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站到张江高科 张江高科站到了



    来上海观光的旅客大多数都会把南京路或者外滩当作自己的首选景点,那里林立的摩天大厦、高档商铺和富有格调的咖啡馆让人流连忘返,也让人感受到这座东方都市的旺盛经济脉搏。不过,这并非上海的全部,假如你想领略这座城市对于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宏伟构想,不妨到张江高科技园区去看看。 

  便利的交通、较低的人口密度、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国际化的商业环境、充裕的人才供给,使得原本是百里稻田的张江成为众多高科技企业趋之若骛之地。不过,在这一生意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并非那些资历显赫的跨国巨头,而是那些由中小企业结伴扎堆而生的产业集群。从集成电路到软件,从网络创意到生物医药,约有数以千计的企业聚集在张江,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张江的新名片。 

  这里有国内最完整的IC(集成电路)产业链,规模占全国半壁江山;这里的软件企业有上千家,软件出口占上海市一半以上;这里以网游为代表的创意产业异军突起,拥有盛大、九城两大上市公司。一部分领先的企业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已经享受到了胜利的喜悦,更多的后来者则在遥望着成功的曙光。 

  简而言之,在上海张江平台上诞生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其旺盛的生命力已经像浙江的小商品和福建的服装鞋帽产业一样显现出来。而这一产业机会同样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看重。 

  张江的故事还没有到收官的时候。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张江依然是一个远没有被充分开发的区域。在很多专家眼中,要想成为当地政府理想中的“下一个硅谷”,张江还有很多基础性的工作要完成。 

    文/陈亮 李闯

  下一站,张江高科

  在上海张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硅谷的雏形已然显露。

  刘小光的上海火速公司(www.hotsales.net)坐落在绿草如茵的张江浦东软件园内,这里与之比邻而居的企业数不胜数,包括全球管理软件领头羊SAP(www.sap.cn)、印度软件巨头Infosys等都在这里设有分支机构。走进这家公司的办公室,你立刻会被一种热火朝天的忙碌氛围所笼罩。这里的员工大多是二三十岁,走起路来都像小跑一样,墙壁上则挂满了该公司各式各样的新产品招贴画。

  刚刚结束会议的刘小光夹着笔记本匆匆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一脸忙碌的神情。不过忙碌的背后是上海火速的快速成长,“公司膨胀的速度太快,但软件园已经没有多少地方可以出租给我们了。”刘小光说,公司今年前刚搬进来时占地500平方米,到现在已经扩充到了2500平方米,但还是感觉空间太局促。

  上海火速可以说是张江高科技园区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这里已经成为上海市乃至华东最富经济活力的区域之一,而就在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只有茫茫稻田和小农庄的土地,但如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铁2号线将园区同上海中心市区连接起来,绿树掩映的低密度写字楼、大片方格状的厂房、平整洁净的柏油马路,以及间或看到的高大塔吊下的建筑工地,处处都让人感觉到这里浓厚的创业气息。5年前从海外归国创办鼎芯半导体的陈凯博士对《互联网周刊》说:“张江在美国硅谷的名气都很大,很多华人将这里当作归国创业的首选之地。”

  今年7月,张江高科技园区刚刚迎来15周岁的生日,为此园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作为国内最早发展起来的科技园区之一,张江的经济成就让每位上海人都津津乐道。对上海而言,工业化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它的下一步目标是能够成为全世界知识型人才心目中的朝觐之地,张江正是当地政府面向这一方向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试验田。

  这座老牌的园区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在经历了近十年的摸索之后,张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产业集群经济。从2000年起,张江开始探索产业链的搭建和集聚,在集成电路、软件产业集群的基础上,不但衍生出手机芯片、移动视音频等新兴产业链,还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开始孕育网游等创意产业集群。

