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成功的砝码:二十几岁,痴迷于学习吧》
外资企业中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凭依"时价"而生存。不仅是员工,就连企业本身、事业本身也都受"时价"左右,而被买来卖去。 ■对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靠"时价"评价的时代已经来临
![第11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050968176383.jpeg)
即使在日本企业,猎头现象也已经习以为常。尤其以泡沫经济崩溃之后的金融不稳定为契机,最近,变卖企业、事业的情形等屡见不鲜,某一天"不断有员工调职(此时应该说成跑过去吧)到竞争对手的公司",这样的事态也在频频发生。 几家商社曾经视对方为竞争对手,针锋相对过,突然听说要合并,几家商社的职员们都会为之错愕不已。城市银行等等,已经无法再合并下去了。是全体员工整体调入曾经是竞争对手的公司,这可不是简单的搬迁。 对于员工而言,也会觉得始料不及。对方的企业文化完全不同,从单据的填写到差旅结算方式,无一明了。热爱公司的精神、对于公司的忠诚等等不但无济于事,反而还会起到阻碍作用。 今后,变卖企业或者事业的情形还会不断增加,日本大型汽车制造商N公司把自己卖给了外资企业,日本最大的重型电机制造商也将它的事业部门转让给了别家公司。一心想要摆脱不盈利部门的企业层出不穷,所以,抛售事业部门的情况还会接二连三地出现。 当然,这些部门所属的职员就会遭到解雇或者另谋出路。而到了此时,即便想要说"我不愿意",也说不出口了。 即便面临这种状况,我也不会觉得如何不幸。当然,那些被一起抛售出去的员工们,也不会觉得自己有多么不幸吧。相反,他们也许会松一口气:"太幸运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本来是要被裁员被解雇的。这一点我很清楚。与其失业流落街头,不如继续自己做惯了的工作,谁都会这么想的。 不要以为这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不管你是不是二十几岁,公司的命运如何,谁也不清楚。 对于一个职员而言,热爱公司的精神也好,如何忠于自己的公司也好,与其抱有这样的幻想,不如忠于自己现在手头的这份工作吧,这比什么都重要得多。 更何况,工龄再长,也没有什么价值。不管你的工作内容曾经如何充实,也不管你持有多高的"股值",日本的公司都会朝着美式企业转型,而这一切不会以你的意志为转移。如果缺乏在外资企业生存的技巧和迎难而上的训练,那么就只能与失败者为伍。因为从二十几岁开始裁员就已经开始。 "去年业绩提高了,所以可以安心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去年做过的事情在去年已经得到了评价,所以,今年的你只能说已经破产。这就是"时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