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从此岸到彼岸



 ■王强 红周刊

  华盛顿时间2008年2月4日,世界银行正式宣布,任命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为世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这一消息的确认,无疑是林毅夫在辞旧迎新之际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也是世行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学家的最好祝福。

  林毅夫出生于台湾,但他真正的事业是在祖国大陆,而这次任命,则将他的影响力带到了美利坚,带到了世界舞台。

  出走的“连长”

  林毅夫原名林正义,1952年生于中国台湾省宜兰县员山乡的一个农村家庭。年轻时的林正义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曾考上台湾第一学府台北大学农业工程系,后因故肄业。1978年,林正义取得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这时,他面临第一次人生抉择,响应台湾当局号召,投笔从戎,成为台湾“陆军”的一员。由于林正义(后因与军中某军官同名,改为林正谊)以硕士身份入军,又表现突出,所以很快赢得重视,升任“陆军二八四师八五一旅第五步兵营第二连上尉连长”,俨然成为台湾青年的楷模。

  但林正谊的心并不止于此。1978年底,大陆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性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小熟读历史文学古典书籍的林正谊,有着深深的历史使命感,现实的转变使他相信,未来的战略格局必将以大陆居上。

  1979年5月16日夜,金门岛夜色深深,海面平静。林正谊拿了救生衣、帆布腰带、水壶、指北针、急救包、军人补给证及连队队旗,跳入了海中,向对岸游去。金门防卫司令部发现林失踪后,即刻进行雷霆演习全面搜索,然而林正谊早已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后来的排查结果证实,林除了携带基本的救生设施外,并没有携带任何军方机密资料。

  林上岸后即化名林毅夫,开始了人生新的一页。在福建逗留两个月后,他决定北上求学。他先是向中国人民大学提出了申请,但鉴于其敏感身份,人大拒绝了他的申请。此后近30年的事实证明,人大由此与一位伟大的经济学者失之交臂。林毅夫随即向北京大学提出申请,北大收留了他,北大的兼容并包由此可见一斑。

  林毅夫进入北大经济系后,刻苦学习,很快赢得师长赏识。1980年,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与著名经济学家盖尔·约翰逊应复旦大学之邀来华讲学,临别前舒尔茨特地到北大进行了一次演说。正是这个偶然的机会,使林毅夫的命运再次发生了转折。鉴于林的英语水平与经济学素养,他受命担任舒尔茨教授的演讲翻译工作,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此后,舒尔茨回美后向北大经济系和林本人写信,邀请其到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林毅夫于1982年获得北大政治经济学硕士后随即赴美。舒尔茨教授当时已75岁高龄,已退休十余年,但他决定破例接受林毅夫为关门弟子。这样,而立之年的林毅夫开始了新的学习历程。他以4年的时间完成了博士课程学习,于1986年获得了芝大经济学博士学位。

  群贤毕至朗润园

  林取得博士学位后,曾在耶鲁大学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做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但他很快发现应该将视野朝向中国。据说,他回国时没有携带多少个人生活用品,而是收集了30多箱经济学文献资料,以至于登机前接受了复杂的检查,引来不少误会。

  回国后,林毅夫被任命为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后任农村部副部长。相比于在芝大的研究,此时的林毅夫可以轻易地得到研究中国农村问题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这使他如鱼得水,对于我国农村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曾派遣一批青年专家学者到西方系统学习其先进理论。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批学者相继回国,开始在各自领域发挥他们的作用。林毅夫与当年留美经济学会的易纲、海闻等在一次会议间歇聊天,冒出一个灵感,希望在北大建立一个研究机构,以引进西方经济学理论,提高我国的经济学教育水平,并为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这一想法得到了时任北大校长吴树青教授的支持,几位学者立即着手筹备,争取到了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和世界银行的资助,特别是林毅夫哥哥的私人赞助。

 1994年8月,在北大老地学楼的两间半办公室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宣告成立。虽然名头不小,但CCER当时只有6名教师,外加3个工作人员,而教学资料基本全是几个人的私人藏书。现在看来,当时可谓筚路蓝缕,创业艰辛。次年3月,北大校方为CCER隆重举行成立大会,当时曾邀请道格拉斯·诺斯和罗伯特·蒙戴尔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与会演讲,这对于CCER有着非同寻常的宣传意义。此后的10多年里,这两位大师一直与CCER以及林本人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本次林毅夫被任命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之前,道格拉斯·诺斯是其4名推荐人之一。

  经过10多年的努力,CCER如今成了国内广大经济学子心中的圣殿。值得一提的是,与CCER相继,哈佛博士邹恒甫于1995年在武汉大学创建高级研究中心,早期也以推广海外先进经济学教育为使命,后因故流产。林毅夫公开表示,在对提升我国经济学教育理念与水平上,邹的贡献比任何机构与个人的贡献都要大。10多年来,林毅夫的谦虚、坚持与努力,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与尊重。2005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如今,中心早已搬出地学楼的两间半办公室,常驻于北大东区的朗润园。朗润园原名春和园,最早为清嘉庆皇帝之17子住所,此后,道光时期,春和园转赐恭亲王,才始称朗润园。光绪末年,那拉氏在此主持著名的朗润园会议,乃群丞频繁进奏之地,曾深刻地影响了一时历史。如今的CCER驻地,虽然与朗润园当年情形已物是人非,但这里仍是非常重要的政策研究机构。每年都有大量的经济研讨会在这里召开,以林毅夫为代表的CCER学者们走出象牙塔,担任全国政协、全国工商联等机构要职,诸多政策建议已被决策部门采纳施行。

