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霸权 崛起的印度



    主持人:中国和印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历史悠久,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之一。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也都各自传承了本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说起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许多中国人都会觉得其名其文如雷灌耳。中国唐代高僧玄奘万里迢迢前往印度取经,也为彼时的印度民众解读中国的民族心灵架构起了一座精神的桥梁。目前,中国和印度都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也都在探索现代化之路。所有这些,为我们深入了解崛起中的印度拉大了视角,廓开了视野。

  王德华:中国与印度是近邻,都是文明古国和世界上人口最多、市场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印度还是与中国建交最早的国家。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中印双方的经贸关系多年来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两国关系的逐步改善,经贸发展的步伐才有所加快,目前已经从单纯的商品贸易扩展到包括承包劳务、技术合作和相互投资等在内的广泛的经济合作。

  白加尉:几千年来,印中保持了非常密切的文化关系,并丰富了各自的文化遗产。今天的印度像中国一样,经济也蒸蒸日上,年增长率保持在9%以上,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工业增长11%。

  萨库玛:我觉得中国人非常友好,如果问路,中国人会热情地给予帮助,司机也很热情。在文化方面,我觉得中国和印度很接近,两个国家的人民都很注重家庭观念,注重尊老爱幼。

  潘松:印度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首先,印度的文化和宗教影响了中国近2000年。印度的社会比较安定,老百姓比较本分,与人为善。印度有抱负,有潜力,有庞大的中产阶级。我认为,印度的优势很多,其中之一在于拥有英语教育的背景,可以与欧美发达国家没有障碍地交流。

  主持人:这些年来,印度经济迅猛发展,增长速度很快。截至2007年3月的上财年,印度GDP增长9.4%,这是18年来的最快增速,GDP总额达1.01万亿美元,是全球第12个GDP超万亿的国家。据印度总理府经济咨询委员会不久前发布的《2007财年经济展望》预测,2007财年度印度经济增长率将为9%,吸引外资数额将从上财年的84亿美元增至150亿美元。印度经济的增长势头非常强劲,这可从收购外企中可见一斑。去年,印度收购外企的额值为230亿美元,今年仅第一季度就已超过了100亿美元。埃迪亚贝拉是印度一家大型综合企业,今年早些时候,其旗下的一家铝业公司以60亿美元收购它的美国竞争对手诺夫利斯公司,遂成为全球最大的铝业公司。埃迪亚贝拉集团主席库玛·玛格拉姆·贝拉如是说,“表明了在世界竞技场上出现了由印度主导的新方向”。总之,跨上强国之路的印度,正在迅速崛起。

  白加尉:我们非常看好工业生产,非常重视工业生产。我想从三个方面阐述印度的工业生产情况:第一,印度有一个非常成熟、庞大的私营经济,且私营经济已经站在印度经济发展的最前列。数字表明,印度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为85%。我去过中国一些城市,发现中国私营经济发展得也非常迅猛,比如说浙江,70%的经济发展来自私营经济。有些地方的私营经济,贡献率甚至达到了90%。目前,印度某些私营企业已经进入世界500强。这些私营企业非常注重全球化,不失时机地在海外进行投资,收购企业。比如说印度工业联合企业塔塔集团,用120亿美元收购了一家欧洲的钢铁公司;第二,我们的年轻人在印度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他们是印度的宝贵人才资源。这个庞大的年轻人群,给发展我们的工业经济增加了活力,带来了自信;第三,印度的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为52%,印度的IT产业年收入为400亿美元,其中出口313.5亿美元。

  萨库玛:印度的经济增长很快,2005年到2006年,印度的GDP增长为9%。在印度的GDP构成中,制造业占11%,服务业占12%,软件业占35%。去年,印度的外汇储备为160亿美元,今年底可达220亿美元。目前,印度的GDP总值在世界排名中位于第13位。我们预测,到2025年,印度可以成为第二大经济国,仅次于中国,领先于美国。

