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茶叶行业如何面对“大宗茶”? 大宗茶不是茶叶品种,类似于大众茶,是一个市场经济上的概念,我们可以把人民大众大宗消费的茶叶,称之为“大宗茶”。这是中国茶叶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这一点已经得到权威部门的数据支持。2013年2月,《中华合作时报》刊载了《农业部发布2012年中国茶叶种植生产情况——茶园素质制约效益提升》一文,作者是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封槐松。 文章封槐松在文章中指出,我国茶园面积在连年扩大的基础上,去年(2012年)继续扩大,预计达到3578万亩,名优茶占比开始下降,大宗茶逐步上升。去年名优茶总产量77.8万吨,同比增加7万吨,增10%,占茶叶总产量的44.2%,与上年持平;名优茶总产值685亿元,同比增加115.5亿元,增20.3%,占茶叶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72.4%下降到71.8%。去年大宗茶产量98.2万吨,同比增加9万吨,增10.1%,占茶叶总产量的55.8%;大宗茶总产值268.6亿元,同比增加51.2亿元,增23.5%,占茶叶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7.6%上升到28.2%。 很显然,大宗茶从27.6%上升到28.2%,上身了0.6%,这值得整个茶叶行业重视,尤其是十八大之后,将民生提高到一个更高的位置上,大宗茶作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更应该得到茶叶行业广大茶企的高度重视。 我们知道,茶园面积扩大和茶叶产量增加,尤其礼品消费比例的相对下降,“大宗茶逐步上升”,这个难以逆转的大趋势,紧随其后的重要问题是,面对日常消费,茶叶品牌塑造和茶叶销售如何顺利转型。如何快速打造茶叶品牌,如何顺利销售茶叶,实现茶叶从“叶子”向“票子”过度,必然是一个重要而又紧急的问题。变不成“票子”的茶叶,必然是茶农的负担,政府的负担,整个产业的负担,以及整个社会的负担。 进一步来讲,“叶子”不仅要变为“票子”,而且要健康的变为“票子”,体面的变为“票子”,环保的变为“票子”,可持续的变为“票子”,快速的变为“票子”,及时的变为“票子”。这看起来是一个俗气的问题,却关系到茶农茶商的根本利益,没有这个转变,之前的努力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中国茶叶产业也就不能走上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于是,在《茶翅高飞——中国茶叶品牌快速崛起之道》和《点茶成金——快速卖茶72招》的基础上,远卓品牌策划公司决定推出《指点茶山——谢付亮中国视茶记》。以著名品牌专家、中国茶叶品牌策划第一人谢付亮先生为核心的远卓专家团队,在调研中国茶叶市场、走访各地茶叶产区和茶叶销售终端过程中,结合历史、文化和时事热点,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大视角,针对中国茶叶现状、发展趋势、品牌谋略、卖茶策略等核心主题做了独到而又富有启发性的分析。 《指点茶山》融汇了谢付亮先生的一系列独到观点,既“视业”:俯瞰整个茶叶产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又“视夜”:洞察被忽视的茶叶行业盲区,还“视叶”:剖析像一片茶叶那样的“小问题”,为中国茶叶行业面对“大众茶”点亮了一盏盏明灯,为地方政府和茶叶企业指明了方向,直接帮助地方政府和茶叶企业避开信息干扰,制定正确决策,顺利转变思维,直奔市场核心,快速提高竞争力,推动茶叶由“叶子”转变为“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