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优势 中国百货业的本土优势



    用“一方水土两重天”来形容全面开放后的中国零售业似乎并不为过:当本土大卖场、超市等业态被外资围追堵截、疲于应战之时,中国百货业蛰伏后的复苏却几乎与中国零售业的全面开放同步。

  有数据统计,2004—2006年,我国百货上市公司销售收入、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年均复合增长分别达到19%、58%和22%;而根据商务部对零售业的监测,2007年1—7月我国重点百货店的销售额保持平稳增长,累计增长率达17.70%,居各零售子行业销售额增速首位。

  渐入佳境

  “近年来,我国百货业一直在持续稳步上升:大型百货集团做大之后仍能继续做强,其规模效应已经开始明显显现;规模不大的民营单体百货店也由于自身的自控、调整能力较强,从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百货业整体前景非常乐观。”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范艳茹在接受《中国商贸》采访时这样表示。

  她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百货业也积极与国际接轨,目前一些大城市百货店的硬件都已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水平;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各百货店的定位上调也成为业内的发展趋势,许多百货店品质、定位都在年度、季度的大小调整中慢慢提升。

  “百货业不断调整提升的趋势是对的,但在调整中还是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认清自己所面向的是哪一层消费,步子不能太大,不能只把品牌都盯向国际大牌,毕竟奢侈品和高消费品的顾客比较少,幅度太大反而会影响效益。”她认为,“太过盲目的拔高调整对消费者和自身发展都不利。”

  同时,经过几年时间的跑马圈地,零售企业对各大城市商业网点的争夺接近尾声,布局结束的零售企业也开始了近距离的贴身肉搏,百货业同样如此。此起彼伏的价格战、花样迭出的促销手段充斥着整个市场,各大百货店表现在经营策略和营销方式上的市场争夺几近白热化。

  “想比于大城市的接近饱和,我国二三线城市百货店的发展潜力更大,中小城市是百货店的发展趋势。”为此,范艳茹建议:希望一些大的百货集团不要把目标都盯在大城市,二三线城市的消费也在上升,当地居民同样有消费需求;而且百货业向这些城市发展还会取得比较优惠的条件;同时这些城市市场相对稳定,竞争没有一线城市激烈,有利于大型百货集团的扩张。

  “由于人们的购物习惯和商家认同,加上百货业本身的特性,许多市场都需要慢慢培养;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和人们消费能力的提升,百货市场整体还在增长,我们的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范艳茹坦言。

  本土百货的优势

  近两年,曾在中国市场折戟沉沙的外资百货企业在沉寂了多年后开始卷土重来。仅北京一个城市就先后有百盛进驻东四环美罗城、日本伊势丹落脚西单、韩国乐天布点王府井等外资大手笔扩张;而先后开业的新世界、新光三越等港台百货店也使人们感受到了百货市场的拥挤。

  但与外资汹涌而来的攻势相比,作为外资进入最早却又撤出最快的零售领域,百货业却一直是本土企业的天下,纠缠在市场竞争中的也多是本土百货店在同一地区、同一商圈间的对垒。

  “由于消费习惯、文化背景等差异,目前进入百货业态的外资主要是来自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企业,但他们对中国百货店的压力并不大。因为百货店本身就是一个差异性很大的行业,有时跨区域发展都非常难,更不用说跨国扩张。欧美百货业之前甚至表示十年内不会进入中国百货业。”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范艳茹在接受《中国商贸》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她认为,这其中除了业界公认的“百货业态难以复制”的原因之外,地区文化以及观念的差异是外资百货跨国发展的最大障碍;同时中国复杂的社会构成、区域发展不平衡、消费商品种类差距以及本土百货的网点资源等都制约了百货店的扩张速度;另外百货店本身“养铺”时间的漫长以及人们的购物惯性、理念认可等,都组成了本土百货业自身的天时地利人和。

  但是,面临汹涌而来的外资,范艳茹也提醒本土企业:随着日本、韩国等国家本土市场的不断成熟、饱和、集中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些周边国家百货企业肯定会寻找新的市场上升点;有着商品消费相似点和偌大市场的中国肯定是首选;虽然目前这些定位高端的外资百货对内资高档百货店并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未来几年百货业来自外资的压力会逐渐增大。

  差异化的必然

  “相比日本及欧美百货企业,我国百货店的同质化确实非常严重,尤其是在品牌引进方面。”范艳茹,认为虽然目前我国百货业整体效益都在提升,经营方式也有所改观,但是这种改变仍需加大力度,不管是在品牌组合还是商场特色上都应形成自己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差异化经营能力。

  她举例解释,以服装为例,定位同一年龄段的多家商场几乎清一色的品牌组合,有些百货店在品牌引进的时候特别盲目,跟风现象严重,只求人有我有,并不认真考虑商场的定位和自身特色,导致多家百货店品牌经营的雷同;而这些“热门”品牌由于众商家的争抢,也享受到了一般品牌不能享受的优惠待遇。

 本土化优势 中国百货业的本土优势
  “我们一直提倡百货店应该有自己的自有品牌,但是由于自有品牌的风险很大,对买方的要求非常高,加上百货店联营倒扣的赢利模式,致使国内百货业自有品牌发展的速度非常缓慢。”

  范艳茹指出:目前整个国家、行业都是在发展当中,所以百货店的同质化仍能维持大家共同生存;但是当市场特别成熟的时候,没有特色就没有市场,将来的差异化是必然的;只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经营特色和竞争优势才能在将来成熟的市场中屹立不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44422.html

更多阅读

印度:中国制造的暂时优势

     令中国制造尴尬的是,目前印度市场充斥的都是中国的廉价商品,有时这些商品的毛利只有5%~8%,中国工厂赚取的仅是制造环节的微薄利润。印度最大的零售集团Pantaloon Retail主管桑迪普·波德尔表示,中国制造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便宜

双腿酸软无力警惕 过度高端化,中国酒业警惕“定时炸弹”

     进入2012年,伴随着茅台、五粮液等一线白酒价格下调、国际名庄酒价格回落、进口葡萄酒市场份额扩张等一系列现象的出现,虽然我们无法就此得出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的结论,但是至少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中国酒类行业在高端

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集团公司面临的八大挑战

第一大挑战:产业多元化挑战一提起中国企业的集团化,就和企业的多元化联系在一起,这可能与中国人的思维有很大关系。多元化产生的原因,在中国,一个在实力,规模和合并报表上更引人注目的公司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获得当地政府乃至一些机构

模块化制造 中国制造的模块化之忧

 文 赵城立   我国制造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不断扩大,说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无可厚非。然而,在巨大的数量背后,我国的制造业实力到底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呢?  和我们将制造业主要分为离散型和流程型不同,日本著名制造业大

百货业 危机后 中国百货业如何借‘机‘求变

 后危机时代来临,中国百货业发展中的优势和弊病日益凸显,反而让更多商业经营者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商贸服务管理司副司长王小川说:目前中国商业处于第三次危机中,商务部正按着中央指出的扩内需、保增长

声明:《本土化优势 中国百货业的本土优势》为网友长痛长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