  张江的新意

  谈起张江的变化,上海火速的刘小光深有体会。“张江的发展真是今非昔比。”刘小光说,“2002年公司刚刚搬到这里的时候,周围还很荒凉,在路上走半小时都未必能遇到一个人,从始发站张江高科乘地铁,车厢里往往只有一两个人。但现在,想占到一个空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同时,随着AMD(www.amd.com.cn)、通用电气(www.ge.com.cn)、杜邦(www.dupont.com.cn)、霍尼韦尔(www.honeywell-sensor.com.cn)等跨国公司都在这里开设了研发中心,大批本土企业的入驻,这里的厂房、写字楼像变魔术一样增多,道路也逐渐变得四通八达。有趣的是,张江园区的道路名称大多采用了中外知名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如哈雷路、张衡路、蔡伦路等,从中也可以看出当地政府的深意:希望园区内的企业能够举起自主创新的大旗。

  张江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外观上,产业结构也在进行悄然重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产业集群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围绕集成电路、软件、网络创意、生物医药等产业,一大批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的本地新兴企业在这里开始了打拼的道路,从价值几美元的手机芯片,数万到数十万美元不等的复杂软件系统,再到风靡全中国的网络游戏,其内容包罗万象。截至目前,这里的创新成果斐然,全球首款TD-SCDMA手机芯片、中国首颗大规模量产的单芯片集成系统(SoC)都诞生于此。

  一些新兴的第三方服务力量也开始进驻张江。在张江,IC设计和制造的公司不在少数,它们的主要方向大多是给手机、消费电子等产品提供芯片,但专门第三方设计服务公司并不多见,芯原看准了这个市场空间。目前芯原已为多家晶圆代工厂提供了标准设计平台,芯原公司董事长戴伟民认为,公司专门做设计服务的定位有效地规避了市场风险。

  近年来互联网的再次火爆给张江带来了崭新的机遇。凭借盛大(www.snda.com.cn)、九城两大巨头,张江轻易地就坐拥全国网游产值的75%以上。盛大公司已然成为本土网络公司成功的典范之一,自从2001年涉足网络游戏以来,盛大先后运营了《热血传奇》、《龙与地下城》等十余款大型引进或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凝聚了庞大的用户群体。陈天桥在谈到盛大的未来定位时强调,网游只是互动娱乐的一种方式,网游领军企业必须保持对娱乐、文化潮流等大环境的整体把握,才会发现更多的发展机会。

  这种转型思路促使张江的产业集群有了新的演化,创意产业随之产生。以盛大、九城为依托,张江先后建立了上海张江创新学院的多座分院,不但设有软件与信息技术分院,而且还设立了文化创意分院,并专门创办了1.2亿元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集群魅力

  2002年,陈凯归国创办鼎芯半导体时为选址颇费了一番脑筋。风险投资行业出身的陈凯对选择企业所在地格外谨慎,他曾经考察过上海、北京等东部大都市以及西安这样的西部城市,但最终他将企业设在了上海张江,“这里的国际化程度更高,对于从西方回国的人来说,休闲时想找个地方喝咖啡要比其他城市容易得多。”陈凯半开玩笑地说,“我最看重的还是这里的产业环境,集成电路产业在这里已经有相当的基础,相关的资源、人才更容易寻觅。”

  “IC设计领域对人才要求很高,在这类企业眼中,新毕业的大学生乃至博士生都算不上合格的人才,只有在这个行业拥有超过10年从业经验的人才真正具有含金量。在西安、成都等西部城市,这样的人才凤毛麟角,而在具备产业集群效应的上海则相对容易寻觅。”陈凯向本刊记者介绍说。

  这便是相同行业的企业为何扎堆发展的原因所在。目前,张江已经形成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三大支柱产业集群,并建立了文化科技创意、金融信息服务(银行卡)、光电子和信息安全四大关联产业群。大量同类企业汇聚于此,不仅创造了上下游的合作机会,也使得当地对于人才、资金的吸引力大大提高。

  “张江还有地方吗?网络游戏公司能享受哪些优惠政策?”在华开办企业的法国留学生Owen对本刊记者询问道。Owen创办的网游公司设在上海徐家汇,而他一直想把公司搬到张江。“盛大和九城都在那里,听说在搞创意产业基地?”他相信搬到张江,自己公司的品牌可以得到提升,优惠政策也多些。

