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们一边在叫股价过高一边在不停下买单的时候,就说明市场机制有问题
文|胡汝银
最近英国的《金融时报》讲中国仍然只是一个资本大国。这个论断我同意。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中国股市的市值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变化。2006年底的时候,我们议论2007年底股市市值能不能达到9万亿,可是不经意间已经超过了20万亿。 三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进步是巨大的,至少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二是相关法律的修改,比如证券法的修改等;三是总部在上海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衍生品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四是2006年重新启动IPO,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股市IPO的融资额已经进入全球前三;五是投资机构化的加速,目前机构投资者持有流通股的市值超过的40%。 但是必须看到中国资本市场仍然非常落后,中国仍然不是一个资本强国。 现代金融市场所要求的两大基本要素:经济自由和法制持续,这两点在中国仍然没有实现。尽管我们一直在向这个方向努力,但是必须承认,到今天为止,这个转型仍然没有完成。香港报纸说,A股股市是一个计划股!当然这有一点贬义,也暗含竞争金融中心的意思,但是应该承认,中国股市仍然是政府主导的市场。 中国股市的体量已经非常庞大,但是效率却落后于日本、香港、韩国等市场。未来我们应该推进中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放松政府的监管,进一步修改我们的证券法。 说实话,我个人认为在金融创新方面,《证券法》仍然是一个半市场化的法律——因为所有的金融创新,按照新的《证券法》规定,都要政府来批准。由政府批准任何创新的市场,自然不能称之为市场化的市场。 再说到政府监管,应该说明白的是:监管也要符合经济化原则。就是任何监管措施,应该具有成本效益性,就是带给被监管者的收益大于成本。目前往往是过度管制,过度监管,就是包括上市公司治理,也存在过度治理的现象。监管措施太多,抑制市场主体的应有的能力和发展空间。管制严重的中国股市再加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已经造成中国股市的结构失衡。 中国资本市场存在严重的供求结构失衡。居民存款超过了16万亿,而整个银行的资产接近40万亿了,但是股票流动市值不到10万亿,固定收益产品几乎是微不足道了。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出现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也有两大原因,一个是总量性的过剩,这与人民币升值有关,另外一个就是由于由于结构性的原因,导致投资者投资无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能投资房市、股市。 中国资本市场的股票限额供求也出现严重失衡。市场已经是资金过度充裕,但是IPO的审核还是没有效率。审核拟上市公司的业务,也不过是通过很短的时间讨论,在这种沟通不对称的情况下,要保证实质性审核的效率、质量、有效性几乎是非常困难的。 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就必须为大众提供足够理财工具,让大众能够分享中国资产价格上涨的成果,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成果。我们一直主张发展中国蓝筹股市场,发展上海股市的国际版,让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蓝筹股的交易平台,让中国老百姓借助上海交易所一站式平台购买全球的蓝筹股。 没有充分的市场化,也就没有调节机制,没有稳定机制。股指下跌,所有人都受伤,大家都会骂娘。但是很多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们一边在叫股价过高的时候,一边在不停下买单的时候,这说明市场机制有问题,而不是说基金经理喜欢泡沫,喜欢抱团,喜欢“二八”。 目前资本市场工作的重心应该是:推进市场的自由化,加强市场的对不当行为的监管,这样也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有了自由,有了法制,我们的市场才会更健全,才会有一个合理的市盈率。 (作者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