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制度改革导致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也是导致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
文/尹中立
中国经济为什么会内外失衡?从宏观经济恒等式看,GDP=投资+消费+净出口。从目前看,投资已经偏热,也就是说,投资在GDP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已经偏高。那么,出口过快增长应该与消费增长不足有关。 消费与储蓄是一个事物的两面,消费不足肯定是储蓄过度导致的。但问题并非那么简单。 中国的储蓄率一直比较高,但中国经济在2001年之前并没有出现失衡。这说明,中国的储蓄率是在最近几年才上升的,但该结论与老百姓的感受似乎有很大差异。从微观上来讲,储蓄率增加,居民的生活应该越来越轻松才对,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原因何在? 从储蓄结构考察就会发现,近年来,居民储蓄占国内储蓄总额的比率一直是下降的,而企业和政府的储蓄占国内储蓄总额的比率是上升的。因此,中国经济问题不仅是总储蓄率过高,还与储蓄结构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从时间上看,上述结构变化发生在2001年之后,这个时间段与房地产价格迅速上涨是完全吻合的。而且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逻辑上都一致。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从1998年正式开始,2001年基本结束。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完成,城市居民需要到市场上去购买住房,使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房改之前,居民用于居住的支出可以忽略不计,但房改之后,此项支出迅速增加,压抑了数十年的住房需求迅速释放。这种释放与房价上涨相互强化,使房价一直处于上涨态势。在国民收入分配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这个过程必然导致居民储蓄率不断下降。 住房制度改革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尽管工资中有专项的住房补贴(有些以住房公积金的形式出现),但从总体上看,企业在职工住房上的支出大幅减少了。另外,在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过程中,企业通过囤积土地及房地产开发取得了超额利润,这些都使得企业的储蓄率增加。 房地产价格迅速上涨使政府通过出让土地,以及征税得到的收入大幅增加。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储蓄率也是上升的。 在房地产强劲复苏的带动下,所有资源类商品的价格都大幅飙升。房地产价格上涨所导致的结果是:政府和企业的储蓄率增加了,而居民的储蓄率却相对下降。 在之前的很多分析中,大多数人都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了中国经济失衡的表象,但都将原因归结为收入分配,无法解释为什么中国经济失衡会发生在2001年之后。通过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视角,不仅可以让我们看清储蓄变化的逻辑关系,而且让我们清楚了住房制度改革才是导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也是导致经济失衡的最根本原因。 问题的原因找到了,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简单。因为让住房制度重回老路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意义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新环境下调整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格局,这是一项复杂工程。目前,政府出台的关于完善住房制度,以及调控房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完全正确的,不仅可以缓解社会矛盾,还可以改变经济失衡,是一箭双雕之举。令人担心的是,这些政策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损失,甚至是严重损失,这可能招致利益集团的抵制。对于决策者来说,推进这样的调控政策,不仅是一个心理考验,也是政治考验。 尹中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