  但在今天,企业想挤进张江发展并不容易。随着大批企业慕名而来,张江的基础设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张江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负责人袁立强告诉本刊记者,从创意产业基地建立之初,就处于无房可租的状态。“最初基地选址时,具体地点还没有最后确定,我是用PPT进行招商的。”但创业者仅仅在听了袁总关于创意产业集群的规划后,就兴奋不已,热情高涨地表示要入驻基地。一期创意大厦是旧楼改造的,一开园入驻率就达到100%,“如今依然是改造一个,租满一个”。

  这些产业集群力量在国内已经崭露头角。以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为例,从2000年开始起步,目前,张江已经形成了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制造在内的国内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园区内共有200余家国内外知名集成电路企业,总产值达到111亿元,占全国半壁江山,八英寸晶圆产能占全国生产能力的70%。以浦东软件园为核心的软件产业群,则集中了200多家企业和1万余名从业人员,去年实现软件销售收入60亿元,软件出口5000万美元。

  许多企业在近距离共存中找到了发展机会。刘小光说,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内,已经有30%~40%的企业成为上海火速的客户,“这里的企业素质普遍比较高,相对于传统企业,它们显然更容易认可网络营销的价值。”而在鼎芯半导体,据陈凯介绍说,几乎所有本地做芯片测试的企业都曾经找上门来,寻求合作的机会。

  大量集群型中小企业企业汇聚于此,也吸引来了资本界的更多关注。园内企业的佼佼者如盛大、第九城市、展讯(www.spreadtrum.com.cn)、中芯国际(www.spsp.cn)等企业也先后登录资本市场,募得大量发展资金,同时也让在这些企业身上押注的投资方大获其利。今年6月,展讯在纳斯达克成功IPO,共发行890万股ADS(1股ADS代表3股普通股),每股发行价14美元,融资额高达1.246亿美元。

  标杆的作用初见成效。上海的决策者们已经意识到,单纯依靠工业制造并不能提升一个城市的品味和附加价值,拥有地理、资金、人才优势的上海注定要向高科技产业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产业集群的崛起无疑将使得这里更具有吸引力。

  为什么是张江

  如此众多的产业集群集中在张江,引起了外界众多关注的目光。按理说,中国沿海地区有不少适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地方,如南方的广州、深圳一带,IT制造业基础雄厚,市场化程度很高,北方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也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和政府资源优势,为什么集成电路、软件与创意产业会选择在张江落地生根呢?

  要得到答案,必须了解张江中途发迹的缘由。1992年张江开园,当时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高科技还只是一个名词,怎么运作经营高新园区,谁都没有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摸就是7年。1999年9月21日,中国台湾省发生7.3级大地震,供电系统受损,全台湾晶园厂密度最高的新竹高科技园区的芯片生产顿时陷于停顿。消费者的恐慌还停留在价格上时,硅谷、新竹产业界已经开始思考“鸡蛋不要放到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大地震促使芯片产业决心向成本更低、市场更大的中国大陆转移。上海张江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投资环境,在这股产业大转移的潮流中得到了机遇。

  其中当地政府发挥了关键作用。中芯国际是张江引进的第一家产业巨头,一期投资就高达15亿美元,是张江IC产业链的发端。而当年为争取到这一“巨无霸”项目,上至市领导,下至招商人员都被动员了起来。“我们到上海考察选址时,上海市长、主管科技的副市长全都在,当即拍板带去张江选地,并且表明说我们想要哪块土地都可以。”中芯国际一位高管向本刊记者回忆说。而园区的领导则带着手下筹备具体工作,没有经验,就白天谈判,晚上回来准备资料。经过两三个月的漫长谈判,张江终于拿下了中芯的项目,为集成电路产业链奠定了良好开局。

  当地政府给了最初入园的企业相当优惠的吸引措施,包括低廉的租金、企业税收和研发人员个人所得税减免等,最早搬到浦东软件园的一些企业,甚至在前半年不需要缴纳一分钱租金。这些措施极大地刺激了创业型企业的发展。以上海火速为例,2007年,该公司的收入预计将达到1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几乎增长70%。

