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的普通百姓来说,如果不想存款贬值,只要在92倍市盈率以下,他就想进入股市
文|方星海
我在美国生活了12年,知道很多人哪怕成家了,家里几个小孩子,而且买得起房,他也可能依旧租房。我在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工作的时候认识一个朋友,是美国政府的外交官,他就是租房,因为工作相对不安定,而且租房便宜。 我知道一个大概的数据,美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30—40%的人是租房子住的。但是中国的情况就不一样,中国传统重土迁安,如果没有一套房子,结婚都不要说了。为人父母省吃俭用也要帮着孩子买一套婚房。 这就是中国的现实,与美国天差地远。 CPI也是这样。CPI的概念是从国外引进的,算法也是从国外引进的。结果有一个很大的不足之处就是:房价没有涵盖在CPI里面,只是用房租的价格加权在CPI数据中。 显然这种做法符合美国的国情,但是在中国一定是失真的。 举个例子,比如CPI中肉类代表不小的一块权重。而且中国人喜欢吃猪肉,猪肉就在整个肉类消费占绝大部分。如果中国的CPI指数中,肉类用牛肉作为样本指标,肯定数据失真——这完全不符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房价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种偏差造成巨大的失真。只要是生活在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的人,如果不把房价算进去,那么货币实际购买力的下降远远不是6.5%所能反应的。 这种不平衡带来什么结果呢? 钱要是以货币的形式放在银行,赚4%利息的话,就是大大的贬值。持币成本在房价如此上涨的情况下是老百姓不能承受之重。于是一般居民都把钱投向股市。这轮行情下来盘点,谁的贡献最大?不是基金,不是私募,就是普通老百姓的贡献最大。 市盈率已经50-60倍,可是老百姓还是投资股市,难道他们一点风险意识也没有?宁愿做股市的羊群?其实他们有自己的理性分析。最近我测算了一些数据,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结果。中国经济增长非常快,同期上市公司盈利增长也非常快,由此我做一个阶段的模型,假设每年增长10%——这是一个很乐观的估计,但是符合中国的经济特点。再做一些其他简单的假设,比如说无风险利率按照5%来算,风险溢价投资股市也算是5%,再加上一些利率付出率,前面假设20%,此后假设50%的付出率,按照这些参数,中国的股市市盈率算出来是92倍。 也就是说,在中国的普通百姓看来,与其放在银行加速贬值,不如投资股市,虽然有一定的风险性,但是只要在92倍市盈率以下,他就会进入股市,否则自家财产和留给孩子的买房钱一定会大亏。这就是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理性——执着,坚韧,甚至让人感动。 所谓负利率的效果就是如此。央行领导说要在一段时间内消除负利率,我想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否则负利率一直持续的话,就会造成各种各样的资产泡沫。而且这个负利率仅仅是不包含房价的利率水平。 多高的利率水平才算消除负利率?我又算了一下,假设无风险利率是8%——不是刚才的5%,也就是我们即将达到的水平——其他的参数都不变,算出来的市盈率只有34倍了。 如果我们确确实实要维持这些资产价格的相对平衡,真实利率为正,而泡沫水平相对较小,名义利率的上升恐怕也是一个不得不做的事。 如果要提一些建议,我觉得存款利率要进一步上升。在快速成长的经济中,用制度手段去赚普通老百姓的钱,是非理性的行为。 而在利率决定机制中,如果央行没有太多独立性,太多决策都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决策过程的话,每一个政策最终都会落在事情发展的后面——这样经济是不可能达到一种均衡状态的。 (作者为上海市金融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