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零售:在差异中同行



    《中国商贸》:根据南北方业态的不同,分析零售业的差异可以按照南北方来划分区域吗?

  郭增利:南北方各有特点,但是上海更有独特的地方,包括消费习惯、品牌结构、受关注度都不一样。零售区域可以大致按照南北区分,但是上海要作为特例单独拎出来。

  上海具有较强的国际化消费色彩,外籍和港台地区人口占很大比例,因此国际品牌进入中国的第一站肯定选择上海。上海的租金相当高,但是(运营)安全系数也比较高,潜在消费能力更是不可小瞧。故此商家心里有底,进去这个市场,不管国内消费状况如何,单靠外籍人士支撑商场运营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中国商贸》:南北方在零售模式上有什么差异吗?

  郭增利:南北方从商场角度看,品牌会有所不同,即使同一个品牌在两个地区也是不同的:包括肥大瘦小等版型都不一样。概括为:品牌相同,产品系列各不相同。

  除了品牌,南北方服务差异也相当大。在北方商场,假定你看好某种服装,在跟售货员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导购给的意见很少;而南方商场就不一样,售货员的意见不但使你下定决心购买,还会在购买过程中让你了解很多你最初不想了解和不知道的东西。这种差别很大。

  《中国商贸》:这种服务差异与南北方整体的营销理念有关系吗?

  郭增利:不是营销理念,是如何看待市场的问题。南方会把每一次客人的光顾都当作一种机遇,也可能是竞争环境的压力,商业氛围与文化的差异。南北方差异是非常复杂的,追溯到最后便是文化的差异。

  《中国商贸》:南北方消费力有明显差别吗?

  郭增利:南方消费力偏平均,高收入人群占比例比北方大。但针对奢侈品北方消费市场蛮可怕的。比如说沈阳,卓展恒隆要开第二家是在沈阳。北方人比较豪爽,在消费上便表现为容易对奢侈品产生冲动购买。

  《中国商贸》:从南北方消费差异来说,南方更理性一点?

  郭增利:南方的人文环境与消费处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尤其珠三角。这种收益状态下对品牌的忠诚度青睐度肯定要比北方高。当某个阶层的总人数占到一定比例之后,会带动一个地区消费。从这个角度来看,南方的中高消费人群基础量比较多,而在北方基数较小,不足以影响整体消费水准。

  《中国商贸》:移民数量对城市消费习惯会产生影响吗?

  郭增利:个人认为经济发展是与移民文化有关的,包括很多丰富的问题。移民城市在企业扩张之前就知道所处位置是移民城市,能满足多元化且来自不同地区人群的消费,走出去之后对那个本土文化了解程度要比其他不是移民城市扩张出去的企业了解的要深厚得多。

 南北零售:在差异中同行
  《中国商贸》:华东与南北方三个地区卖场也好百货业好,运营与对外扩张能力有没有差别?

  郭增利:从综合水平分析,南方商场经营管理水平高,南方品牌在全国占有度也很高。对人群的细分、消费者习惯的捕捉都分析得很透。但在管理水平上,客观地说现在的技术应用不像前几年区别那么大。比如当POS机最早投入使用时,南方带来的收益要高得多,但现在区别已经不是很大了。

  《中国商贸》:南方零售企业整体盈利能力要比北方高吗?

  郭增利:应该叫引导消费能力,盈利不一定,因为成本不一定。南方城市比北方城市成本高,包括人工等。经营管理水平按照区域角度划分不如以有代表性企业个案来做对比,这种方法更好。

  不过在扩张能力上南方毋庸置疑要强。南方善于走出去交流,北方喜欢固守本地。北方的应对能力和本土化能力要差一些,但北方区域发展能力比较强。南方的MALL业,自己会有很多物业。北京到现在为止,没有买一块地买一栋楼来经营。但是南方却是在扩张需要时就买下,这叫培育城市消费中心。

  又要把上海单独提出来。华东国际氛围是最浓的,上海的经济发展对周边城市有一种压抑的作用,周边城市的人们都愿意去上海买东西。这个区域的消费水平与能力,整体区域对外交流程度活跃度与外来人口比例都是好的,交通改善的发展也使得周边的发展受制于上海。南京与杭州很多消费都在上海,这意味着一个强大城市以一个龙头老大身份发展时,能够把周边的消费者拉来。

  上海商场辐射面很广。因为面广,所以内在扩张不那么急迫。如今,上海也向外走,客观地说,处于引导地位的城市不会落后。但是它确实不是桥头堡,用吸纳的方法日子已经过得很好。

  概括说来就是:北方的扩张还没有太多的动作,南方的扩张已经开始,而上海采取的是吸纳的手法。

  《中国商贸》:南方企业扩张会不会压制北方的发展而导致南北方的差距?