  公共平台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可谓是一项大胆创新。2002年,新区政府、浦东软件园、数讯公司三方联合投资5000万元成立了浦东软件技术增值服务平台,来对园区企业提供信息化支持服务,具体由浦东软件平台有限公司(www.sprt.com.cn)负责平台的运营。简而言之,就是政府投资控股,由企业运营,然后政府通过“出钱买服务”的方式,让园内企业以比较低廉的价格得到信息化服务,这就激发了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动力,并保证了平台运营方的服务质量。在生物医药、创意产业方面,园区同样成立了相关的平台,这显然比简单的基础设施优惠要对企业更有帮助。

  全球的投资者也为张江的产业集群化趋势推波助澜。据园区统计的数字,目前张江已经吸引了各类投资机构58家,直接掌控的投资基金就有近100亿元人民币,间接金额达200亿元。为了帮助创业型企业找到资金,张江园区还会定期举办投资见面会,在投资者和中小企业之间牵线搭桥。“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当然最终能否吸引到投资,就要看企业自身的能力了。”刘小光说。

  截至目前,张江成为了种种趋势的受益者—产业转移、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潮、风险投资热、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创新等,并最终形成了多个产业集群。根据园区管委会的统计,2006年,园区企业共实现经营收入531.83亿元,税收39.64亿元,出口交货值179.15亿元,这其中,产业集群的作用功不可没。

 上海站到张江高科 张江高科站到了
  张江之忧

  目睹了张江的经济发展奇迹,很多人都会抱着这样一种情绪来看待它的崛起——钦佩、羡慕并夹杂着敬畏心理。张江高科技园区之所以能够风头盖过其他城市的科技园区,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地政府支持力度巨大,并且规划得力,形成了产业集群的先发优势。

  不过,张江面前的道路也绝非一马平川。在张江的浦东软件园内一家企业工作的小唐,每天早上八点,就要从城里挤上人满为患的地铁赶往张江高科站,然后再换乘一趟公交车到达单位门口。他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不过他也坦言,这样的工作节奏的确很累,但是没有办法,因为园区附近“可供购买的住宅楼盘很少,而且价格奇高”。

  麻烦还不止于此。另外一些受访企业人士表示,张江科技园区“是一个创业的好地方,可以安心做企业”,但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缺少相应的生活、娱乐资源,“看电影必须到陆家嘴,整个张江几乎看不到像样的超市”。漫步在张江宽阔的马路上,时间久了就会意识到这个问题,路边连个卖饮料的小亭都没有,饭店和咖啡馆也是难觅踪迹,只有到了原住民聚集的张江镇才能感受到商业氛围。JWT公司大中华区的总裁唐锐涛说,“这里还未能创造出一种宜居的城市环境。”

  同样的难题也摆在了企业的面前。随着张江高科技园区在海内外声名鹊起,这里的办公成本也水涨船高,目前,园区内的写字楼租金水平已经和市中心的繁华地带相差无几。“2001年我们刚到张江的时候,每平方米每天房租是0.6元,后来涨到0.8元、1.2元,直到现在的2.5元,已经翻了两番。”刘小光说,“即便如此,软件园内的租金还是比外面便宜一些,周边的办公楼租金已经上升到了每平方米每天3.5元。”

  这其实也并非张江高科技园区独有的挑战,而是整个上海都在面临的问题。对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城市来说,这绝非一件小事情。一旦企业对于自己想吸引的人才价码望而却步,同时认为在这里经营成本太过昂贵的话,张江乃至上海可能会在与国内二线城市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类似的教训已经发生。今年春天,英特尔(www.intel.cn)投资达25亿美元的新芯片工厂选择了北方海滨城市大连,英特尔大连业务总经理科比·杰斐逊说,公司也曾考虑过上海,在那里英特尔已有根基,早些年还设立了一家封装厂和研发中心。如果在上海建厂,英特尔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供应商。但是大连市开出了令英特尔难以拒绝的优惠条件,并且那里更具成本优势,大学毕业生的供给也很充足。

  直接的危险也在临近。部分受访人士透露,已经有浙江、江苏一带的产业园区开出了相当优惠的条件,邀请张江的一些优秀企业迁移过去。纽约州立大学教授丹尼斯·弗里德·西蒙说,中国各城市现在的竞争非常激烈,相互间有点你争我夺的味道。