  潘松:印度在IT、生物制药、银行等领域都很出色,很多私营企业如Reliance(印度诚信集团)、TATA(印度塔塔集团),都非常国际化,而且注重购并欧美企业。2000年以来,印度公司已成功收购了307家海外企业,总价值超过200亿美元,其中2/3以上是在过去两年内完成的。2007年1月31日,印度的著名家族企业塔塔集团以122亿美元巨资打败巴西对手,买下了欧洲第二大钢铁公司——英国科鲁斯(Corus)集团,成功地上演了“蛇吞象”。塔塔集团创造了印度企业海外并购“第一名”的纪录,成为印度企业“走出去”的代表。很多世界500强企业在印度都聘请当地人担任高层管理,有数据显示,在500强公司担任高管的印度人在数量上绝对比中国人多。在印度,授课用的是英语,英语是他们的母语,他们走向国际,语言没有障碍,思维方式也与英语国家更为接近。

  王德华:早在1995年,孟买就提出过一个名为“孟买赶超香港”的计划。10年后,孟买又梦想着变成另一个上海,成为亚洲的金融中心。印度总理辛格说过:“孟买在五年内将出现惊天动地的大变化,应当会使人忘记上海,转而只谈孟买。”为彻底改变孟买面貌,马哈拉施特拉邦斥资3150亿卢比,开始实施一项建设计划,项目包括地铁、水路及陆路运输港、环线铁路和孟买国际机场的重建以及修建孟买市内的基础设施和医院。印度中央政府已经同意为孟买的“扮靓工程”出资1000亿卢比。此前,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在一份报告中建议孟买10年内投资2万亿卢比,大刀阔斧地改造城市基础设施。报告认为,在新建更多的现代化高楼、更宽的马路,改善通讯、电力以及水供应的同时,孟买应吸取国际经验,注重保护生态平衡。据印度《商业标准报》今年5月31日报道,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批准建设51个经济特区,其中有26个已得到中央政府批准,其余处在不同的审办阶段,预计可吸引投资近2.34亿卢比,容纳19.2万个制造业和服务单位。印度最近又向外国直接投资了一些新的行业,包括综合城镇区(100%)、保险(26%)、机场(100%)和快速交通系统(100%)。另据印度《贸易标准报》去年9月19日报道,印度纺织部计划两年内建成25个纺织工业园,配以世界最先进的纺织生产设备。政府准备出资4亿卢比,约占项目资金的40%。剩余60%资金包括土地费由纺织工业园筹建方负担。纺织工业园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000亿卢比。

  主持人:中印两国,在国际化轨道上,可以在许多方面进行合作。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做相互切磋,相互提高。高山,隔不断积淀深厚的两国文化交流,也隔不断悠远岁月的两国经贸交往。追溯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印两国就开始了频繁的贸易交往。大河奔腾,一泻千里,那样的气势,是何等的壮观,又是何等的激荡人心!如今,两国人民都有一个强国之梦,希望国家富强,经济腾飞。在一个开放的时代,优势互补,加强合作,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和印度,不仅必须,而且是必要的。言谈及此,我们何妨说一说中印两国在不同领域的优势,这将有助于彼此扬长补短,在充满商机的领域相互进行投资。

  萨库玛: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将成为经济大国。中国的制造工业非常发达,出口额已达4万亿美元,势必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大国。中国政府正致力于和谐发展,接下来的25年,西部开发以及其他地区的开发将会提供更多的机会。中国第一产业增长很快,印度较弱,但服务业、计算机软件业发展得比中国好。印度的银行服务业已经有200年历史,股票市场已经有130年历史。而中国的股票市场,还只有18年左右的时间。因此,在金融方面印度要比中国更有经验。

  潘松:在我眼里,印度是一个海洋,有100个人去印度就会产生100种不同的看法。9年前的圣诞节我去了孟买,孟买是印度的金融中心,其地位相当于中国上海。300年的殖民地历史为孟买留下了许多欧式建筑,和外滩的老建筑一样,只是房子很破旧,那时道路上行驶的汽车也很旧,尾气排放污染严重,市容整洁度比较差。在这10年中,印度正在加紧基础建设,重新建设了机场、道路、港口、桥梁,目前的市容情况和中国90年代初比较接近。

