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财务重组方案已基本确定,未来如何定位政策性业务仍是最大的难题
杨练/文
农行行长项俊波表示,目前该行股改方案正在论证中,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证券市场周刊》获悉,农行股改的最新进展是财务重组方案已基本确定,具体数额要由管理层批准,而关于支农业务整改方案,央行、银监会以及农行自身都在进行相关调研,最终的定稿可能需要相关各方协调后推出。 据此,在今年剩下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农行要想拿出一个完整的包括上述两个子方案的改革方案几乎不可能,农行股改完成的时间将被延至明年。 财务重组账单 农行未经审计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农行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17万亿元、3.44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2.11%。据此计算,农行不良贷款余额约在7000亿元以上。 农行内部人士表示,7000亿元只是不良贷款,全部不良资产中还包括资金拆解、投资等非信贷不良资产,这部分约在1000亿元到2000亿元。 今年上半年,农行经营利润为423亿元,净利润为58.07亿元。农行人士对此表示,更多部分的利润即被用去化解不良非信贷资产。 本刊获悉,农行财务重组方案可能一分为二。即,汇金的注资只负责资本金,央行和财政部则负责不良资产的剥离。 据悉,农行的不良贷款中,次级类规模约在1000亿元左右,其余部分为可疑类及损失类。此前,央行、财政部重组其他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时,损失类一般实额实销,可疑类一般由央行以账面价值的50%发行再贷款的形式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如果农行财务重组亦是如此,那么就将有6000亿元左右的不良资产被剥离。 照此计算,不良资产剥离后,以及资本金全部转为贷款损失准备金、2007年经营利润冲销,农行贷款余额将降低至2.6万亿元左右。财务重组后,农行的不良贷款率约在3.8%左右,基本上达到不超过5%的重组目标。 而汇金如以400亿美元资金注资,那么即使以风险资产3万亿元来计算,农行重组后的资本充足率仍能达到10%左右,高于8%的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 支农业务难点 在今年1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前,农行为了追求商业化改造的速度,撤销了将近两万个县级和农村基层网点。但在金融工作会议定调“面向三农”后,农行又开始悄悄在基层重新布点。这种前后矛盾的做法凸显了农行在支农业务上的困惑,亦成为其股改的最大难点。 据悉,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国家发改委和银监会等机构相继对农行股改进行了调研。目前,各家机构都已经就调研情况撰写了调研报告,不过这些调研报告均尚未在国有银行股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会议上进行讨论,农行的支农业务模式尚未确定。 据了解,目前困扰管理层的问题是,农行承担支农业务是必须的责任,但农行对支农业务与非政策性业务的混乱让管理层不安。 农行2006年年报显示,截至2006年末,涉农贷款余额为1.7万亿元。而农行农业信贷部的数字则显示,截至2005年末,农行涉农贷款余额约9800亿元。即,2006年农行新增涉农贷款应为7000多亿元。但农行年报却披露,2006年全部新增贷款为3101亿元。 上述两个数字明显矛盾,农行不能自圆其说,更让管理层对其将商业性业务的损失与政策性业务的损失混杂在一起而忧虑重重。 银监会一位人士委婉地表示,“到底哪个数字是真实的,农行支农贷款的真实数据究竟是多少,农行究竟怎么计算出来的,农行和外部审计机构必须要给个说法。” 据悉,目前管理层形成的基本共识是:在农行改革后,农行未来政策性职能的定位是为县级经济服务,为农业服务。 但业内人士认为,在农行盈利时,这种政策性定位影响不会太大,甚至还可以借之进行扩张;但如果亏损时,由谁来承担就是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农行很可能会把亏损归结为政策性上去,把其盈利归结于其商业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