  面对那些雄心勃勃且表现出一定远见的国内二线城市,张江的管理者是否拥有足够的技巧和灵活性,在这种面对面的激烈竞争中保持自身对外界的吸引力呢?产业集群是一个潜在优势,它有利于留住那些萌生去意的企业,因为只有在集群效应显著的地区,这些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但这还远远不够。一家芯片设计公司的高管说,在张江,同一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上下游的合作相对常见,但平行合作还很少,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集群效应的最大化。同时,建设宜居环境已经成为管理者必须考虑的当务之急,这需要解决房价、生活配套设施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倘若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张江无疑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展讯通信有限公司

  这家企业所做的事情是要摘取无线通讯领域皇冠上的明珠。

  展讯的诞生最早要追溯到1999年的美国硅谷,武平、陈大同、冀晋和范任勇四位中国留学博士在一次午饭的时候,偶尔谈起了手机芯片的话题,尽管中国移动已经成为全亚洲最挣钱的公司之一,国内的移动用户总数也位列全球第一,但该领域的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大公司所垄断,手机芯片则是重中之重,“有机无芯”的现状让这几位留学生感受到了责任,同时也看到了机会,他们决定回国开创一番事业。2001年,展讯在上海张江正式成立。

  展讯的传奇故事就此展开。从公司创立到今天,展讯每年都在扩充,从开始的一层办公室坐不满人,到后来2000平米的办公楼仍然拥挤,截至今天,展讯的员工已经超过500人。期间虽然也屡次发生资金断裂的危机,但展讯的管理团队始终保持了坚定的态度,甚至曾经给全体管理层集体停薪。

  这种坚持最终赢得了丰厚回报。2002年,公司在2G、2.5G技术上实现全面突破,并很快通过了国际认证并实施产业化,从而打破了国外垄断的局面。2003年,全球首颗TD-SCDMA芯片在这里问世,2004年展讯又研发了首颗TD-SCDMA/GSM/GPRS双模手机芯片。2007年6月,纳斯达克股市向展讯张开了怀抱,标志着这家中国本土的芯片公司终于完成蝶变。

  鼎芯通讯(上海)有限公司

  这家IC设计公司尽管仍处于耕耘阶段,但它坚信已经胜利在望。

  鼎芯公司总裁陈凯同样是一位归国留学人士,在创办鼎芯之前,陈凯曾经在风险投资行业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投融资经验,这使得他在创办企业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2002年8月,鼎芯在上海张江宣布诞生,它也是中国第一家射频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公司。在创立之初,陈凯便融到了900多万美元资金,其中包括当地投资机构张江创投的500万元人民币。在之后的时间里,又有将近6000万元投资相继注入鼎芯。

  这家被外界寄予厚望的IC设计公司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2004年8月,鼎芯成功开发出了中国第一颗射频芯片,引发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华尔街日报》甚至将其称为“中国芯片产业白手起家”的样板。这款芯片主要应用在了小灵通手机上,但后来小灵通产业的迅速衰落使得公司提前实现盈利的目标落空,在投入了大量资金之后,盈利问题成为悬在管理层心头的一片阴云。

  TD-SCDMA将是鼎芯实现跳跃的关键。2007年年初,首颗国产TD-SCDMA射频芯片在鼎芯宣告问世,陈凯称,公司在TD-SCDMA方面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只等待相关政策的出台了。一个有利因素是,从今年10月份开始,公司首次实现了收支平衡,它表明鼎芯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自身造血能力。在解决了资金、技术、经营方面的问题之后,鼎芯已经做好了展翅高飞的准备。

  芯原微电子有限公司

  从芯片设计服务中赚钱而非卖芯片,使得芯原找到了生存空间。

  2001年,当时正处芯片产业的低谷时期,业界对中国的IC企业广泛不看好。但戴伟民看好大陆芯片产业的前景,2001年底,他从美国回到上海招收了第一批员工开始开发标准单元库等设计平台。第二年,芯原公司在上海成立,除了在美国设有研发部门外,芯原在台湾还设有分公司。

