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背后的黑暗 中国式狂热背后的机会



     时尚专栏作家Dana Thomas在《奢侈品是怎样失去其光泽的》一书中,讲述了一些日本人曾经对奢侈品近乎病态的迷恋。

  有一位日本年轻人,住在鸟笼一样大小的公寓里。虽然他收入不高,但他的公寓装满了被包装得仔仔细细,堆放得整整齐齐的大量昂贵的奢侈品。为了不让他心爱的爱马仕、路易威登、迪奥们受到一点点损害,他甚至不在家里吃任何东西,渴了就跑去便利店喝水,冰箱也仅仅用于存放眼药水。

  上世纪六七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膨胀,日本人对西方奢侈品爆发出狂热。他们希望过上一种多彩的生活,同时也想炫耀他们的巨大财富。在战后一代的眼里,带着LOGO的皮具、丝巾、时装和珠宝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这是奢侈品牌始料未及的,由于品牌当时在日本的分销渠道非常弱,一些“平行进口商”前往巴黎,在门店里以零售价格将店内存货一扫而空,再运回日本,以巴黎价格的四五倍在日本销售,竟仍然供不应求。

  同时由于当时日元坚挺,有机会去法国的日本人在路易威登的店门口排出长队,造成路易威登不得不一度推出针对日本护照的“限购令”。门店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出现缺货。

  直到奢侈品牌慢慢在日本建立完整的直销渠道,令平行进口商出局,日本奢侈品的价格才逐渐回落。

 中国政治背后的黑暗 中国式狂热背后的机会
  即使日本经济随后出现“失落”,日本人对奢侈品的热爱仍然不减,成就了很多品牌。记者曾采访一位美国奢侈品企业的年轻高管。他的履历表最初平淡无奇,而在他被调往日本,担任日本区域掌门人之后,几年之内创下令人刮目相看的漂亮业绩,品牌的知名度在日本节节攀升。这位高管的管辖范围随后又扩大到了中国香港和内地,职位不断升迁。

  如今的中国,呈现出与1960~1970年日本相似的景象。中国与日本,虽然造成奢侈品国内价格高昂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两国人在欧洲购物的狂热,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

  中国人在欧洲,曾落下“牛饮”名贵葡萄酒,住廉价旅馆淘豪包的笑柄;但随着中国人出国往来的日渐频繁,一线城市消费者品位提升,境外购买奢侈品也在渐渐变得理性。毕竟在价差面前,选择更便宜的是人之常情。

  日本在崇拜欧洲奢侈品的同时,也逐渐诞生了高田贤三、草间弥生等品牌和艺术家。中国本土品牌不妨趁着目前国内外尚有价差,抓紧时间自我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4536.html

更多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大军区 新中国成立背后的故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军区是根据国家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和战略战役方向、作战任务等设置的军队一级组织,是战略区域内的最高军事领导指挥机关。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需要,人民解放军的大军区进行了多次调整,大体上分为三

*高调政治是中国公理缺失的罪恶之源 政治学公理

恕本人孤陋寡闻,我以为在当今世界,最会讲政治的莫过于中国了。五七年反右之政治,让几百万人一生颠沛流离,毁掉了许多人的幸福生活。后来的“大跃进”之政治,又导致政治上的浮夸风,祸及全国,由于虚报的“增产粮”都被上级征收,导致农村严重缺

中国90年代的三大耻辱 90年代的中国才是黑暗

中国90年代的三大耻辱80年代中美蜜月期已过,随之而来的是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曾经的一大老华约阵营瓦解,美国进入超级大国时代。而中国此时经历过文革浩劫和80年代的艰难改革。  而军事实力与其他强国已经形成

声明:《中国政治背后的黑暗 中国式狂热背后的机会》为网友铁石心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