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四季度,中国银行次按债券新增估算浮亏约为95亿元,可能还需计提约65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储备
张载/文
1月22日,中国银行(601988,3988.HK)A股因亏损传闻有待澄清而停牌,当日,中行H股大跌8.61%——这都源于因其持有美国次级抵押债券(ABS)和无抵押债务责任担保债券(CDO)可能导致2007年盈利大幅下降,甚至亏损的传闻。翌日,中国银行“澄清”:根据本行管理层初步掌握的未经审计的2007年经营情况,并考虑次按债券减值准备和处置损失,本行2007年税后利润较上年仍将继续保持增长。 但作为持有次贷规模最大的中资银行,中国银行并未公布减值准备计提数额及业绩预增幅度。此前,摩根大通银行业分析师陈舜预测,中国银行2007年将冲减近20亿美元次按债券投资。 根据衡量次按债券价格波动的ABX指数推算,中国银行2007年第四季度ABS新增浮亏约在95亿元左右,如果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再加上所需计提的公允价值变动储备,计提总额可能达到160亿元。 新增浮亏超90亿元 截至2007年9月30日,中国银行持有MBS的账面值为74.51亿美元(559.6亿元人民币)、CDO账面价值4.96亿美元(37.27亿元),占集团证券投资总额的2.86%和0.19%。两项投资余额合计为79.47亿美元,较2007年6月底下降了17亿美元。 三季报披露,中国银行为MBS和CDO提取的减值准备金余额分别达到1.86亿美元、2.87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银行还对所持债券公允价值变动计提了3.21亿美元储备。两项准备金合计为7.94亿美元,约占其所持全部次按债券的10%。 工商银行(601398,1398.HK)与建设银行(601939,0939.HK)亦持有次按债券。其中,截至2007年9月30日,工商银行持有12.28亿美元(92.26亿元)ABS,该行计提债券公允价值变动11.54亿元的准备和4.29亿元的减值准备,合计为15.83亿元,拨备率为17.16%,高出中国银行7个多百分点。 2006年、2007年前三季度,中国银行实现的归属该行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18.92亿元、457.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42%。若中国银行2007年全年盈利保持前三季度的增长水平,则其2007年净利润约为600亿元。 按照中国银行所称,考虑到次按债券减值准备和处置损失,该行2007年税后利润也较上年仍将继续保持增长,即至少应在418.92亿元以上。 次按债券减值准备和处置损失数额将侵蚀中国银行2007年四季度的部分盈利,而要保持其2007年税后利润较上年的增长,次按债券计提准备数额就不能超过180亿元。 中国银行此次并未披露所持次按债券受损情况,只能根据其以往披露数据进行简单推算。中国银行所持的MBS多为A级以上债券,2007年上半年AAA、AA、A级占比分别为75.38%、21.70%、2.92%。 ABX指数显示,2005年下半年以来每个半年即四个时间段发行的AAA级次按债券,在2007年第四季度大约分别下跌4%、9%、20%和20%,平均下跌12.3%;自债券发行以来总体分别下跌大约6%、12.5%、25%、26%,平均下跌17.5%。AA级次按债券2007年第四季度则下跌10%、28%、36%和46%,平均下跌30%;总体下跌15%、38%、55%、58%,平均下跌49%。A级次按债券第四季度下跌26%、27%、25%和32%,平均下跌25%;总体下跌40%、60%、75%、70%,平均下跌61%。 如果不考虑中国银行持有的MBS数量、期限结构和品种在过去半年中的变化,将其持有的CDO资产跌幅视同MBS跌幅(事实上,CDO的跌幅要高于MBS)。按照中国银行所持次按债券信用级别占比粗略估算,该行2007年第四季度MBS新增浮亏约13.12亿美元(7.37+5.17+0.58),折合人民币约95亿元。 如果中国银行2007年第四季度次按债券的减值准备提取与95亿元的估算新增浮亏相匹配,即计提95亿元减值准备,这一减值准备包含了三季度计提的3.21亿美元的公允价值变动准备,但还未考虑第四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所计提的储备。 2007年三季度,中国银行计提次按债券的减值准备与公允价值变动储备之比约为1.47:1,假设2007年第四季度中国银行仍以此比例计提,则为65亿元。这部分估值储备在债券被转让或被认定为减值前,先在股东权益中确认,暂不影响利润表。 但2008年美国次按债券的情况并不乐观,仍在剧烈下行震荡之中。ABX指数显示,2006年以来每半年即三个时间段发行的AAA级次按债券,2008年以来又分别下跌了4.5%、7%和9%左右。 按照上述推算,中国银行两项准备相加,有可能将达到160亿元,仍处于180亿元的最大减值准备计提区间内。 2008年浮亏进一步扩大 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分析师马宁在其最新的报告中,根据模型估算出中国银行次按债券的减值准备计提则为139亿元。 马宁认为,次按债券的损失对中国银行来说,只是一次性的,受到的冲击也不如美国同行们那样致命。次贷危机对后者的商业模式、经营环境和资本充足都带来持久的损害。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受到次按债券损失的冲击还要更小一些,损失也更为微不足道。 据悉,工商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到2007年末计提的次贷拨备金额均在30亿元左右,相对于两者持有的次按债券规模,拨备比例分别达到30%和40%,较三季报时均有大规模提高。 次贷危机对于中国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冲击,还远远没有结束。马宁也认为,次按债券对中国银行造成浮亏的巨大阴霾将会持续到2008年整个一季度。 从分布结构来看,次按债券主要集中在2008年,高峰则在3月至4月之间。或许,那时才是涉足次按债券的金融机构最为“艰苦”的时刻。 因此,金融机构也需要谨慎考虑自己在次按债券的投资策略——是继续持有,还是做空,并为各种突然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尽管1月22日,美联储宣布降息75个基点,以挽救剧烈动荡的金融市场——全球股市暴跌是其中之一,避免美国经济可能陷入的衰退。但是,这一救市的最终效果还有待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