  芯原公司定位比较独特。尽管国内的IC设计公司已经有上百家之多,但真正的第三方设计服务公司并不多见,芯原是行动较早的一家,并且其定位较高,目前芯原已为多家晶圆代工厂提供了标准设计平台,工艺技术覆盖0.13μm,0.15μm,0.18μm,0.25μm,0.35μm、0.6μm。“能否设计出来是我的问题,能否卖出去则是IC设计公司的问题。芯原作为设计服务公司的定位有效地避免了市场风险。”戴伟民说。

  这种逻辑保证了芯原公司旱涝保收。在芯原2003年第一次寻找投资时,投资者对设计代工的概念还不明白,但随着芯原连续三年以每年300%的惊人速度快速增长,公司已经吸引来了包括IDG、联想投资、英特尔投资等风险投资机构共计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上海火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的目标是帮助客户找到客户,自身财源自然也就滚滚而来。

  刘小光的创业道路几经周折。1998年,他创立了国内首家网上电脑超市“火速信息网”,之后刘小光将公司的主要业务定为企业信息化相关软件。2001年,公司开始向网络营销的方向转型,先后签约代理了3721网络实名、CNNIC、新浪、搜狐、雅虎、谷歌等公司的产品。

  这条道路最终成就了刘小光和他的上海火速。公司的营业额连年增长,2007年,刘小光预计公司的总营收有望达到1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度增长达70%,在上海乃至华东地区,上海火速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行业领头羊。仅在企业云集的张江地区,就有将近40%的企业成为上海火速的签约客户,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上海火速并不甘于只是做他人的代理。在这些产品的基础上,上海火速进行了一些整合性的创新,从而推出了有自身特色的网络营销产品组合,比如HotDMA、HotCRM、HOTCALL、WWA等。今年,上海火速则推出了一站式的网络营销服务“产品中国”,用户可以进行套餐式的营销方案订制。该产品推出以后,其销售业绩月环比增长高达30%,已经成为公司的最大亮点业务。

  上海浦东软件平台有限公司

  从提供软件平台服务到发展嵌入式系统,这家公司的转型耐人寻味。

  从外表上看,这家坐落在浦东软件园的软件公司同其他企业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查看一下它的成立背景,就可以了解到当地政府的深意:2002年12月,由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浦东软件园和上海数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000万元,成立的上海浦东软件平台有限公司,业务范围从宽带上网、企业建站、数据中心、应用软件开发,到软件测试和培训等,不一而足,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服务张江地区的中小企业,帮助他们以信息化的手段来提升运营素质,

  因此,从诞生之日起,赢利并非这家公司的第一要务。为了鼓励本地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改造,浦东政府甚至出台了一项措施,凡是由浦东软件平台有限公司承建信息化项目的本地企业,予以30%的费用补贴。“这样做的意义非常重大。”上海浦东软件平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刚说,“它表明在吸引投资角度,园区已经从提供优惠地价这样的简单措施,向提供更优质的技术支持服务转型。”

  在完成了扶植中小企业这个最初的历史使命之后,浦东软件平台公司也开始考虑自身的盈利问题。如何让国有资产增值,成为陈刚面临的重要问题,他将公司未来的战略方向定为嵌入式系统,在梳理了公司内部各种业务之后,正准备大干一场。

  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这家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领头羊,顶起了张江网络创意产业的半边天。

  在中国,陈天桥和盛大公司的名气可能比张江园区还要大,从某种角度而言,这正是张江的优势之一,有了盛大这颗茂盛的“梧桐树”,不怕招不来其他的“金凤凰”。依靠代理网络游戏起家,盛大公司今天已然成为中国网络游戏的领头羊。目前,盛大拥有员工2000多人,其中研发团队1000多人,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均建立了研发机构。截止到2006年底,盛大拥有4.6亿的游戏注册用户。

  盛大也曾走过弯路。2006年,陈天桥下大力气推广以“盛大盒子”为核心的数字家庭战略,但收效并不理想,盛大公司的股价也随之下跌。意识到问题的盛大调转船头,重新将注意力放在了游戏上。根据陈天桥的规划,下一步盛大将斥资超过30亿元,用于网罗国内网络游戏的优秀资源。其计划包括金额为10亿元“18计划”、20亿元的“风云计划”,以及后期运营分成的“20计划”。

