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无疑是场悲剧,但黄伟却从中受到启示,看到机会,将金融灾备业引入国内,掘出一座金矿
文/廖敏
2001年“911”事件时,随着世贸中心大楼的倒塌,大约150家金融机构的客户资料和重要数据瞬间灰飞烟灭,损失巨大。 但同样受波及的摩根士丹利却浴火重生,两天后就恢复了业务。原来,摩根士丹利在美国新泽西州设置了完整的业务灾难备份以及恢复系统(下称“灾备业务”),关键时刻,这套系统发挥了重大作用。 GDS万国数据创始人黄伟从这件事中,看到了灾备业务在中国金融业的巨大商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经济的信息化程度必然提高,而信息化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系统风险,尤其是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能力必然提高。 进一步调研,黄伟了解到:“911”后,中国人民银行、保监会、证监会和银监会等机构都制定了相关政策,要求金融机构“数据备份要做到异地存放,条件允许时,应当建设异地灾难备份中心”。黄伟站到了一座金矿的门口。 无中生有拓荒灾备行业 实际上,当时在中国,除了在香港上市的高阳公司于1999年建立的一家名为高阳万国数据公司,专业从事灾难备份外包服务之外,再没有第二家。 黄伟大胆地设想,“把它收购过来,打造成中国的SunGard。”SunGard是美国灾难备份行业的老大,占据北美市场60%以上的份额,在这个细分领域,连IBM与HP都难望其项背。经过一段时间准备,黄伟找到一家投资基金,并在后者的支持下收购了高阳万国数据公司,组建GDS万国数据,该公司还同时经营一些金融业软件业务。 2005年,美国最大的7家投资基金联合出资113亿美元,将总市值72亿美元的SunGard私有化为一家私人合伙公司。投资基金溢价57%的收购价格,坚定了黄伟对灾备行业和GDS万国数据的信心。就在这一年,他卖掉了GDS万国数据的金融软件业务,专注于灾备业务。 在欧美,灾备业务已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有超过30年的历史。但是在中国,却仍是个新鲜事物。虽然市场空白意味着机会多,但同时也意味着需要投入巨大资源进行前期市场教育。 成立之初,GDS万国数据开拓市场困难重重。“当时,国内金融机构对灾备行业存在不少认识误区;很多金融机构领导者灾备意识不强,认为灾备只是个技术问题,而非严肃的管理问题。”黄伟说。 当时很多金融机构都对第三方专业外包服务商心存疑虑,它们担心自己的数据外泄。另外,GDS万国数据主要目标客户都是中小规模的金融机构,但是它们连生存都很困难,更谈不上投入巨资做灾备了。 面对空间巨大却又毫无进展的市场拓展,GDS万国数据制定了两大策略。一方面,GDS万国数据有意将国际标准的BCM(业务连续性管理)概念导入国内,并大力普及,试图让金融结构认识到灾难备份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风险管理问题,而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另一方面,GDS万国数据积极介入并推动政府部门制定灾备标准。 很快,GDS万国数据等来了机会。2003年与2004年,我国发生过多起福利彩票系统瘫痪和银行系统中断服务的事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先后为此两次召开会议,要求推进灾备工作。2004年,GDS万国数据参与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组织的《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的起草,还参与了有关监管部门行业灾难恢复管理规范的起草,推动制定行业标准。 这些策略收到了成效。2004年,GDS万国数据的业务收入4000万元,较2003年翻了一番。随后,GDS万国数据真正迎来一家重量级客户,即为深发展银行提供第三方灾备外包服务。 那时,深发展刚刚启动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采取数据集中存放集中处理的大集中模式。这种大集中模式对系统的稳定性有着极高要求:一旦总行电脑中心发生灾难,全国范围的全部分支机构和几乎所有业务都将受到影响。因此,与新系统一起建立一套完善的灾备系统十分必要。 最终,深发展与GDS万国数据签订了上亿元的外包服务合同,将灾备体系陆续建立起来。“今年深发展又同我们签订了第二个为期五年的服务合同。”黄伟说。在深发展之后,灾备系统越来越成为构筑银行竞争力的一个基本要素。中国工商银行甚至在招股说明书中,特别提到其北京数据中心始终为上海数据中心提供备份数据。 四年低调深耕之后,GDS万国数据已经在银行、保险和证券基金行业灾难备份领域独占鳌头。“在银行业灾难备份外包上,我们市占率几乎100%,银行业灾难备份咨询超过90%,加上保险业外包在内,整个金融业灾难数据恢复市场份额,我们占到90%以上。”黄伟称。 灾备业务的市场已不局限于国内。到日本、韩国、新加坡考察一圈后,黄伟发现,这些国家由于国土狭小、土地昂贵、成本居高不下,不少企业有兴趣把灾备外包给中国。“尤其是日本,需求很多,但恰恰没有一个大的灾备中心,虽然一些大企业也建有自己的灾备中心,但很难达到国际标准。”黄伟说,“中国地域广阔,选址容易,基础设施过硬,技术也很完善,在外包服务方面有优势。” “2006年我们就跨过了盈亏平衡点,近三年来,营业收入一直保持100%以上增长,从前三个季度业绩看,今年又将有不错的收入。”黄伟对GDS万国数据的发展相当满意。 第二次融资3000万美元 GDS万国数据的成功同样激励着投资者。今年3月,软银中国、光大控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国际金融公司共同出资3000万美元,投向GDS万国数据,投资额占其总股本30%以上。这已是GDS万国数据的第二次融资。在GDS万国数据刚起步时,黄伟获得过第一笔资金,其中就包括软银中国。 资本的孕育对于GDS万国数据至关重要。在前期开拓市场过程中,GDS万国数据总计投入近4亿元,约合每年6000万元。 GDS万国数据的投入终于有了回报。如今,它已成为国内灾备领域领军企业,除了金融行业之外,新客户还来自于政府、制造业、流通业、医疗卫生等行业。 2006年,GDS万国数据跨过了盈亏平衡点,但是黄伟更加关心发展速度:“我们仍需要高速发展,单纯依靠盈利资金还不足以持续发展。加速开拓市场,增加服务产品线,是我们第二轮融资的主要原因。” GDS万国数据的核心竞争力究竟何在?黄伟总结称:“在灾备行业,我们的专业程度大大超过了一些全球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服务能力。另外,我们在国内的服务案例是国际跨国公司所没有的。此外就是成本,我们的服务成本不仅比客户自己建设要低得多,还比同行要有竞争力。” “最重要的是,我们团队竞争力非常强,是中国最庞大最为专业的一支团队。”黄伟强调。GDS万国数据副总裁汪琪是内地取得国际灾难备份组织DRII颁发的CBCP灾难备份专家证书第一人。 光大投资董事总经理叶冠寰也非常特别认可GDS万国数据的团队:“投资对象管理团队是否有能力、是否稳定、是否有事业激情等,均是我们考查的重要方面。能够坚持多年专注于一个新兴行业的专业团队,无论是其专业经验还是专注程度,都足以令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