  白加尉:中国的成就和发展我们很关注,尤其是中国的基础建设,非常成功,在开发区方面也非常成功。我对我们的国内人员经常提到中国的开发区,特别是苏州园区,据我所知,这是一个非常节能环保的开发区。我们从中国学到了不少经验。说起印度,印度确实拥有世界级的企业和企业家,他们高瞻远瞩,足迹不仅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国际市场的竞争非常厉害,印度在发展工业、走向世界的时候非常重视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关注开发新产品,基本投资回报率较高。中印两国有各自的优势和潜力,有各自的发展蓝图,如果进行合作,互相学习,通过友好竞争,可以把各自的事情进行得更好。合作竞争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情。考虑到两国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有许多领域可以合作,如制药、汽配、纺织、消费品(包括电脑硬件)、开发区建设、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王德华:印度《金融快报》今年1月12日报道,到2012年,印度政府计划投资约18500亿印度卢比建设公路,其中15000亿卢比欲通过私人筹资。印度政府国家高速公路开发项目一期和二期工程计划投入4200亿卢比,三期至七期工程分别投入5500亿卢比、2500亿卢比、4025亿卢比、1500亿卢比和1500亿卢比,还计划投入1462.3亿卢比开发印度东北地区的快速公路项目。目前,来自美国、马来西亚、英国、菲律宾和中国的公司已获得这些公路项目。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商品零售商、拥有LV、TagHeuer、ChristianDior等国际知名品牌的法国LVMH公司,正在获取印度外国投资促进局FIPB许可,拟成立持股51%的合资公司,进入印度零售业。西班牙Lladro和法国ChanelSA公司也正试图寻求FIPB许可,计划以合资公司的方式进入印度零售业。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计划在印投资2.5亿美元。GE计划在印投资2.5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保健领域,并加大其工业和金融投资步伐,估计到2010年,GE在印销售额可达80亿美元。2005年GE在印销售额10亿美元。进入印度市场,可谓正当其时。

 印度霸权 崛起的印度
  主持人:中印两国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在不少领域,存在很多商机。我在和白加尉总领事交流时,总领事先生说,中印两国的合作,要超越想象力。也就是说,我们要尽可能从深的、广的方面发展合作空间,构筑和加深两国间的合作机制。这话,既富有激情,又充满哲学意味,表达了发展印度和中国的传统友谊,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的愿望。我想借用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中的一行诗:“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是的,鹅卵石的完美,缘于水的载歌载舞。中国和印度的合作前景,是广阔的,也是美好的。

  白加尉:我们在政治层面上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构筑两国间的合作伙伴机制,双边贸易与投资正在不断加快。中印两国政府正在谈判如何建立两国间的地区性自由贸易区。一旦建成,可以想象对其他地区的影响。我们正在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并进入实施阶段。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更加有利于经贸交流和两国间的长期合作交流,推动旅游交流,文化交流,媒体交流,青年之间的交流。2007年是中印两国的旅游友好年,主题就是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

  潘松:我的职业生涯可以说是在印度开始的,也可以说是印度10年发展的见证人。印度的发展与中国密切相关。虽然印度有10亿多人口,工业齐全,但工业基础比中国薄弱,由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效益不是特别突出,成本比较高,因此出口制造业的竞争力不如中国,如机电产品领域。印度市场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很多机会。印度的私营经济非常强大,可以在机电产业上与中国进行合作。印度在汽配领域发展得比较好,优势在生化制药、软件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领域。

  白加尉: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发展服务业特别是IT业,所采取的力度和决心是令人惊叹的。现今,印度与中国公司在IT方面的合作也是非常成功的。印度不管是一流的还是二流的IT企业,都在全面开展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这些公司已经或者正在中国建立它们在海外的最大的研发基地。就上海而言,印度前三位的IT企业都已经进驻。据我了解,每周都有华东地区的企业去印度关于IT方面的考察,印中在IT领域的合作是互利的。印度受到了贸易逆差的挑战,并已成为关注点。相对而言,中国做得比较好。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成为我们政府关注的要点。去年,我国的贸易逆差已达600亿美元,占了总外贸的20%。说到中印贸易关系,发展非常强劲,双边贸易增长率30%以上,印度已经成为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了,去年的贸易总额达250亿美元。我估计2007年会超过320亿美元。

