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成功的砝码:二十几岁,痴迷于学习吧》
如果理论与现实之间出现对立,那么,必是理论错误无疑。应该抱了这样的想法去处理问题。为什么呢?因为经营学这门学问,就如同报社记者与新闻事件之间的关系一样,采访行为一定是在事件发生之后。而不是倒过来,先有采访,然后才有事件。 换言之,在得知有那么一位优秀管理精英存在之后,教授就要刨根问底地去咨询调查,然后归纳出原理,写成长篇大论。这就是经营学产生出来的步骤,所以无论怎样,经营学总要在经营实践的后边追赶。 尽管如此,那些跟不上时代的落伍实业家们,可以学到先进的管理技术,这当然不错。但是,对于一个优秀的实业家而言,学习经营学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经营学与报纸报道一样",这样定位,不是让你去考虑事件(经营实践)是否有错,而是希望你认识到出错方总在报道方(经营理论)。了解了经营学,这并不重要,能否在现场灵活运用经营学,才是最重要的。 世界上聪明人何止成千上万,但是"什么都知道,却什么都不会"的人也为数不少。"为什么不去利用那么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呢?"对此感到不可思议的人可不止十个二十个。 有趣的是,在那些被誉为优秀管理精英的实业家当中,很少有人拥有MBA或者中小企业咨询师的资格证书。在这些中小企业的继承人、他们的子孙之中一定有不少的人有留学的经历,但是,谁都不会认为他们是因为留学经验发挥了作用而被提拔为负责人的。因为他们的父母是经营高层,所以他们才成了负责人的。这就是现实吧。
![第17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050917125083.jpeg)
■牢记一点:经营来自实践 松下幸之助虽然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退学了,却成为了创立雄踞其所属行业之首的优秀企业,是位立志刻苦奋斗终于成功、白手起家的人物。他自己没有学过经营学,但却被世人奉为"经营之神"。 他的口头禅便是那句"随时可以成为一个乌冬面摊点的老板,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没什么可怕的了。"这个观点贯彻到了每个管理干部那里,有好几个这样的负责人后来对我说起过,"先生常对我们说,你可以开乌冬面馆的,因为我训练了你。" 特别喜欢吃乌冬面的松下先生的真正想法其实就是:"如果能好好经营一个乌冬面馆,那么经营一家公司也就顺理成章了"。 那么,乌冬面馆的实业家究竟每天都要考虑些什么呢? 首先,材料不好,自然就做不出好吃的乌冬面来。同时定价也很重要。把这个材料这么处理一下,卖多少钱合适呢?这样反过来计算一下,然后定下价格,或者根据开店所在地的行情来定价,以不出现赤字为标准决定销售的定额。当然,还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要改变乌冬面的制法。根据温度与湿度的差异,汤料和乌冬面的进货量也会出现变化,天气寒冷的时候,客人增多,就要多做点。天气转暖,就要稍微少做一点,然后一边估算着要来的客人人数,一边在中途添加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