  不过,林毅夫领导的CCER虽然向权力机构建言献策,但一贯坚持其学术独立原则,敢于向管理层提出针锋相对的意见。在2006年3月19日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6年会”上,林毅夫与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的楼继伟当面PK,令人印象深刻。

  在CCER巨大成功的背后,林毅夫付出的不仅仅是心血,还有亲人永隔却不得相见的悲痛。正在CCER成立前后,10多年不见、远在台湾的林母辞世,林毅夫申请赴台尽孝,却未被台方批准。8年后,2002年5月,90岁高龄的林父病故,定于6月1日凌晨5时入殓;5月31日,正在美国从事学术活动的林毅夫得知消息后,顿时哽咽无语,泪流满面。这一次,台当局表示允许林毅夫赴台奔丧。但此葫芦中到底卖的什么药,恐一言难尽。据台相关“法律规定”,林毅夫当年的“叛逃”行为可以获得4个死刑!

  林毅夫为此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2002年6月2日,他发表声明,“顾虑到在当前的情况下返台,将成为台湾各方争论及媒体追逐的焦点,而次将使家父的告别仪式无法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下进行,此乃为人子极不忍,亦不愿意见到的情况。同时,我也不希望见到台湾各界因我返台再添更多纷扰”;“23年前,我于金门前线离职前来大陆,虽自反而缩,问心无愧,但也不敢奢望获得台湾社会各界的谅解!”

  6月3日,林夫人陈云英代夫赴台奔丧。林毅夫则在北京大学朗润园摆设灵堂,遥祭家父,灵堂中视频直播台湾火化实况。旁人恐无法想象,此情此景,情何以堪!

  “林比较”走上马歇尔讲堂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歇尔·弗里德曼生前曾三次造访中国,对中国经济转型之谜甚感兴趣,但对于指导这种转型的“邓小平理论”究竟为何物,他并不能理解。于是,他提出过这么一句颇具调侃性质的论断,“谁能解释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谁就能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组建CCER之后,林毅夫的研究视角不断拓展,对国企改革、金融改革、财政转型与收入分配等各个领域的问题都有深入研究,从而逐步建立了一套解释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的理论体系。回顾林十多年的思想脉络,可以发现其一以贯之的思想是:比较优势发展思想。

  2005年,林毅夫接到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的邀请,担任2007~2008年度的讲座主讲人。马歇尔讲座是世界顶级的经济学讲坛,始于1946年,每年遴选社会科学界的著名学者担任主讲。林毅夫是第一位走上这个讲坛的中国学者。

  2007年10月31日在马歇尔讲座的演讲中,林毅夫系统总结了其多年对中国经济转型的研究成果,最终,得出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的最重要经验在于“摸着石头过河”——一个始于“邓小平理论”的著名论断。可惜弗里德曼早逝两年,如若大师在世,听了林毅夫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分析,不知是否会读懂林的这个解释,又是否会提议将颁发诺贝尔奖给他呢?

  踏入世行新生活

  马歇尔讲座之后,林的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提高。恰好世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弗朗索瓦·布吉尼翁于2007年10月离任,而新任世行行长佐利克倾向于从发展中国家物色其继任者,于是林毅夫进入了他们的视野,获得提名并最终当选。

  林毅夫的当选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马歇尔讲座使他的学术地位达到顶峰,身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使他对中国经济有着深入了解;林的欧美学界深厚的人脉关系则助他一臂之力;而世行需要的正是一位对发展中国家有着深入了解,同时掌握现代经济学理论的首席经济学家。最终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

  让我们把目光回到1979年,当林毅夫纵身跳入台湾海峡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的这一生似乎永远在漂泊之中度过。从1979年出走台湾,到1982年赴美求学,到1987年归国……从此岸到彼岸,往复难休。2008年5月林毅夫即将赴美履新,不知当他横跨重洋、再次踏上大洋彼岸的时候,心中会涌起怎样的思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44614.html

更多阅读

林毅夫当年是如何来到大陆的轉 林毅夫游到大陆

喧腾一时的林毅夫“叛逃案”,坊间一直流传他是抱着两颗篮球游泳来到大陆的。林毅夫和妻子陈云英去年3月接受媒体访问时否认此传闻。但对于如何从台湾游到大陆,没有清楚交代。台湾地区“监委”叶耀鹏经过调查后,认定林毅夫应是穿着救生

林毅夫:中国未来产业投资有哪些机会?

【商机】林毅夫:中国未来产业投资有哪些机会?2015-05-06林毅夫在五·四青年节,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与朗润园里的经济学家——宋国青、黄益平、徐高共同就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展开研讨。这次“朗润·格政”系列活动中,林

马光远:林毅夫的赞歌太危险

马光远:林毅夫的赞歌太危险作者: 汉奸都是狗杂碎来源:新华网发展论坛  经济学家林毅夫11日在2012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仍将在未来20年保持每年8%的增长。同时,在全球经济疲软,中国的出口乏力的情况下,他认为,中国可以考虑

力挺林毅夫:投资可以创造消费

     昨日博鳌亚洲论坛召开,张维迎再次批判投资,而林毅夫则针锋相对地指出,中国未来仍然由投资而非消费需要,两者比较,笔者认为林毅夫的观点更科学,投资和消费并不矛盾,投资本身就是创造消费的过程,也只有投资才能真正的创造消费。  

林毅夫:中国无法独自拯救世界经济

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27日表示,中国无法独自拯救世界经济,因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还不到10%,但是中国一定会起到推动作用。   林毅夫表示,如果中国经济复苏,同中国贸易往来较多的东亚国家的出口就会增加,向中国出

声明:《林毅夫:从此岸到彼岸》为网友衣摆染青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