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迎来了自己的第三次热潮,而我们正在经历这个伟大的时刻。 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的上市便是一个标志性的高潮。阿里巴巴(1688.HK)当天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开盘价格高达30港元,最终收盘价格为39.5港元,较发行价13.5港元大涨192%,打破了新鑫(3833.HK)首日劲升1.2倍的纪录,成为今年港股新股王。 由于获得资本市场热捧,阿里巴巴还刷新了港股另一项纪录——冻结的资金达4475.18亿港元,规模超过5月份百丽国际(1880.HK)的4463.5亿港元。据悉,阿里巴巴国际配售部分获超过1800亿美元的认购金额,扣除战略投资者部分,超额认购逾186倍;公开发售部分接获56.62万份申请,超购约256倍,1手中签率仅为6%,为近期中签率最低新股。 而阿里巴巴留给我们的并不只是令人惊讶的将近300倍的市盈率,更为重要的是阿里巴巴上市被投资者追捧,标志着中国互联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自上世纪末互联网在中国兴起之后,先后经历了两次热潮。第一次热潮是新浪、网易为代表的懵懂的热潮,当时的中国互联网百废待兴,毫无方向感,最终以几大门户的成功形成了第一次互联网浪潮。第二次浪潮则是始于20世纪初的娱乐互联网浪潮,随着短信和网络游戏的兴起,中国互联网成功催生了盛大、腾讯、TOM等盛极一时的互联网公司。 而阿里巴巴所代表的中国互联网第三次浪潮则是属于商务的。商务型互联网公司实际上自20世纪初便已经开始在中国迅速发展,出现了携程、当当、易趣、金融界等商务互联网公司。但这些公司仅仅是在单个领域将传统商业与互联网融合在一起,而以阿里巴巴B2B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商业模式终于成功打造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商务平台,全面的、多行业的将传统商业与互联网相融合。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阿里巴巴上市和受到追捧对于传统商业和互联网都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它标志着一个商务互联网时代的开启,将前所未有的增加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空间。 商务互联网时代正式开启,而娱乐互联网却在走向癫狂。 自10月份以来,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竟然先后有金山、巨人和网龙三家网络游戏公司粉墨登场,赴美国和香港上市,总融资金额近100亿人民币。而算上此前已经上市的中华网、盛大、九城、网易、完美时空,中国已经在中国香港和美国上市的网络游戏概念公司已经多达8家,总市值高达150亿美元。而据iResearch的预测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规模仅为16亿美元。 如果说投资者对阿里巴巴的追捧完全是因为电子商务本身巨大的市场潜力,那么对网络游戏如此癫狂的追捧则只能用不可理解来解释。纵观数家已上市的网络游戏公司,均面临同质化的竞争,而且严重依赖单一游戏产品。这是过去几年VC对中国网络游戏过度投资的恶果之一,最终将伤害这一行业。 以2007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和网络游戏公司的上市作为分水岭,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主线已经由娱乐转向了商务,未来几年中国必将催生出一批伟大的商务型互联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