  第九城市计算机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依靠《魔兽世界》一战成名,九城几乎复制了盛大的神话。

  在知名度和规模上,第九城市(简称“九城”)和盛大尚无法同日而语,但在单个游戏的火爆程度上,九城则占据了上风——《魔兽世界》是当前最受中国游戏玩家钟爱的网络游戏,今年10月初,九城和美国暴雪娱乐公司宣布,《魔兽世界》游戏同时最高在线人数达到了80万,是自该游戏2005年6月发布以来的最高水平。花旗投资分析师詹森·布鲁申科预计,2007年第四季度该游戏的收入估计可达到4980万美元。

  这款游戏的持续火爆意味着,九城衣食无忧的日子也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不过,收入模式单一已经成为九城的最大威胁。根据其今年第二季度财报,《魔兽世界》带来的收入依然超过九城总收入的90%,但随着网络游戏利润下滑,该季度九城净利润比今年第一季度下降了23%,比去年同期则下降了40%。

  提高自主产品研发能力已经是当务之急。目前,《快乐西游》是一款完全由九城自主开发的网络游戏,但九城还需要加快脚步,毕竟,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才是九城以及盛大构筑自己互动娱乐王朝的重要基石。

  以信息技术提升张江

  专访上海浦东新区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杨新民

  《互联网周刊》:近年来,张江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相关产业化也有很大成果,信息化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杨新民:从地方政府提出的“聚焦张江”战略来说,信息化对于这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推动作用也是比较显著的。2007年,张江高科技园区着力加强环境、服务、配套设施三方面的建设,尤其是提出了要满足园区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需求。

  张江镇已经被上海市信息委正式列为“上海市城镇信息化试点单位”,准备用3~4年的时间打造“数字张江”,让特色的信息化工作成为宣传展示张江的又一平台。

  《互联网周刊》:当前,国内各个城市对于投资的争夺日益激烈,这种竞争已经不局限于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的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对企业的技术支持服务高度。对于园区内的企业,管理部门提供了哪些信息化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杨新民:由政府参与投资组建的上海浦东软件平台,可以为各类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服务范围涵盖了整个张江园区,甚至扩展到整个浦东新区。在浦东创新港内,还有一个科委立项的知识产权平台,也是帮助中小企业进行相关咨询的,物理平台和软件平台模块已经搭建好了,现在在做软件集成,争取在年底试运行。

  还有一个途径,就是通过个别企业和园区的服务提供商,包括园区创新服务中心等,我们指导并资助他们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来提高他们对园内企业的服务能力。

  今年10月19日,张江还专门举办了一场信息化与企业自主创新论坛,本地企业参加非常踊跃。

  《互联网周刊》:在资金支持方面有没有具体的措施?

  杨新民:从资金投入角度来讲,其他园区基本上没法跟张江比,比如上海的科技发展基金、引导基金,大部分都集中在张江,因为大家都看好张江,所以信息化资金也会向这里倾斜。比如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最近申请承担了一个项目,主要内容就是为园区的生物医药企业搭建信息化平台。同时,我们经常请专家来帮本地企业进行咨询审核,包括知名的国家863的首席专家,专家费都是政府出,不让企业出一分钱。

  《互联网周刊》:建设信息化型的科技园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杨新民:上次北京大学路风教授到张江来,他讲到,是不是我们国家的未来都要看这些开发区、高新技术区?如果在5~10年内全国能够冒出一两个像硅谷这样的园区,每个园区能够有50家、100家上市企业,那么国家的经济总量、经济质量就大大提高了。我们现在还在起步阶段。

  张江的光荣与梦想

  要想成为下一个硅谷,张江必须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热情,投入到下一场更具竞争气氛的赛事中去。

  昔日寂静偏远的张江如今热闹非凡。每逢上下班高峰时间,上海轻轨2号线终点站张江高科站便人潮汹涌,日均客流量在四五万人次,最高时曾达到8万人次。大量世界顶级跨国公司的进入,以及集成电路、软件和创意等产业集群的兴起,使得张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今非昔比。

