幅达29.2%,金砖四国(巴西、中国、印度和俄罗斯)股市更为醒目,平均回报率超过55%,其中中国的回报率高达78.1%。新兴市场股市近几年的一路飙升最直观的解释在于同期经济增长的普遍强势。从最新数据看,2007年第二季度,巴西实际GDP增长为5.44%,俄罗斯为7.8%,印度为9.3%,中国则为11.9%,均大大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这种经济增长于基础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型中后发制人式的“追赶效应”给新兴市场股市快速发展提供了助力。但这种助力似乎并不能完全解释新兴市场的过度强势,如果从近几年全部的时间序列数据来看,金砖四国的经济发展路径也并非完美得无懈可击,比如巴西增长最近几年经常有1%左右的弱势表现,甚至还出现过负增长,而在工党领导人卢拉任巴西总统的4年零9个月时间里,按美元计圣保罗股市市值却增长了1074.4%。 实际上,出于对新兴市场经济起飞的过度信任,市场预期趋向狂热,透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兴市场股市已表现出“非理性繁荣”的种种特征。 在美元贬值、油价飙升、国际货币体系混乱和次级债风波肆虐的当下,美联储降息引致的全球流动性过剩势必将更多更快地流入充满诱惑的新兴市场股市,这种资本异动虽然会暂时推高市场繁荣,但可能会让脆弱的新兴市场股市更加无力承载高增长带来的风险控制压力。新兴市场国家普遍存在金融体系发展落后于经济增长步伐的脱节现象:俄罗斯近年来出现过银行挤兑事件;印度存在本币升值过快的金融尴尬;巴西的金融监管始终有缺陷;而中国在控制通货膨胀、保障人民币汇改稳健前行方面也面临着压力。金融基础结构的相对发展不足使得新兴市场股市表现出更大的不确定性,2000年11月30日,俄罗斯RTS指数暴跌10.89%,直到一年后才重拾升势;2003年10月27日和30日,RTS股指再次暴跌了10%和8%。2006年5月18日,印度Sensex30种股票指数暴跌6.8%,19日继续下滑4%,5月22日,Sensex指数盘中更是达到10%的跌停水平,监管部门被迫宣布暂停交易。2006年6月,巴西圣保罗股市博维斯帕指数在几个交易日内下跌了11%,2007年2月该指数再次下跌6.63%。 大起大落充分显示了新兴市场股市的内部脆弱,在透支式增长模式下,一旦经济增长表露出些许放缓迹象,预期发生逆转,或金融基础改革遭遇瓶颈,那么股市很可能陷入难以控制的混乱。实际上,“新兴市场概念”的风险似乎已经开始受到了国际资本的关注,美国ProFundsGroup近日就推出了一只做空中国股市的交易所买卖基金,这似乎暗示着国际投资者对新兴的看法或许正在发生潜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