  郭增利:南方企业扩张一般是进入到华东再往北,这里面也有水土不服的问题,比如商品型号的差异等等。客观说,很多品牌只适合南方人。

  在发展中南北方界限永远都会有,真正的南方企业打倒北方企业的现象也不容易看到。零售业的扩张,特别是百货业中,对本土化、个性化要求比较高,不像超市那样具有较强的复制性。这部分的扩张我认为北方企业做得很对,先把本地基本消费巩固,再逐渐把手张开,那就是一个拳头的面积和手掌铺平的面积区别了。

  《中国商贸》:南北方零售业以后发展的趋势是不变还是融合?

  郭增利:是相对融合的状态。南北方各自已经开始扩张,各自独立的区域特征也存在。这个融合需要5到10年,融合过程应该比较难。但是到最后零售业肯定是一个大融合。

  《中国商贸》:学者在研究零售业态时都划分成南北方来研究,根据您的经验与学识,请问南北方的零售业有哪些差异?

  陈志华:南北方差异是很明显的。

  零售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行业,其实是一个渠道,当消费者有需求的时候,渠道才有意义。消费者的需求是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这点对零售行业来看就非常明显,所以研究这点就要研究消费者南北的消费习惯差异。

  首先,南北季节的差异导致消费类别差异,以服装为例,北方寒冷时间长,因此服装总体销售比南方好;北方的季节变化明显,更能促进换季销售,零售业最注重的换季促销,在北方开展得非常不错,而在南方,就比较薄弱。

  其次,消费者历史消费习惯存在差异。每一个城市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总是多年培养起来的。这点南北方有较多差异。近20年的经济开放速度对消费者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总体说来,南方更注重时尚流行变化,注重商品外延,而北方更注重材料、质感与价格,注重商品本身。

  第三,商业模式也有所差异,在北方,类似华联等的综超多一些,在南方则KA大卖场更多一些。即使同样归属于综超类别,但南方的经营风格更多地接近大卖场。

  第四,百货公司运营上的差别不是太明显,但北方的百货公司男女装均重,南方女装更重一些。可以说南方的百货公司更女性化。

  最后,近年来信息交流速度的加快,以及更多香港、外国经营管理人才的涌入,已经在削弱南北零售运营模式上的差别。

  《中国商贸》:是不是可以认为南方的比较细分化,北方的经营模式比较粗犷?

  陈志华:细分都是为了瞄准不同的消费群。无论做哪个消费群,都要做得细致。

  《中国商贸》:导致南北方的差异是因为经营理念还是文化差异?什么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

  陈志华:消费习惯的不一样,导致最大的差异。但随着商业开发的同质化和商业企业的主动差异化,未来模式会更加融合和接近。

  我是这么理解的,文化差异、经济环境差异等等引起消费习惯差异,消费习惯差异导致商业模式差异。但这些都随着信息交流的更加迅速,逐渐在削弱了。现在的消费者差异正在以飞快速度同质化,变成不同消费群,全球范围都这样。

  《中国商贸》:上面您提到的经济环境差异有哪些?请您具体谈谈。

  陈志华:零售发展受经济环境影响比较明显,南方因为更早地改革开放,人均消费水平比较高,直接促进零售的发展。南方也是零售最早的试点,外资零售更早就在南方进入,直接竞争导致零售企业的发展。以前北京、上海是品牌进入中国的首选,因为示范效应,但北京政策更严,因此只有进上海了。现在品牌首选则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杭州、成都了。这都是经济发展的成果。

  南方商业受外资商业和香港商业影响比较多,北方商业则受外资商业和台湾商业影响比较多。

  《中国商贸》:根据您的说法可不可以理解成资本影响也是导致南北方差异的因素之一?

  陈志华:可以。南方商业中壮大起来的多是国资委背景和民营企业,北方则多是国有企业。国资委背景企业基本已经商业化了,所以南方商业和北方商业大家在竞争力上有一定差异。

  《中国商贸》:请问未来在全国零售业的发展中,南北方会不会出现一个大融合的趋势?不存在差异?为什么?

