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鲁尔控股集团董事、鲁尔集团德固赛公司董事会主席英凯师向《环球企业家》独家讲述Evonik更名前后的故事和思考
文/程亚婷
长期以来,德固赛的名字是和全球最大的特种化工公司联系在一起的,其四分之三的销售额是来自海外市场,其中中国又占据了大部分。但是现在,这家公司决定结束代表历史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尚未有中文命名的新名字“Evonik”。现为德国鲁尔控股集团董事、鲁尔集团德固赛公司董事会主席英凯师(KlausEngel)打了个生动的比方,称更名就像是在西方夫妻结婚后妻子改从夫性。就德固赛来说,其实是加入了鲁尔集团这一大家庭,而集团正积极谋划以新的标识在2008年上半年进入资本市场。 更名的背后,承载着鲁尔集团历经四年重组后日渐清晰的业务结构,以及布局未来的雄心。Evonik工业集团在过去四年的重组阶段夺得了很好的表现,运营业绩大幅提升。销售额在前六个月增长了3%,达到75.65亿欧元(2006年上半年:73.28亿欧元)。更名也是这个工业集团迈进资本市场之前的最后一步。以下是英凯师最近向《环球企业家》独家讲述Evonik更名前后的故事和思考。 在这次品牌重塑的过程中,德固赛的哪些文化会得以延续,哪些会遭到摈弃? Powertocreate(创新的力量),这是我们新的口号。德固赛一直处于重组当中。在过去的4年时间当中,超过480家企业被卖掉,这相当于80亿欧元的销售额,超过3万名员工找到了新的雇主。企业重组后会集中在三个支柱业务上,分别是能源、房地产和化学。不论是过去抑或是将来,我们都会集中在powertoinnovate,集中在研发上面,也是我们差异化竞争的来源,提供给客户的是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产品。因此,我们必须知晓客户的问题,这样才能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我们的员工有创造力。同时还要求有企业家的精神,而不是官僚主义。 此前德固赛在中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2009年在华的化学业务销售额将达9亿欧元,是2006年的2倍。您如何能做到? 首先我们十分警惕,全球化经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经济。未来三年中国会成为化工最重要的市场,同时也是最大的市场。一方面,我们需要跟随我们的客户,有些产业比如纺织已经完成了从欧洲和拉美到中国的转移。另一方面还有很多新客户的涌现。现在我们从海外进口很多原材料,逻辑上说这风险很大。将来本地的生产、研发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加大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努力的原因。 对一家化工企业来说,如何把创新变成公司的DNA? 我们和世界上各个大学合作,以增强我们的创新潜力,这就是所谓的openinnovation(开放式创新)的概念,也就是说,我们和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合作,并在世界各地建立研发中心,比如上海的研发中心就是其中之一。总体上我们将每年投入3千万欧元用于研发。我们粗略地计算过,我们每花1欧元在研发上,就会产生1欧元的利润。同时,我们改变了过去做研发的概念,我们设计的模式不仅有科学家,还包括市场人员和销售人员。我们不仅是要擅长于发明产品,同时要使得他们商业化。 能否谈谈你们在节省能源方面的创新? 气候变暖,以及能源如何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这都是全球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化工有可能会成为其中的部分问题,同时,我们也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比如德固赛研发出来的新型硅烷化合物VPSi363,改进了生产轮胎所需的橡胶混合物性能,最多可以节省8%的燃料。这种轮胎和现在使用的硅烷所生产的轮胎相比,能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80%。 对于你来说,时间管理的挑战是什么? 我总是从一杯咖啡开始我的一天。早上7点钟起床,首先是打开黑莓,如果有时间的话,我还会扫眼早间的电视新闻。一顿简单而快捷的早餐后,我通常会在8点半到公司。挑战是在于如何平衡我常规的安排和出差的安排。如果我总是呆在总部,世界各地的员工就会想,这是家德国公司,这家公司的CEO是不可见的。如果我外出超过1个礼拜(这很容易发生的,如果我访问的地方是在亚洲或者拉美),总部的人又会说,高层都在享受生活呢,他们在外面打高尔夫!所以平衡两边的时间很重要。但是我喜欢这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