  王德华:中国企业进入印度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目前,印度已经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但中国企业对印度普遍缺乏认识。建议我国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举办印度投资推介会,与印度商贸机构合作,帮助企业在印度进行更深入的考察。中印之间构筑更加紧密的经贸关系很重要,也应该研究和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关系的问题,尤其是中国企业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努力调查研究,着眼未来发展;第二,探讨新的合作方式,如发展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开展工程承包等;第三,在印度寻找好的合作伙伴,找一个可靠、有能力、有一定影响力的合作伙伴。

  潘松:在与印度企业的接触中,我感觉到了一种文化的融合,特别是在印度的大公司,很多员工都是海归派,有硕士以上的学历,有在美国公司和日本公司工作的经历,接触了多元文化,非常国际化,我觉得和他们交流没有什么问题。近年来,印度到中国来的贸易商远比中国去印度的多,对中国的了解也渐渐地多了起来。目前到印度去投资的中国企业不是很多。我建议要想去印度投资的企业,建立合资公司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是一块试金石,可以作为过渡。中国现在有很多学生到欧美去留学,我建议也可以去印度留学,学习IT、财务和管理课程。印度本土出过诺贝尔奖获得者,如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中国至今还没有在本土出过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值得我们深思。

  萨库玛:印度国家银行到中国设立分行,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印贸易的发展。在对外贸易领域,银行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印度公司到中国投资,可以通过印度银行。同时,中国企业要到印度去投资,也可以通过我们银行。中国到印度投资的企业不是很多,虽然不多,但已经有了。如联想集团已经在印度投资,上海电气虽然没有投资,但是他们同印度有很多合作。海尔也在考虑到印度投资。中国发展银行,也计划到印度去设立分行。我们在中国的分行刚成立1年多,正在等待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开展人民币业务。我们的保险箱业务、网上交易、财富管理、合作银行服务等,都是有自身优势的服务项目。中国产品在印度颇受欢迎,如自行车、玩具、空调,随处可见中国的产品,就连我家里的门锁也是中国制造的。印度应该是中国产品的大市场。在中国,IT的需求量很大,印度可以提供中国市场需要的IT技术。还有,印度医药方面的产品比中国便宜,可出口到中国,提供更多的医疗保健产品。印度的汽车制造行业,如汽车自动化生产方面具有优势,也可以提供帮助。中国产品低价位,适合印度的中产阶层。印度对中国企业来讲,有很多机会,可以在城市建设、工业生产领域中寻找商机。如果中国企业想在印度开设工厂,我们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同印度相关部门签订合同,取得一些资金帮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45253.html

更多阅读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大国崛起历史论文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因此,研究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

大国崛起的中国走向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我必须重申一次,面对当今中国的发展,我反对使用“崛起”一词,“发展”一词已经足够了。与西方大国相比,中国远不是什么大国,中国也不可能成为西方那样的大国。把当今中国称为“崛起的大国”,要么是激情泛滥,要么是别有用心。西方大国的崛起

真庸:大牛市崛起的三大发动机!

真庸:大牛市崛起的三大发动机!真庸007_gpg发布于2014年11月6日15:14新浪博客真庸:大牛市崛起的三大发动机!一、第一大发动机:政治需要!当今世界,表面上看是文明社会和平年代,其实背后隐藏着列国之间的弱肉强食与阴谋算计。美中俄欧四大势力

大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 解码大国崛起的短板

     《现代物流报》副主编杨达卿的专著《羊圈困境:中国大国崛起的物流“短腿”》(以下简称《羊圈困境》),剖析了中国在大国崛起中面临的交通物流业短板,并结合物流业在荷兰、西班牙、英国、德国、日本等大国崛起中的重要作用,横向比

声明:《印度霸权 崛起的印度》为网友羙莮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