  陈志华: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未来差异会更加地缩小。缩小的因素有多种,包括企业收购与兼并的更加频繁,消费者信息交流与获取速度的加快,企业自身运营能力的调整等等,都促使南北方差异在缩小。

  我的观点总是这样:差距仍然存在,融合也在进行。

  《中国商贸》:您预测一下这个融合的时间大概有多久?现在已经在哪些方面体现出融合?

  陈志华:完全一体的时间很难预测,只能说是无限接近。现在商品消费品类、品牌、商业环境、运营模式、商业管理人才、引进资本模式等都已经在融合。我觉得再过3年,要寻找差异都得多花时间了。

  《中国商贸》:您能举个例子吗?比如说在品牌与运营模式上表现得怎么样?

  陈志华:比如华润。原本一直在南方,但去年以来加大收购力度,在南方北方都拥有相当门店数量了。管理模式的输出与复制,将带来更多的融合。这个融合在一个企业内部来讲,3年就可以基本完成。现在是华润万家、华润万象城两大品牌在全国的飞快扩张,以收购和开发建设同步进行。

  《中国商贸》:南方的企业更擅于扩张,而北方相对来讲扩张步伐就是比较稳,这是为什么呢?

  陈志华:扩张主要看资本积累的速度。南方零售企业扩张的目的有两种常见的情况:

  一是为了取得更多的土地,获得更多的住宅开发及其他开发机会,以商业带动地产投资的发展;二是为了形成规模,在资本市场上更加容易获得投资机会,包括上市等其他动作。南方零售企业正在从商业转型为商业地产企业或商业上市企业。这个趋势非常明显。

  北方稳还是国有资本的转型问题。北方国有资本的退出机制对这些始终都有点影响。还是体制遗留的问题。不过今年北方商业的动作都比较大。比如华联现在也通过资本市场进行飞快转型。虽然今年才开始,但这些步伐一旦迈开,就很快了。毕竟北方商业企业拥有很多底子。

  《中国商贸》:您说的这个“底子”除了说明北方企业的国有资本比较雄厚,包括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个人素质吗?比如说北方的消费者在奢侈品上消费应该是比较惊人的,高端消费有一定基础。

  陈志华:我说的底子其实是从资源上来看的。北方传统零售企业都拥有优势的地段,丰厚的土地储备,这些一旦转换,就是无限财富。其实现在观念都在调整。

  《中国商贸》:还想请您为企业提些建议,您认为现在南方与北方在发展中各自最需要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陈志华:三句话:在现实经营中瞄准核心消费群;在未来发展中挖掘核心利润点;在企业内部引进外部优势力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44424.html

更多阅读

曹有宝:在议论纷纷中

曹有宝:在议论纷纷中编者语:近日,号称十大品牌的世友地板因为一封匿名信被推上了数据“造假”的争议当中,对此,行业人士看法不一。外面的纷争和流言究竟对世友的内部有没有影响,世友又是怎样在南京市场布局规划的呢? 今天,本报记者**专访了

戴尔人力资源副总裁:在过程中成就领导力

连续3年来,戴尔一直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一个关于领导力培训方面的项目。此举表明,一向只注重结果的戴尔,开始关注过程,尤真是在过程中公司领导力的实现。   记者:在我们正式开始问题之前,您能否介绍一些戴尔的情况?  PM:戴尔一向都是注

金平亮:在转悠中找机会找灵感

世界商业报道消息:金平亮的头衔,是温州乐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实际上,一年四季他在乐园上班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个月,因为他总是到处“转悠”,在转悠中找机会、找灵感。从1991年创业到现在,在16年的转悠里,他干成了三件事:   (一) 金平亮

第7节:在工作中放慢步调

系列专题:《笑着醒悟的心灵智慧:沉思课》  一次在伯克利的校园里,我和站在身边的一个男人聊了起来。我问他是做哪行的。  “我呀,”他说,“我可是比大学校长还要重要呢。”  “是吗?”我问道,“你是谁?”  “我是管道工,”他说,“如

第21节:在执行中开花结果(1)

系列专题:《胜者才能生存的商业原则:靠结果生存》  四、在执行中开花结果   未来只有一种人会成功,就是执行型人才   我们看广告,常常会听到许多类似"心动不如行动"的广告词,这句话,人人都明白,可是能做到的却不是那么多。有个笑话

声明:《南北零售:在差异中同行》为网友女皇必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