  说起张江的成功故事,这里的管理者和企业高管都如数家珍。同国内的其他园区相比,张江无论从经济总量、企业素质、经营管理水平上都位居前列,在外界眼里,张江已然被镀上了一层代表荣耀的光环。

  张江无疑已经具备了“下一个硅谷”的早期雏形。截至2006年年底,张江园区累计吸引外商投资额达94.36亿美元,注册企业4862家,其中大多数为面向高科技领域的企业,既有本地的大量小企业,又有AMD、霍尼韦尔、SAP等跨国企业,在这些企业的周边,散落着复旦大学张江校区、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以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制药、创意产业等为代表的集群经济则是这里的亮点。

  这些绝对是值得骄傲的地方,不过,对于这样一个代表中国高科技园区顶尖水平的试点来说,张江决不能停留在功劳簿上,它还远远没有取得与中国台湾的新竹乃至硅谷平起平坐的地位,激烈的园区竞争促使它必须更上一层楼。

  缺少重量级的超大型企业依然是制约张江发展的一个障碍。被视为世界IT产业中心地带的美国硅谷自从创建至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仍然生机勃勃,常盛不衰。这里有7000多家高新技术公司的总部,世界上最大的100家高新技术公司中,有20家在硅谷。反观之,张江地区的企业大多还处于创业的初期阶段,真正成长起来的大企业屈指可数—当然,联系到张江只有15年的历史,也许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在投融资环境上的差距也比较悬殊。美国有600多家大型风险投资公司,而其中的一半都在硅谷。“硅谷的成功,首先在于其运行机制:即强大的资本和富有野心的创业者的紧密结合。”美通无线总裁王维嘉说。张江高科已经聚集了一批风险投资家,他们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但是对于创业者来说,融资的难度依然不小,熟悉和了解风险资本家及其运作模式是融资成功的一个关键前提。除此之外,创业者在与风险资本家接触的过程中,在专业化程度、坚韧精神方面也有待提高。

  同时外部挑战也在不断加剧。上海的地价持续上升,高科技行业员工薪酬在中国内地处于最高的水准(和北京、深圳平齐),这给创业型的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一位台商表示,大陆的沿海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但土地、人力、物力成本也跟着上升,这对创业型企业来说,多少失去了原来的优势,许多投资者开始把目光落在同样能提供优惠政策、成本更低的内陆城市以及越南、菲律宾这样的东南亚国家。

  要想保持张江的魅力,这就需要充分激发当地产业集群经济的活力。从芯片业的白手起家到网游业的称霸,从生物制药的硕果到软件企业的发迹,张江的产业集群经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放大效应,张江园区下一步的建设重点,应该超越基础设施建设、服务集成和招商引资阶段,进入更高层次的服务增值阶段。尽管面临重重阻碍,但是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处于上升之势,而张江园区理所当然是这其中一个最值得关注的角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44960.html

更多阅读

暑假/寒假到了,怎么查看孩子是否上网过度? 寒暑假时间

暑假/寒假到了,怎么查看孩子是否上网过度?——简介每年寒暑假都是孩子们的天下,家里电脑不关,空调常开,电脑长时间挂着游戏什么的。而家长们又在上班,那么家长怎么来查看孩子是否上网过度呢?最近老婆弟弟来家里常住,也存在这一情况,看我是怎

泰坦尼克号男女主角Leo和Kate终于走到了一起 kate leo

相关影评: 更多>> 我也看过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很经典的爱情片,无论看多少遍都不会腻。相信当年大家都很遗憾他们没有在一起,但是十三年后他们再续前缘,在一起了真的很开心,他们真的很配。真的很佩服kate...我没有勇气做到爱一个人13年...

硬件工程师们,横刀立马的时刻到了! 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硬件工程师们,横刀立马的时刻到了!君不知硬件最美好的时代已经到来。从雷军的小米到老罗的锤子,再到腾讯路宝盒子、阿里的天猫魔盘、百度的dulife、360的路由器,智能硬件已然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主旋律。我们相信,下一个十年,如果一个公司

声明:《上海站到张江高科 张江高科站到了》为网友只爱陌生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