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国资委推动央企风险管理



 陈久霖和中航油的悲剧让国资委痛定思痛,开始在央企内部力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记者 谢鹏

  “陈久霖”之鉴

  2007年12月1日,在北京举办的2007中国风险管理标准化国际论坛上,与会的央企领导们再次提起了3年前的中航油陈久霖事件。“中航油事件对我们提高对风险的认识是一个教训和反思。”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改革局副局长周放生对《商务周刊》说。

  2004年12月1日,在新加坡上市的国资控股公司中航油曝出期货亏损5.5亿美元,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公司总裁陈久霖被新加坡警方羁押。《商务周刊》2004年12月20日的社论文章《为何没人阻止中航油发疯》中就曾指出,“不论是国家政策还是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机制,抑或是起码的商业逻辑,只要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能起到作用,中航油都不应该面临如此命运,都不应该是让陷入疯狂的陈久霖操盘数以亿计的资金。”

  央企难题需要国资委来解决,但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所以这次国资委的思路也相当开放和国际化。2003年8月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第一会达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多加写信给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建议国资委重视央企的风险管理工作。“后来国资委让我写了个正式的报告,但是当时我也没有完全想明白,只是建议他们要做一个标准。”吕多加对《商务周刊》回忆说。

  此后这项工作在国资委、国标委及各有关部门的推动下进展顺利。论坛举办的前一天,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在北京成立,委员会成员由国务院有关机关、行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企业、高校等选派的管理人员或科技人员组成,每届委员任期为五年,正式委员有43人,观察成员14人。其中,正式委员中的23%来自企业代表,大多是中央企业。

  “中国将在技术委员会的平台上,借鉴国际上的先进做法,制订适用于本国国情和本土企业的风险管理标准。”吕多加对《商务周刊》介绍,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还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管理局ISO/TMB风险管理工作组的中国对口单位,代表中国参与正在制定的ISO31000《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国际标准的制定。

  12月3—7日,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管理局(ISO/TMB)风险管理工作组第五次会议在三亚召开。这是该组织自2005年6月成立以来第一次在亚洲国家召开工作组会议。之前的历次工作组会议中国也都派代表参加,并且为未来的ISO31000贡献了“风险”的定义: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而中国自己的风险管理标准目前顶层指南部分已经基本准备就绪,草稿经过起草、修改、征求意见和投票后,有希望在2008年内出台。

  国资委新防火墙

  风险管理标准这道新的防火墙主要由国标委搭建,2002年前后,美国爆发了一系列财务丑闻,安然和世通事件沉重打击了投资者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为扭转这一局面,美国国会通过了《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即《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2004年,李荣融指示企业改革局着手研究这一问题。当年国资委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和第一会达风险管理公司开始“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课题的研究。通过调研,周放生将中央企业按风险管理状况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问题反应型企业,一般是有了问题才解决问题,这类企业往往依靠企业一把手的个人危机处理能力,可总结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第二类是已经建立起比较规范的体系管理的央企;第三类是理想中的状态,即已经建立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央企。但他承认,“第三种状态的企业目前基本没有。”

经过课题组两年的研究,2006年6月国资委颁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之后财政部、全国工商联、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与风险管理相关的指引或规范。

  因此,虽然《指引》并非强制法规,但出台一年多以来,国资委管辖下的央企中,有一些企业已经开展或正在开展风险管理。

  今年3月30日,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又在2007大型企业风险管理论坛上表示,风险管理将成为国资委对央企领导人员考核和评价央企的重要指标。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企业对标,即与《指引》对标、与国内风险管理标杆企业对标、与国际同行业企业对标。”周放生表示,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统一国内风险管理标准,建立国家风险管理标准,同时参与到国际风险管理标准的制定中去。在他看来,这是中央企业应尽的责任。

  神华和中远的实践

 央企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国资委推动央企风险管理

  对国资委来说,在确定了在央企全面推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路后,接下来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找到风险管理建立的路径。神华和中远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实践。

  “从我们的经验来看,首先要立足监管环境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中国神华能源股份公司财务总监张克慧对《商务周刊》介绍,神华的工作路径是,首先对公司现有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评估和诊断,判断出公司的缺陷和差距在哪里,在和国际化公司对标的同时,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找到公司层面的重大风险。

  “我们通过风险评估找到了22项主要风险和9大重要风险,并检查自己的组织构架、制度和流程是否能管理这样的风险。”张克慧说,在这个过程中,神华重点对管控风险的流程进行了梳理,同时又对流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找到关键控制点、管控措施以及评价方法。这些工作完成后形成了内部控制手册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手册。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是另一家风险管理方面走得比较超前的央企,它已经按照《指引》的要求把风险分成五大类:决策风险是第一大风险,其次是战略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和经营管理操作风险。

  中远集团企划部质量管理处马欣迎处长对《商务周刊》说,为了推行全面的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远每年还邀请第三方评级机构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情况进行细致审核。目前,中远已经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并且每年都邀请“外脑”对工作提出改进意见。

  “如果按照《指引》的要求,我们要有自我检讨和自我评估,但我们认为这远远不够,必须要有公正的第三方机构来独立评估。”马欣迎告诉记者,对所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中远会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讨论,商讨改进办法。

