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全球市场瘫痪,次级信贷市场危机这类周期性经济危机或许是必不可少的
健康的全球经济是否需要周期性的金融危机呢?
华尔街正在板着脸盘算次级市场上的豪赌损失几何,美国的住房市场也远没有跌到谷底,这个时候问这个问题也许有点敏感。然而,在过去20年中,我们目睹了5次极具破坏力的重大金融动荡,比如1987年10月股市崩盘、1990至1992年的信贷紧缩、2000至2002年的网络泡沫破灭等,虽然每次危机造成的破坏程度都很深,但相对来讲范围并不广。各央行和监管机构反应迅速果断,金融市场并未彻底崩溃。与此同时,世界经济自1987年以来一直以年均3.7%的速度持续增长。此次次级信贷市场危机很可能导致“大萧条”以来全美住房价格出现最大降幅,从而促使美国的经济增长率降至2%甚至更低,而且还有负增长的可能。但是股市却在10月9日创下新高,就业率持续增长。
而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这次危机看上去更像一次小波动而非一场灾难。GlobalInsight公司的国际经济学家法里德8226;阿布法奇说:“除非出现更糟糕的情况,否则它不会对全球GDP产生真正重大的影响。”实际上,与其把这些金融动荡看作是不稳定的迹象,倒不如说它们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安全阀的重要作用。至少迄今为止,周期性发作的经济波动会让投资者和借贷人在过分狂热时能有所顾忌,从而不至于对经济增长造成持续性的重大危害。这意味着如果全球市场运作正常,我们每过几年就会经历一次金融危机。的确,如果两次危机之间的时间间隔太大,就可能会使这种无节制的状况累积起来,其危害性反而更大。想想看:今天全球的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是由资本的自由流动所带动的。全世界的人和公司能够越来越轻松地从各种信贷渠道筹得资金。由于信贷相对容易获得,因而刺激了开支和经济增长,但是也为危险的过度放贷和举债打开了方便之门。
中央银行尽其所能防止过热。但是面对今天复杂的情况和全球一体化的金融市场,监管机构想堵塞全部漏洞几乎是不可能的。相反,倒是恐惧感能防止借贷失控。放贷者和举债人都担心有朝一日会输个精光,因而他们不得不有所顾忌。如此一来,5年左右就发生一次的金融危机成为了全球经济自我平衡机制的一部分。虽然一时间某种信贷渠道遭到破坏,吓走市场参与者,但是金融系统的其他部分仍然会正常运转,特别是如果中央银行能快速反应并向市场注入资金的话。例如,1990年至1993年间,银行停止了对企业的借贷,这时候债券市场挺身而出为企业提供了许多资金。今天,当商业票据市场被冻结时,银行又重新受到青睐,8月和9月银行对商业和工业的贷款增加了840亿美元,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双月增幅。但对个人来说,真正的危害依然存在,他们中有许多人属于低收入阶层,重大的金融波动会对他们造成直接的冲击。比如,今天许多次级信贷的债务人要么流离失所,要么会面对巨额的按揭付款。
再看一下10年前,1997至1998年的新兴市场金融危机使韩国和俄罗斯等国家陷入严重的衰退。韩国的失业率从1997年的2.1%蹿升到1998年的8%。然而之后,这两个国家都迎来了繁荣,与危机前相比,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都有所增加。然而谁也不能保证下次危机不会蔓延开来并演变成一次“重大危机”,从而使整个金融体等受到破坏。这一点是中央银行的官员们和经济学家们最为担心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国际金融专家巴里8226;艾肯格林说:“金融体系的各个部分是密切联系的,不会发生某一部分能真正替代另一部分的情况。”2003至2006年间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的拉古拉姆8226;拉詹担心,金融动荡本身对鲁莽的行为并不能起到足够的威慑作用。中央银行因为担心出现衰退以及损失向整个金融体系蔓延,所以会在借贷双方遭受到足够沉重的打击之前就介入,结果就是“市场不能充分施展其惩戒的能力”。相反,拉詹认为需要进行新一轮调整和自我调整来约束过度行为。他说:“金融在发展过程中,有时创新会让人忽略了审慎。我们找出容易出漏洞的地方,修补好,然后继续前进。”但是想彻底消除金融危机,所需要的调整远非意愿和能力所及。偶尔发生的金融动荡,即使其规模较大,也会换来公开便捷的信贷渠道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
作者:迈克尔8226;曼德尔(MichaelMandel),与彼得8226;科伊(PeterCoy)于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