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职场戒律:别以为下一份工作会更好》
进行自我磨炼:不少自以为聪明的年轻人,总是想办法和公司周旋,钻管理制度的空子,不思进取,对工作得过且过。的确,一些公司上尚未完善的管理制度的疏忽也许给这些人提供了生存的土壤,他们的工作总是轻松而且没有压力,但这些人的结局往往是很少有升职的机会,变成5年工龄的"老油条",8年工龄的老主管,最终成为裁员的对象,成为打工族中的悲剧人物。有一天他们会突然发现自己以前的下属成为自己的经理,甚至开始为自己的生计焦虑,因为没有人愿意聘请一位"老油条"。

几乎所有成功的打工者,都有一个共性-- "庸人自扰"。这种人对待工作永远是主动的,不会推卸责任,永远在寻找、尝试业绩提升的机会而不是找借口为自己辩护,永远在以"庸人自扰"的态度去打工。当然,这些人有更多的加班和辛苦,做的事多了难免有疏漏,运气不好还会招来非议甚至不公平的对待,但他们的职位、薪资、能力的提升一定是最快的。因为他们的工作历程中有更多磨炼、更多的学习机会,他们的经历有更多的含金量。 一个人的人生如果分为两个阶段,那么,前一阶段就是用金钱买智慧,后一阶段是用智慧换取金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趁自己年轻的时候,利用一切工作机会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负责的任何工作,事无巨细都能够尽力而为,都能做到问心无愧,并时刻想着怎样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那么偏低的薪水绝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你很快就会得到提升。 如果你做的是价值100元的工作,却只得到50元的报酬,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你潜在价值的最佳广告。而劣质的工作、半生不熟的工作、漫不经心的工作,即使有很高的薪水,也会迅速地毁掉你。真正能够让你获得成功的方法,不是看你能为自己的薪水付出多么的少,而是多么的多。当你的收获大于你的收入时,那么成功就在前面跟你招手了。 "没有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其实,收入和收获是两个不同却又很相似的概念,关键看你怎么去理解它。 可以没成绩,但一定要有成长 【智者如是说】 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 --李嘉诚 成长是一直延续下去的,而成绩仅仅是个过去时,我们不能用成绩来对成长作任何评价和参考。因为成长它是一个充满了欢乐、沮丧、振奋人心等让我们难以忘怀的时刻,而成绩就只有成败,而没有我们为之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一个人的成长,是伴随他一生的。即使是身体技能开始衰竭的时候,对大脑的投资,也不应停止。社会上变化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我们的生活就像一辆不断提速的火车,飞快地向前行驶,而根据牛顿经典力学第一定律的原理,坐在车中的我们,如果不同步提高自己的速度,在某个大转弯处,就会在惯性的作用下狠狠向后退,甚至被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