  企业对于自身经营状态的评估是通过内部的审计部门来完成,但审计部门有自身的局限性,这种审核更多的是针对财务结果进行审核,而对于流程的管理更为重要的是预先的控制管理。为此,中远创建了新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审核的方式,即审计部门与体系审核部门协同进行过程审核和风险审核,并在对公司的财务进行审计并认可后,从公司形成财务指标的各个因素中倒推,从流程和运作中寻找可能的风险点,最终将这些被忽视的问题在管理评审委员会上向集团总裁层汇报。

  “二级公司针对自身发展的问题,也要对各自公司进行审核,并举办管理评审会。另外,二级公司也会指派风险管理方面的负责人来参加集团的风险评估会议。”马欣迎说,中远已经是中国第一家把决策作为产品的企业,中远的管理已从实物管理转移到决策管理。

  以中远的散运业务为例,中远拥有世界第一大的散运船队,赢利水平世界第一。一般认为,散运业务的一个最大风险在于市场和货源。“散运的市场非常大,必须对船舶做风险管理,利用市场的变化进行风险经营,在适当时机租入或租出船舶。”他说,“为了保证租进来的船只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一定的赢利水平,就必须要跟客户签订战略协议,锁定风险,实现共赢。同时,中远还采取了从拥有船向控制船转变的经营策略,规避航运市场下滑的风险。”

  马欣迎介绍:“中远有好几家散运企业,做了风险管理和没有做风险管理的差别越来越大,做了风险管理的企业收益成倍的增加。”

  同时,作为一家海外员工比例偏多的走出国门的央企,中远还在内部引入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全球契约十项原则都是针对风险管理的问题,比如人权。”马欣迎说,早在2001年中远就引入了职业健康安全的概念,为弥补中远在海外的员工逢年过节不能够跟家人团聚的遗憾,中远每逢节日都会给这些员工的父母或者妻子发放慰问金。

  让央企不再有意料之外的事故发生

  《商务周刊》:《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颁发一年多的时间里,国资委下属央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工作进展很快,那么下一阶段,国资委将如何继续推进这一项工作?

  周放生: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推进。

  第一,有一部分中央企业在美国和香港上市,需要按照他们的要求做内控。内控主要是对财务报告的风险进行控制。三年来,企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但它仅仅局限于财务报告内控风险的控制。所以要推动这部分企业在此基础之上,按照《指引》的要求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第二,在一些具备条件的央企里,自上而下地全面推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第三,对那些还不具备条件的央企,从其中的若干项重点工作出发,从局部出发推进,从实际出发来推进,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开。

  《商务周刊》:在央企内部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也是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能的一种重要手段,从出资人的角度看,您觉得哪些央企的风险管理做的比较好?

  周放生:国资委成立之后,非常重视风险管理。我们用了两年的时间,在中央企业以及其他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的帮助下,一起制订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作为出资人职责的基本体现,国资委在《指引》中明确了风险管理的定义、基本流程,明确了风险管理的体系,包括组织结构体系和信息化系统体系,也明确了建立风险管理的文化。

  《指引》总共十章七十条,加上附则一共是1.4万字。我们这个文件借鉴了国际经验,并且结合中国企业尤其是央企的实践。当然还包括央企里的教训案例,比如前几年的中航油事件,这个事件对促使国资委出台《指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指引》到现在已经颁发了一年多时间,中央企业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了,按照《指引》的要求在稳步进行实践和探索。比如宝钢、神华、中石油、中国网通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等等,这些中央企业在不同方面对如何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做了很好的探索,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商务周刊》:当年中航油内部也有风险手册,但是陈久霖置之不理。公司他一个人说了算,该报告的不报告,董事该履职的没有尽到责任。现在《指引》的要求虽然提的很多很高,但它并不是强制性文件,国资委方面怎么推动企业把《指引》的要求变成企业自发内生的需要?

  周放生:中央企业搞风险管理,一方面是企业自己的需要,这是最根本的内在动力;另外一方面是出资人的要求,两者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所以,央企都有着将风险管理做到实处的愿望,他们知道进行风险管理确实会产生效益,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指引》当中有一个要求,要求企业做年度风险管理报告,有董事会的由管理层向董事会报告,没有董事会的由企业直接向国资委报告。年度风险管理报告的框架已经趋于成熟了。

  风险管理是出资人最重要的职责,出资企业的风险就是我们的风险,国资委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非常明确的,只要我们推动这项工作,持之以恒地做,坚持数年必有成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45584.html

更多阅读

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暂行规定 罂粟壳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湖北三江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以下简称风险管理)工作,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依据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定》及《九院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 ciia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董再强dzqlawyer5272@163.com目前欧美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中对风险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将企业的风险管理由过去的事后补救发展为现在的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的全面风险管理,又叫现代风险管理。因为仅仅

全面风险管控体系 剖析集团管控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融合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部分央企、国企及上市公司中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一些集团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最近AMT咨询风险管理专家与不少集团企业的风控部门负责人沟通时发现,他们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并不尽如人意,

风险管控体系 集团管控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融合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部分央企、国企及上市公司中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一些集团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最近笔者与不少集团企业的风控部门负责人沟通时发现,他们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并不尽如人意,比较集中的现

声明:《央企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国资委推动央企风险管理》为网友天策真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